为什么会出现地壳运动,他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地幔里的物质因冷热不均而对流,带动了地壳,导致了地壳运动.我国一些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地球高速自转时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这种力和地球的重力都在对地壳起作用.它们相互抵消后还产生一种指向赤道的水平方向的压力,使赤道一带稍稍凸出,地球略微有点扁就是这个原因.
当自转速度变化时,这些力的大小、方向也要随之变化,如惯性力.所有这些力都在对地壳施加影响.而地壳各层的物质成分及其他性质都存在着差异,运动时的速度、方式、方向也都不可能一致,层与层之间还会发生磨擦,这就使地壳的各部分受到挤压、拖曳、旋扭等种种作用,出现多种形式的运动,形成山脉、高原、洼地、岛屿等等形态.这些认识正在实践中进一步受到检验,并向前发展.
虽然许多问题尚末最后解决,但无论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以及地球内部蕴藏的放射性能、重力能等,都是非常巨大的.地球本身拥有足够的能量,能使地壳运动,这是无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9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是致地壳运动的重要原因。 核心思想:地质构造可分为走向东西向的纬向构造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1-09

地壳以下为地幔,地幔分为上下两层。上地幔深度在地下33~1000千米,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层”。该层岩石比较软些,为地球岩浆的发源地,也称做“软流圈”。

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地壳运动等现象的发生,都与它有着很大干系。这一层因其“软流”特征,受到地球转动和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会产生不同方向的运动,其上层的地壳岩石板块在地幔岩浆顶托移动的影响下,会缓慢移动、相互碰撞、挤压变形等。

扩展资料: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空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中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变得松软或破碎。

2、剥蚀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风化作用,可以使他们分解、破碎,在流水或风的作用下,将他们远离原地的作用。

3、由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各种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物逐渐堆积,较新的沉积物覆盖在较老的沉积物之上,沉积物逐渐加厚,早期沉积物深埋在下,由于上面的沉积物的压力,下部沉积物逐渐被压实。

同时由于孔隙水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使颗粒互相胶结在一起;而且部分颗粒发生重结晶。最后,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为岩石。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第3个回答  2022-01-09
地壳以下为地幔,地幔分为上下两层。上地幔深度在地下33~1000千米,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层”。该层岩石比较软些,为地球岩浆的发源地,也称做“软流圈”。
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地壳运动等现象的发生,都与它有着很大干系。这一层因其“软流”特征,受到地球转动和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会产生不同方向的运动,其上层的地壳岩石板块在地幔岩浆顶托移动的影响下,会缓慢移动、相互碰撞、挤压变形等。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空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中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变得松软或破碎。
2、剥蚀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风化作用,可以使他们分解、破碎,在流水或风的作用下,将他们远离原地的作用。
3、由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各种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物逐渐堆积,较新的沉积物覆盖在较老的沉积物之上,沉积物逐渐加厚,早期沉积物深埋在下,由于上面的沉积物的压力,下部沉积物逐渐被压实。
同时由于孔隙水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使颗粒互相胶结在一起;而且部分颗粒发生重结晶。最后,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为岩石。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通常所说的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指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岩石圈下面有一层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较软的地层,同硬壳状表层不相同,这就是软流圈。软流圈之上的硬壳状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同上地幔顶部紧密结合形成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之上运动。

在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经常所处的运动状态。地球表面上存在着各种地壳运动的遗迹,如断层、褶皱、高山、盆地、火山、岛弧、洋脊、海沟等;同时,地壳还在不断的运动中,如大陆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都是这种运动的反映。地壳运动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紧密相联,它们可以导致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改变,因而研究地壳运动将可提供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状态以及演化历史的种种信息。测量地壳运动的形变速率,对于估计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探讨地震预测等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对于反演地应力场也是一个重要依据。

对缓慢的地壳运动,可根据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貌学和古地磁学的考察,参考古天文学、古气候学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例如,大陆漂移学说是从古生物学、古气候学找到迹象,又通过古磁极的迁移得以确立的。现在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和岩石磁化反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地壳运动的演化。

对于现代地壳运动,一般采用重复大地测量的方法,如用重复水准测量来研究垂直运动;用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复测来研究水平运动;用安放在活动断层上的蠕变计、倾斜仪和伸长仪等做定点连续观测来监视断层的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而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激光测月、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监测不同板块上相距上千公里的两点间的相对位移(精度可达2~3厘米),用以测定板块之间的运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海岸线的变迁,验潮站关于海水涨落的记录等,推断现代地面的升降运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