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加班成常态了吗,年轻人该如何抉择?

如题所述

可以说是常态,至于该如何抉择无非两种:要么留要么滚!

“90后”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对社会和家庭来讲,都非常重要。

曾经“90后”被贴上“独生子女”“青春期非常叛逆”“垮掉的一代”等标签,现在“9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

七成90后是“加班狗”?

在职场中,“90后”也几乎是“加班狗”的代名词,因为加班是常态。数据显示,76.71%的“90后”职场人属于经常加班。

从加班的分布地域来看,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超80%;新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占比为76.61%;二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为76.15%;三线及以下城市“90后”经常加班的占比为61.54%。

可以看出,不管是几线城市,“90后”经常加班的占比都非常大。

从加班时长来看,加班时长在1-3小时的占比超9成; 3小时以上的占比为5.83%;1小时以内的占比为3.68%。

也就是说,以正常上班时间8小时来算,有超过9成的“90后”的工作时长达到了9-12小时。

那么,对于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过于放大,新一代的90对于加班的确排斥,让你无缘无故的在办公室待着挤压自己的生活时间,换成谁都不愿意。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接受。

至于所谓的抉择更是说的过于严重。我们90后对于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比任何时代的人都了解清楚,同时对利弊的分析也是很透彻的,给的工资高待遇好,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工作性价比高,那就加班呗。

再说了,你不加班顶多也就是辞职,还能怎样,对于公司而言他们可以无限的换新人来顶替你的位置。现在竞争力越来越大,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首先你选择对了行业,然而,各行各业都有着不小的压力。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对于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人,只能选择一线城市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对现实,谁又敢轻易辞职。即使你辞职了,那些应届毕业生正眼巴巴的盯着你的职位。

而对于我而言,加班只要是在我的要求范围内,衡量了利弊,这个工作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机会,那我就加。如果这个工作已经伤害到我的利益了,让我在很多方面失去了机会,或者待遇,那就要好好想想了。

每个人的竞争意识不同,所发出的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加班不加班就看自己的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如何。就比如说,去年我们公司招标,有个case交给了我,几乎加了快两个月的班,每天吃住几乎都是在公司了,这个case结束后,我凭借能力优秀和突出成了主管,工资摇身一变提高了另一个档次。那我为什么不加班。

但是有的公司的确存在着压榨年轻人的事实,这一点我不否认,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我当时也因为这种事感到愤懑,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对于这种事情我很坚决的也很成熟的去衡量和比较,那就是“利弊”。有和公司计较的时间,我或许都已经找好了下一家工作的单位。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在这问年轻人如何抉择,我到觉得如何增加年轻人的待遇更实际一些。比如工资能达到国外水平,社会降低生活成本,这样加班就不会是什么值得题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2

当下,一些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工作时间是“996”甚至“007”,职场年轻人如何看待这种加班文化?近日,对164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所在企业有加班文化。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加班文化会降低效率,在企业内部形成拖延风气,48.4%的受访者感觉长此以往,正常上班也会受影响,43.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企业追逐利润、压榨员工的结果。

职场人身在屋檐下,难免不加班,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或常态。可是企业将实现利润的目标高度融化在加班文化里,显然不是好现象。这不仅让职场年轻人难以受得了,作为加班文化受益方的企业也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致命障碍。企业应该比员工更加排斥和摒弃加班文化,坚决摒弃过度加班的员工机器化思维。企业要求员工加班,与员工主动加班,或员工因工作任务过重,不得不通过加班完成,如出一辙。按照规定,由于工期太紧或者意外情况,企业偶尔要求员工加班,只要及时通知员工并经员工同意,是正常的。有的员工因为家庭经济生活所迫,不排斥甚至主动要求加班,不是企业加班文化延续的理由。如果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反是意外,或加班成为员工获得高收入的路径,其加班文化就可疑不正常甚至不合法。55.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所在企业有加班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加班文化氛围过甚。即使员工过度加班获得了有魅力的薪酬福利回报,也不是好事。企业订单爆满、发展势头向好,可以通过招工、对外加工、提高工效、科学管理等方式满足生产需要,不能将员工当成运转的机器。否则,会加大员工身体上、心理上的消耗,有害员工的身心健康。48.4%的受访者感觉过度加班会影响正常上班,折射了加班已经让部分员工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摒弃过度加班,企业应该比员工更积极,领导意识应大于员工感受。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持续创造更大的效益。过度加班,或是企业面对大量订单手足无措,乃至慌不择路、孤注一掷的惯用手法。如此用工的“吃相”很难看。对企业忠诚的员工会顺着企业,带病工作,累垮在工作岗位上也在所不惜;不反对或反对无效的员工,虽不敢离岗辞职,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人在心飞,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员工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不是企业的专属“资源”,使用这一特殊资源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敬畏、守法律、有道德,不能无限制地任性作为。现代劳动法律制度,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维权的“利器”。劳动仲裁和诉讼无论谁赢输的结果,都让企业有伤元气、底气与和气,对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营产生相应的波动。尊重员工,善待劳动者,以员工为本,不过度消耗员工,摒弃过度加班,企业才能加速,发展势头才能向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22
加班的必要性体现在加班是否能给自身工作发展带来利益。

1、项目进展需要,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去解决,那我觉得必要;

2、个人发展需要,如果公司领导在审查员工加薪/晋升时,加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那我觉得也必要;

至于那些有加班文化还不能升职加薪的,那我肯定准点下班。首先,加班的时间可以替换为陪伴家人伴侣,发展爱好,或者其他能够创造收益的事情等等

你觉得如果有其中一个选择比加班要更符合你当前的需求,那么加班对你来说就是消极的不值得的。但是如果你有其他时间来陪伴家人发展爱好等等,那么加班来创造收益也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加班是有报酬的,或者有加班费或者有调休。

其次,得看加班对你个人的直接收益,加班的工作能否为你赢得老板的赏识和认可,为你积累项目经验,让你学到额外的知识,得到额外的物质报酬或者精神激励。

如果加班时间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那么对加班的态度就没必要太多抗拒。
第3个回答  2022-05-04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加班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觉得用不断的加班去挣更多的钱无可厚非,靠这几年青春时间去积累更多的资本,为将来买房、结婚做积累;有人觉得你要想获得更多的回报就必须付出更多;有人认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只能拼命地去干。

现在,仿佛加班已经渲染成一种必不可少的氛围,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都在讲加班,想生存需要加班,想挣钱需要加班,想累计资本需要加班,不是996你就不上进,不是007你就不努力,这种变了味道的奋斗是年轻的你的唯一选择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是奋斗一定是需要用加班来体现吗?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效率+奋斗=成功。不管加班也好不加班也罢,一切以健康为前提,身体才是最大的资本。
那为何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生涯规划,给自己一份向往呢,你所想要的并不一定非要靠所谓的“奋斗”去实现,通过适当的生涯规划,找寻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给自己的青春一个健康奋斗的机会,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身体在良好的承受范围之内,最大化利用时间。
第4个回答  2022-05-04
加班是成常态了。现在有些年轻人怕吃苦,不愿意到加班的地方去。但有些年轻人为了挣钱,还是选择加班,这样可以挣点更多的收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