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役发生及时间

如 赤壁之战—208 这样的
要三国演义的 不是三国志的 要全
复制也没事
回1:才那么一点啊 有没有全的? 有用的 我加分 800
回2:是没事- - 可是有点少A ..
回3:你是来忽悠人的么?
回4:三国演义里面的全部战役 其他就不用了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6.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3
  董卓讨伐战
  (虎牢关、洛阳)
  190年 关东联军 盟主袁绍 董卓 董卓 关东联军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军内斗加深,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官渡之战
  (河北南部)
  200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曹操 袁绍战败,元气大伤,不久去世。曹操解除北方危机,奠定统一河北的契机
  赤壁之战
  (荆州南部)
  208年七月—十一月 曹操 曹操 孙权、刘备 周瑜、程普
  刘备 孙权、刘备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画挫败,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合肥之战
  (徐州、淮南一带)
  208年—253年(共五次) 曹魏(曹军) 不同将领 东吴(孙军) 孙权、诸葛恪 不分胜负 东吴与曹魏的城垒争夺战,未有胜负
  潼关之战
  (关中潼关一带)
  211年三月—九月 曹操 曹操 马超、韩遂等(关西联军) 马超、韩遂 曹操 曹操战胜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压制关中
  汉中之战
  (汉中)
  217年—219年五月 刘备 刘备 曹操 曹操、曹洪
  夏侯渊、张郃 刘备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最后刘备大胜,自立为汉中王
  夷陵之战
  (荆州南部)
  222年 蜀汉 刘备 孙权 陆逊 孙权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南征
  (南中)
  225年三月—十二月 蜀汉 诸葛亮 南中各部军团 雍闓、孟获
  高定、朱褒 蜀汉 叛军雍闓等被杀,孟获投降,蜀汉平定南方
  诸葛亮北伐
  (雍州)
  228年—234年(共五次) 蜀汉 诸葛亮 曹魏 曹真、司马懿、张郃 互有胜负 蜀汉诸葛亮病逝,曹魏司马懿抬头
  姜维北伐
  (雍州)
  253年—263年 蜀汉 姜维 曹魏 司马昭集团 互有胜负 蜀汉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魏灭蜀之战
  (益州)
  263年 曹魏 邓艾、钟会、诸葛绪 蜀汉 刘禅、姜维、诸葛瞻 曹魏 蜀汉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荆州南部、扬州)
  280年 西晋 贾充 孙吴 孙皓 西晋 孙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06
元184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一方面放权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对抗起义军。经过近一年的较量,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但是经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已经遥遥欲坠,加上权力下放到洲、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各洲牧、太守纷纷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灵帝亡,刘辩即位;宦官和外戚展开新一轮权力争夺,为了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何进听取袁绍建议,征调四方猛将、英雄豪杰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乱政;地方势力借口讨伐董卓,纷纷招兵买马,后王允计杀董卓,西凉军阀再度把持政权,并互相拼杀;而各地军阀为了抢夺地盘,纷纷兵刃相交,乱世正式来临。
公元196年,盘踞衮州的曹操击败吕布,听取部下的意见,推行屯田,并西迎献帝,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其后击败刘备、袁术、吕布等,占有衮、司隶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绍也攻克易京,彻底消灭军阀公孙瓒,占据了翼州、幽州、并州、青州的绝大部分,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江东的孙策先后打败许贡、王郎等人,占有会稽、丹阳、吴郡等地,在江东立稳了阵脚。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也成为军阀中的有力竞争者。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骑兵万余,南下与青少年好友曹操争锋,曹操先后击杀袁绍勇将颜良、文丑后勒兵官渡;袁绍在正面战场无法撕开曹操防线,同时在青州、并州和曹操后方汝南开展第二战场,先后被曹操采取相应措施一一瓦解。后曹操放火烧掉袁绍屯放于乌巢的军粮等军用物资;袁绍大将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军士气全无,曹操乘机发动大反攻,杀万余,俘虏7万余。其后袁绍一蹶不振,二子争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出其不意,大胜,平定了北方,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军阀。江东孙策准备在曹操和袁绍决战时偷袭许昌,不料正在加紧策划的时候给刺客刺杀,伤重身亡,其弟孙权即位,加强了对南方发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幼子刘琮在地方豪强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当上了荆州牧;寄居刘表的刘备和江东孙权也加紧抢夺荆州;曹操知道刘表死亡后,马上率领精锐骑兵5000,轻装简备,日夜兼程,南下抢夺荆州;并于长坂击溃南逃的刘备;刘琮投降,曹操拘有荆州大部分。孙权、刘备为了对抗曹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领14、5万大军,水陆并进,进军赤壁,与孙刘联军对持。周瑜用黄盖计,大烧曹操连环船,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大败而归,荆州所受降的水军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军和部分的嫡系部队,急剧上升势头受到严重打击,从此致力于北方。赤壁之战后期,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展开激烈争夺,刘备乘机抢夺了荆州南部四郡,并派关羽北上攻打襄阳,被守将乐进击败;经过一年的争夺,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阳,彻底失去了南下的据点;同时,孙权从合肥方向进攻也被曹军挫败。
公元211年,刘备听取谋士庞统、诸葛亮的建议,留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大军借口抵抗张鲁,入川谋取益州;经过3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益州。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曹操借口进攻张鲁,挑拨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等公开作反;曹操乘机消灭关中势力并一举攻下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恐惧曹操乘机攻击成都,马上向孙权退步。公元218年,刘备在攻取三巴后,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击杀汉中守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无法挽回败局,不得不退出汉中,也失去了进军益州的据点,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现。
公元219年,关羽受刘备胜利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出兵进攻襄阳,遇上山洪爆发,水淹曹军于禁所督7支救兵,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曹仁,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孙权以吕蒙为都督,偷袭南郡,并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在荆州的统治,擒杀企图逃走的关羽;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南郡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才正式出现。
公元222年,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自己带领步兵主力,准备夺回南郡。孙权求和不成,任命陆逊为都督,领50000大军,横兵夷陵,阻挡刘备大军,并利用刘备补给线长远的优势;刘备求战不成,士气日益衰减,加上天气炎热,放松戒备;陆逊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先是派朱然带领水军主力,截断刘军归路,然后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刘备经此一役,元气大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自己也死于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师汉中,北伐曹魏;派赵云为偏师,扬言从斜谷攻打长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亲自带领7-8万大军,从祁山出发,准备夺取关西。曹睿亲临长安,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诸葛亮失去了街亭,处处为张郃所制,无奈只有退兵。后蜀汉多次出兵,都被对手张郃、司马懿所牵制,由于补给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出;8月,诸葛亮病亡,蜀汉退兵。
公元241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举消灭曹魏宗亲曹爽势力;255年,257年,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确立了西晋的基础。
公元263年,曹魏以钟会、郭淮、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阿斗遂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奂称帝,改国号晋。
公元279年12月,王浑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胡奋出击夏口,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王戎、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大举进攻东吴。公元280年,王浑于三山击溃东吴丞相张悌主力,不久,吴主孙皓投降;西晋统一全国,三国正式宣告结束。
第3个回答  2010-05-03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6.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你说复制没事的。。

汉中之战
公元215年,曹操以张合、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于是命令夏侯敦、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合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刘备得知曹操平定了汉巴(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自己威胁极大,只好向孙权妥协,孙权也想借此在合肥发动攻势拿下淮南,于是双方中分荆州。于是刘备命黄权攻取三巴,杀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领杜获等人,曹操命张合反攻,攻下巴东、巴西,并迁移百姓往汉中,又与张飞大战50多天,被张飞所败。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汉巴的措施后留下夏侯渊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师回洛阳(继续进攻刘备是否合适后面有分析),并迁移8万多人民回关中。刘备集中力量后,先以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自己领法正、黄忠、赵云等人率主力进攻夏侯渊据守的阳平关。曹操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来是曹植当主帅,由于曹丕作怪------)增援汉中,在下辩与刘备军展开激战,破吴兰,吴兰逃入阴平,为当地人所杀,后击败马超、张飞,平定响应刘备的地方首领雷定等部。刘备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号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形势对曹操相当不利,曹操亲自驻军长安,并命令曹仁平定向关羽投降的宛城守将侯音。刘备亲用法正的计谋,调动夏侯渊的一半军队增援张合,然后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合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命令徐晃偷袭陈式据守的马鸣阁,恢复了汉中与下辩的联系;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让曹真去下辩接曹洪,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中之战的结果,基本决定了三国鼎立
第4个回答  2010-05-03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徐庶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城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1]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