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包括那三个方面

如题所述

线条:书法的线条可谓书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现代很多人一提到书法就认为是“线条的艺术”。线条对于书法确实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线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书法作品的高低。一个具有很高书法修养的人,仅凭书法的线条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书法水平的高低,甚至有的鉴赏家、裱画师只要看作品的反面,就能七不离八的判断出书法作品的高下,这主要就是看书法线条的质量。一般来说,书法的线条要符合这样几条基本原则:线条要饱满、遒劲富有力度,不管线条多么粗、多么细都要有力的感受,不可一带而过,即使速度很快也能到位、有相当的质量,也最能看出扎实的基本功。书法的线条要流畅而不浮滑、迟涩而不僵硬。更高级的线条要有“百炼钢而成绕指柔”的境界,就是看上去似乎柔软不力,其劲道深藏其内,它能软能硬百折不饶,其内质近乎古人所谓的“万岁枯藤”,唯此才能算真正的、高质量的书法线条。
结体:以上我们讲到了书法线条的重要,但并不能说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因为,除书法之外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画也是线条的艺术,所以书法的最小单位应该是结体,因为有了书法这个独特的结体,才有了独特的书法艺术。所以,书法的结体应该是书法最小单位,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一般的书法结构标准应该是,横平、竖直,结构平稳、安详。这个横平、竖直大有讲头。我们决不能理解为“物理”上的平和直,它的一横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不直的”。不直的线条如果它和下面和上面的笔画相配又是直的,它是一种整体结构上的直、整体上的平稳。所以,书法的结构和自然万物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动态的平衡。这是我们想提高书法创作和鉴赏能力需特别注意的地方。
章法:书法的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批评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呢?因为,书法作品的完成虽然要经过点画、线条、结构的过程,但是,人们在欣赏、批评时第一眼首先看到的就是书法的整体、书法的章法,所以,章法是书法批评最重要的环节,是不可不讲究的。章法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平衡,一种和谐,它由多个不平衡和平衡的局部,达到一种整体的、大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汉字的点画、结构、作品的每一行,包括落款、用印之间的关系,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用笔:关于用笔的理论,古人说得比较多,足见其重要性。古代文献有欧阳询《用笔论》、张怀瓘《用笔十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柳公权《笔法对》等,对用笔都有比较详实的论述。但不管多么的复杂而赵孟黻的:“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一语,能泄露“天机”,最为有用。为什么“用笔千古不易”,因为,不管你是什么字体,只要你掌握了中锋用笔这一点,实际上用笔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中锋用笔就会有所谓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线条效果。
虽然中锋极为重要,但绝对的中锋是不可能的,也要兼用侧锋,侧锋就是用毛笔的副毫部分,这种用笔特别在魏碑的方笔中使用,所以,不同的书体中锋和侧锋相互应用也是不同的。除中、侧锋用笔之外,其它的用笔方法基本上不是书法用笔的正脉。
用墨:用墨在书法中看似最简单的方面,前人在这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也研究的不多,但是,用墨其实是最难也是最见功力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书法审美受传统哲学精神的影响,以“简约”作为其外在的最高追求。墨,虽然“墨分五色”但其变化非常细微,没有相当的书法训练是很难把握其微小的变化的。另一方面,古代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没有墨迹传世,如“二王”的经典作品都是一些临摹、木刻本,而且,大量的楷书、篆隶作品都是石刻摩崖作为载体,所以,对墨色的变化往往被忽视。用墨一般有这么几种,浓墨、淡墨、润墨、渴墨、涨墨、枯墨、飞白,总之,用墨要富于变化,又要自然天成没有做作的痕迹。当然,不同的字体也要考虑其不同的用墨方法。用印:用印最大的两个功能是“印信”和“补白”。前者主要是作为书写者的确认,是完整的一幅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后者主要是对书法作品的一种补充或补救,是对书法作品和谐、完整的一种书写以外的补充(这里不包括鉴赏印和收藏印等)。用印的基本原则是,印章必须盖在落款的姓名之下,印面大小一般不超过落款的大小。闲章(作为补白用)不能破坏作品的整体效果,不可用印太多,喧宾夺主。总之,用印要简捷、锦上添花。
以上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书法批评的“技术层”,虽然,这可称之为书法“物质”方面,其实也含有多方面的“感性”因素,不可机械、僵硬的去理解把握。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简单的私人化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包含着史学的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