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波当初为什么要和郭德纲停止搭档?

如题所述

无论是纲丝节还是德云社一年一度的封箱演出,郭德纲于谦高峰三人的相声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但只要是跟过德云社七八年的铁粉,其实知道,高峰现在站着的的位置原本是属于王玥波的。

郭于王吧(王八),他们三个人的群口相声方才是德云社的最高水准。

如今时代早已变迁,过去号称要重振相声的郭德纲开始走起来了流量和粉丝的现代道路。

无论是德云社从建立到盘活的变迁往事,还是背离师门的德云四少,如今也鲜有人再去关心。

对于王玥波这个名字亦是如此,甚至有许多老钢丝都不知道他和德云社有什么关系。

其实,“王三皮”一直被称作德云社的编外创始人,和老郭搭档十几年,是十足的元老。

在郭德纲自嘲“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硬是和郭、于、李菁携手杀出一条道来。

等到老郭名扬四海之际,王玥波名利都不捞,只身离开了德云社。

到底为什么“王三皮”会在这个时期毅然出走甚至和郭德纲反目成仇?

事实已然成为历史,但是还是有许多故事可以推敲。

1、谁是谁的朋友?

最早,郭德纲和王玥波这条线是李菁搭的,外头传的两人机缘巧合认识,几乎不是实话。

在接受《人物》杂志专访的时候,郭德纲就曾从他的徒弟、妻子王惠聊到了他的兄弟。

元老李菁是其中之一,搭档多年的老友王玥波也是。

王玥波,1978年出生,从小就和李菁在一条街上玩大,算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

比起郭德纲,虽然有十几年同台的交情,但终究比不过王玥波和李菁的交情。

不仅如此,根据王玥波的评书自述,他们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兄弟还认了同一个干妈。

从关系上来看其实很通透,李菁更值得信赖,既沾点亲戚的份,还有着太多的共同记忆。

自然,要是在老郭和李菁两者选其一,后者必然是唯一的选择。

后边的事大家也知道,在德云社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闹出了“德云四少”的事。

曹云金、李菁等人出走另立门户,这不亚于直接和老郭撕破脸。

作为元老之一的王玥波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走,还是留,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只不过王玥波骨子里始终还是有老北京人的“内外之分”,毕竟郭德纲是外人,李菁是兄弟。

最后在德云社飞黄腾达的时候选择出走,其实也不难推测。

2、老郭和王玥波不走一条道

除了朋友这层关系,郭德纲不是北京人这件事也一直是他前期奋斗艰难的原因。

一个外来的,想要混进北京土著的相声圈子,无异于一个东北人跑去到泰国认亲。

这件事根本就不搭边,更别谈要入圈,要在相声这一行混。

无论是今天德云社,还是它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其性质就是外地人占了本地人的道。

德云社的内部人员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不是唱大鼓的转行,就是相声界不入道的二流子。

而王玥波身边的弟兄,从李菁到何云伟、徐德亮几乎都是“京片子”。

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圈子里长大,从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到梨园曲艺,几乎没有一样不玩。

相较之下不难看出,郭德纲出身草莽,自然很难和这几位公子哥玩到一块去。

这几位老北京土著当时加入德云社也实属机缘巧合,后来选择离开也不难理解。

打个比方,王玥波这批人更像是把相声当玩意的清门艺人,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兴趣爱好。

“你喜欢这个东西,不代表着要为相声没日没夜地拼命,玩玩差不多得了。”

这可能是王玥波最初的想法,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转行评书的原因之一。

而老郭的德云社并不一样,打一开始他便想着靠着这门手艺赚钱。

往死里磨,把相声讲好,不走传统的清门道路,要做就做赚钱的生意。

这是王玥波和郭德纲最大的割裂所在。

起初德云社没走红的时候,“王三皮”和老郭还勉强玩得到一块去,毕竟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这就很像几个不愁吃喝的弟兄架起一个屋弹吉他玩摇滚一样,心中有梦想就够了。

但今天这件事的本质就变了,老郭要照顾德云社上上下下百来号人,赚钱是最大的问题。

于是,他们开始做《欢乐喜剧人》,自创综艺,带着徒弟们上台表演,本质上已经变质。

反观王玥波,打一开始就一直坚持做相声评书,他现在反倒成了这门艺术的守墓人。

而郭德纲已经被时代裹挟,离相声这条路越走越远。

3、师门传承的冲突

王玥波从小混梨园长大,找到师门相承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对于他而言,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在评书上的身份。

马增锟,马连登之子,是王玥波的评书师傅,也是西河门评书的正派嫡传弟子。

但说来也怪,马增锟并不喜欢西河门传承,反而更喜欢正宗的评书门,这也影响到了王玥波。

而郭德纲也是正好“入错”了门,自己的师傅金文声恰好就是西河门的评书先生。

巧了,一位的师傅不喜欢西河门评书,另一位的师傅却是把这个当立命的手艺。

除了师傅这一路,王玥波的干妈连丽如更是不喜欢西河门,即便她和金文声私交甚好。

这两人除了意见分歧,脾气更是火爆,经常让王玥波别和讲相声的有过多往来。

从师宗传承和亲属关系上看,王玥波和郭德纲两人想要长久相处,简直就是一件难以登天的事。

自李菁离开德云社之后,没了这位缓和的中间人,两人成为冤家也只是时间问题。

4、因为一本书决裂

原本,王玥波和郭德纲还是挺和气的,即便并不朝夕相处,但也算是能聊上几句的老朋友。

但最后两人却因为一本书的内容而招致决裂。

2013年,郭德纲出了一本书《过得刚好》,其实网上关于郭德纲的故事大多都是从这里来的。

这本书说实话内容很没有营养,唯独最后讲的相声圈内的奇闻轶事比较值书价。

当然,这些事每一件好事,都是圈内的蝇营狗苟,有下三滥的,也有不能上台面的事。

对于这些爆料,其实后来圈子里有人在各大论坛做过解读。

有些是真的,但大多数都是夸张加工来的。

当然,这些所谓的爆料自然少不了王玥波的“黑历史”。

原本想着捧老朋友场的他去书店买了一册,回去看后愣是气得手脚发抖。

当年天津相声杨少奎纪念专场,王玥波便直接开喷,好人好事不写,尽写人吸毒判刑了。

因为在上场之前,还有观众拿着书到后台问他事件是真是假,王玥波更是急得大骂。

包括后来在曲艺专场采访以及各大见面会上,只要一逮到机会,王玥波就要解释一番。

只不过他们两人自此就结下了梁子,王玥波再也没搭理过郭德纲,两人各走各的道。

其实从后来往回看,老郭这事做的真不地道,能黑的事都往死里黑,几乎不留半点情分。

王玥波人品还不错,他在私下场合几乎没说过郭德纲,毕竟还是十几年的兄弟。

但话说回来,朋友、师傅不合才是他们两人分道扬镳的关键原因,书只是一个导火索。

今天,王玥波继续去讲他的评书,坚守老前辈留下来的干货。

郭德纲继续经营他的德云社帝国,带徒弟上综艺挣大钱。

起码,这两位没有撕破脸互相叫骂,最终还是保全了作为兄弟的情分。

恩怨相忘于时间,相忘于江湖,比起李菁和曹云金,也许王玥波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8

德云社20周年的时候,德云社的新老朋友们齐聚一堂,上到相声名家常宝华先生,下至德云社的徒子徒孙悉数到场。这时候有眼尖的人问,“郭德纲最早的搭档之一,王玥波哪里去了?”

王玥波从未和郭德纲传出不和传闻,也没公开说过“退出德云社”之类的话,一直是有空了就来德云社助演一场,但是他已经很多年没踏进德云社一步了。事实上,当天他在天津参加一场“纪念相声前辈杨少奎专场”的演出。在节目里他以开场评书的方式讲了杨少奎和孙福海的好人好事。我记得他批讲时有句话说得好,“外人总传相声界谁不好了,谁害了谁了,我从来不说这些事,我希望能多讲点相声界的好人好事,弘扬好人好事”。

所以王玥波退出德云社之后,从来没讲过关于郭德纲的一个字。

天津的相声名家尹笑声,马三立唯一一位在世且活跃在舞台上的弟子。当年采访他的时候,他说,郭德纲带着录像机去众友相声社录像去,说是给孩子们留资料学习用,尹先生就答应了。后来过了一阵子,发现郭德纲把前一阵子录的视频都拿去刻盘卖了。尹先生说到这儿的时候,全身气得直哆嗦。

王玥波的书,事不厌其细。掰开了柔碎了,总要把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郭德纲有次调侃一个老先生说书,说他讲个包拯喝茶要说十分钟,怎么站起来怎么拿茶叶怎么放进茶杯怎么倒水怎么盖盖子等等。其实,王玥波的书就是这样。

而且王玥波曾经说过,他最佩服的水平是,清朝的时候一个先生说水浒,已说到武松走上了鸳鸯楼的楼梯,然后一个京官过来说要出差三个月,让先生等着他——等这京官回来,武松的楼梯还没走完,而且这三个月要天天说还得留住客人。

郭德纲和王玥波有次替金文声救场,合作了一次《波斯寻宝》,王玥波讲前半部分,郭德纲讲后半部分。王玥波讲完,郭德纲一接手就说:“我受不了玥波的讲法,跟嗑毛豆似的,到我这嘡嘡嘡讲完了。”这可能是两人性格使然,当然我对他们并不了解,只是猜测:郭德纲跳脱王玥波沉稳。

所以郭德纲的书听的是故事是包袱,王玥波的书听的是人情是味道。老先生的书通常都是先生怎么教的他就怎么说,而王玥波不是,他要把始末缘由都捋顺,把心理状态都分析透。先生没教的书上没写的,他靠自己的分析自己的理解弄明白,这样就夹杂了许多他自己的私货。

这私货里有他本人对人情世故的感悟,有他作为年轻人对传统的质疑,还有他作为相声演员对作品的二次加工。

第2个回答  2021-02-03

他与郭德纲是好兄弟,见证德云社的壮大,在德云社出名后却离开了

我们都知道同行是冤家,如今郭德纲的德云社是办的越来越好,也导致了很多人眼红郭德纲,说他现在傲慢,我想如果有人做到他这个程度傲慢也是有资本的吧?郭德纲当初把相声从市场“角落”里带到现在国际上,中间也是吃了很多苦头的,但要说到郭德纲能有今天的成就,就不得不提有一个人也给予郭德纲很大的帮助。

王玥波,人称“王三皮”,78年生于北京,曾拜马增锟学习评书,拜赵小林学习相声,拜章学楷学习联珠快书,现在是一名评书、相声演员。郭德纲进京的第一个捧哏搭档就是王玥波,两人认识已经十几年,郭德纲刚到北京混的头几年,主要是跟王玥波搭档,俩人在琉璃厂的京味茶馆、大栅栏的广德楼、西单商场五楼的启明小剧场等相声小剧场都说过相声,前期是合作,后面很多时候是帮忙。

说到这里,既然是郭德纲在京的首个搭档,也算是同甘共苦的兄弟了,也看到了德云社由起步到壮大的过程。但王玥波在德云社壮大之后,他却离开了德云社,成为了煤矿文工团的一名说唱演员,很少在和郭德纲搭档,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他的离去引发很多人的猜测,是不是和他的发小李菁、徐德亮一样背信弃义呢?其实不然,有消息称,王玥波的离开和他的义母连丽如有关系,因为连丽如不太想王玥波和相声走得太近,要和说相声的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王玥波离开之后,曾一度和郭德纲关系非常亲密,但庆幸的是只要有应急的演出他一定会前去救场。

王玥波离去的具体的内幕不得而知,只是有点惋惜的是德云社少了一员猛虎大将,之前网上有消息称王玥波曾落井下石郭德纲,其实王玥波并没有。可以这样形容王玥波:郭德纲崴泥的时候不落井下石,火的时候也不去奉承,是个君子人,就是近来不怎么合作罢了。

突然有点想看郭德纲和王玥波搭档的《日本梆子》和《杨乃武写状》,这两个段子也是两人合作比较受欢迎的。

第3个回答  2021-02-03

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了,估计王玥波的名字在很多新纲丝那里都非常陌生,事实上王三皮可是德云社的编外元老,是郭德纲搭档了十几年的好朋友,在郭德纲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和郭德纲兄弟齐心,等到郭德纲名满天下,王玥波却在德云社销声匿迹。

实事求是讲,王玥波就是和郭德纲反目了,别看两人之间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争执,但翻脸早就是事实存在的事情只是谁都不主动提罢了。

那么为什么王玥波会在德云社越来越红的时候和郭德纲越来越远甚至反目呢?

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朋友和小朋友的区别

王玥波和李菁等人是从小的朋友和同学,虽然他和郭德纲有十几年的交情,但论起来还是没有王玥波和李菁等人的感情深厚,更何况王玥波和李菁两人还都有同一个干妈,连丽如。如果让王玥波非要在郭德纲和李菁之间选一个的话,他自然会选心性和他更投缘又从小玩到大的李菁。在还没到必须选的那步时,他倒一直处于超然的地位。

2、地域和氛围的区别

郭德纲的德云社里虽然也有不少北京人,但说到底德云社依然是一个有着浓厚外来户气质的团体,其内部骨干人员不是来自于北京之外就是来自于其他行业转行。

而王玥波周围如李菁、何云伟、徐德亮和王文林等人都是老北京土著,还都是从小喜爱曲艺投身曲艺的人,相比较而言,王玥波和李菁周围的曲艺氛围更为纯粹,不像德云社后台那样充满了名利味道。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王玥波他们更像是相声行业最早的清门艺人,曲艺在他们眼里首先是个玩意儿,他们首先是爱这个,然后才是用爱好当了职业。德云社一干相声明星则像是老北京天桥撂地的浑门艺人,相声在他们那里首先是混饭吃的工具,多数也谈不上什么热爱。

在德云社没走红的时候,王胖子和郭德纲属于同类人,他们都热爱相声和曲艺,穷哥们在一起更多是因为好玩儿,赚钱那都是其次。

而现在则不太一样了,王玥波依然坚守小剧场和小书馆,郭德纲和众徒弟已经转向流量明星,所以才有网友说王玥波现在才是相声评书守墓人。

3、行业的同与不同

王玥波虽然有相声师承,但他更多的时候是一位评书艺人,而且是老派的评书艺人。

郭德纲和几个弟子如今也经常说书,不过他们属于西河门。

说起来挺有意思,王玥波的评书师父是马增锟,马大爷虽然是马连登的儿子,但却不喜欢马派西河的家学,反而钟情于正宗评书门,其180回《罗家将》乃是评书界一绝。而王玥波的评书师爷则有连阔如、袁阔成两种说法。

郭德纲西河门的师父金文声和马增锟在济南就是熟人,曲艺界能让金文声佩服的人不多,马增锟绝对算一个。金文声说过,论《隋唐》,五个金文声赶不上一个马增锟。因此王玥波和郭德纲交好,其实也有马增锟和金文声的渊源。

但是呢,马增锟又是一位极讨厌西河门评书的艺人,他虽然也会西河大鼓,但谁要是在他面前提起西河门评书来,他马上就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也不知道马增锟和父亲姐姐来往少是不是因为艺术上的分歧。

有意思的是,王玥波的干妈连丽如的脾气和马增锟一样,虽然连老太太和田连元私人关系很好,但说起西河门评书来她也是极其不喜欢。更别说她还有句名言,让王玥波不要和说相声的搅合在一起。

有这样的师父和干妈,王玥波在根上就有和郭德纲成为冤家的基因。

而且,在郭德纲开始搞《坑王驾到》之后,关于他和王玥波评书水平谁高谁低的议论就没停止过,相对来说郭德纲的评书更像单口相声一些,逗乐成分比较高,有时候不怎么给书听。王玥波虽然在评书上也有拖沓等缺点,但其评书味道显然更正宗一些。不过这些话如果放到网络环境下一发酵就很容易引发争议。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王玥波和郭德纲现在不仅是同行,也有成为冤家的基因和外因,这关系能好得了吗。

4、一本书引发的争议

2013年,郭德纲出版了一本书《过得刚好》,老实说笔者当年也买了,买完了就后悔了,对老纲丝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水,几乎全是郭德纲之前的相声集锦和博文汇编,没什么干货。

如果说有干货的话,那就是在书的末尾,郭德纲以不点名的方式写了很多相声圈儿里的逸闻轶事,当然,几乎全是黑暗面。

对于这些所谓爆料事情的真伪,笔者曾专门找过业内人士逐条解析,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更多的则是夸大的。

也就是这本书,尤其是末尾的那些所谓“爆料”引发了老好人王玥波的冲冠一怒。

王玥波在当年天津相声界纪念杨少奎专场演出时曾有一段话:“有的观众朋友,可能看到了某些相声演员写的回忆录,里面说相声演员老先生们,谁吸毒了 ,谁判刑了。你写那个干嘛?相声圈多少好人好事,可歌可颂的你不写,非得写谁判刑了……还有观众上后台找我们,因为那书上面没写张三李四,拿着书问我们上面写的是谁,让我们给轰出去了,你管得着管不着。”

对于这件事,我是支持王玥波的。原因很简单,首先,郭德纲爆料同行的所谓黑暗面同时,为何不写上“天津某年轻相声演员模仿领导签字贪污公款,利用职务之便偷拿行头”呢?这不是乌鸦站在煤堆上,光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嘛。

有网友评价,郭德纲拿这些历史八卦抹黑同行,相当于宋祖德骂卓伟侵犯明星隐私。

其次,你真有种索性就把真实姓名写上,把瓷实的证据贴上,也算是条刚正不阿的汉子,或者你用春秋笔法也算是你有文采。这种光说“某某”不点名的做法和小报记者有何区别?

最后,有人曾问王玥波有没有可能和郭德纲重归于好。

我认为,很难!

第4个回答  2021-01-13

在相声界里于谦和郭德纲是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尤其在德云社突然爆红之后,相声界中关于两人的“佳话”一直不断,很多人都说: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慕郭德纲有于谦。”但在德云社成立的初期,郭德纲和其几位相声演员做过搭档,张文顺,王玥波就是其中的搭档之一。

于谦和郭德纲

现在德云社发展这么好,却早已不见王玥波这位搭档,那他到底去了哪里呢?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王玥波在德云社刚红的时候就离开了,作为郭德纲早期的搭档,也是德云社的半个顶梁柱,在德云社还没有名气,默默无闻的时候,王玥波就同郭德纲一起同甘共苦,那他为什么要离开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据悉最重要的是他的干妈有关系,不让他和郭德纲这群说相声的有过多的接触,让他以评书为主。

王玥波,人称王三皮。他自幼学习评书、相声等多门曲艺艺术,曾拜马增锟学习评书,拜赵小林学习相声,拜章学楷学习联珠快书。

王玥波

另外,关于王玥波的离开也不是有什么矛盾,他离开时也没任何声张,最关键的是在离开的初期,德云社需要演员救场王玥波还是会赶过去助演,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在某次演出时,郭德纲,王玥波,于谦合作表演了一个作品“日本梆子”,让人很是欣喜。

王玥波

后来在德云社周年庆典时,王玥波是在在天津参加一场“纪念相声前辈杨少奎专场”的演出,才没有赶过去参加庆典,他还在天津说了这么些话:“外人总传相声界谁不好了,谁害了谁了,我从来不说这些事,我希望能多讲点相声界的好人好事,弘扬好人好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