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是寓言故事还是明间故事?

RT,请说明理由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寓言和民间故事都是通过一件事来论证一个道理。所以嘛,俩小儿辩日属于任何一种都是可以的。不必太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9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属于古文,既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民间故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29694.htm

第2个回答  2010-04-29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两小儿辩日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两小儿辩日应为寓言故事
第3个回答  2010-04-29
寓言
第4个回答  2010-04-29
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