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题所述

一、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然而,由于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大喜欢读书了,这种不好的风气已经影响到了小学生。这种风气总成现在很多的学生极度的缺乏阅读量,很多小学生就围绕着《语文》书上的32篇课文来做文章,区区32篇文章的阅读量,又怎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呢?而阅读和写作是需要大量的阅读量来积累的。没有大量的阅读量做为基础,一个人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不但有助于学生们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对学生的一生有益处。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我们不妨采取大学中读书会的形式,在小学里也开展读书课,单独拿出来一节语文课做为学生的读书课。教师以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所读的书目。这种半强迫性的要求学生读书,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第二就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并且每节读书课的最后,还要求学生说出所读书的内容和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这就是在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当到了六年级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读者》《青年文摘》等文学性很强的杂志,这些杂志里刊登着很多优秀的文章,较短的篇幅也正好适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去参考和学习,也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一些阅读和写作中,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充分应用到读书课上所读的书目。另外,通过这种读书活动,培养了学生极好爱读书的习惯,有的学生一年下来能读上二三十本书了,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课外书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自然不会低。
二、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大胆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造学习动机的切入点。学生对于考试是非常擅长的,并且非常善于解决问题,但是对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却并不是擅长,我们过分地追求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下的学生不敢设疑、不敢独立思考,可这对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多独立的去提出问题,起初不要怕学生提的问题很幼稚、很古怪,这正是对于发散思维非常好的培养,而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有质量、有建设性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最大可能的赞美。在教学中排除一切强制性的要求,在没有强制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卓有成效地学习。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诲,热情帮助,精心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运用某些形式、技巧,让学生大胆设疑。独立思考是学生进行设疑的认知基础,形成对小组讨论内容的个人见解,非常容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小组讨论是这一模式的核心环节,小组讨论可以使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有较多的参与发言的机会,开拓小组成员的思路,还可以将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劝阻的共同认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组别交流,即在各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这一活动可为学生创造“代表集体”的机会,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集体性评价,这个评价的对象是小组,通过小组的评价再影响到个人。当碰到一篇文章或者一个写作题目之后,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思考加入其中,让文章主题能得到升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