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乾隆?

如题所述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为太上皇又训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国历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而实际执政时间是最长的皇帝,达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驾崩时年为八十八周岁。乾隆死后的庙号为清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的亲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青年时的乾隆皇帝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后,他一心将宗室排除与政权之外,充分利用军机处的功能,独断乾刚,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乾隆帝的一生罩上了阴影。勤政爱民是乾隆所标榜的一贯主张,清政府很多官员因此以关心民事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还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学士孙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来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抚大臣实心任事,反对虚文。他还大胆启用曾被雍正贬谪的各类有能力的官员.乾隆在位期间,无论文官武将,有能力和抱负的人,不计其数,包括傅恒、兆惠、阿桂、刘统勋等,均为他所提拔,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强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无能臣”的主张,臣子的才能被笼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荣誉变成了自己的荣誉。乾隆在发展社会生产方面主要继承自康熙和雍正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绩是对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政策执行得非常彻底。为此,乾隆听取大臣张广泗的建议,对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的叛乱快速平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乾隆一生大权独揽,君主专制为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他可以为百姓免粮治水,赈济灾情不惜一切代价;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镇压各种反对他的势力,他当政期间,残酷血腥的文字狱比比皆是,动辄百十条人命,连杀封疆大吏的事情并不少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2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雍正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乾隆天子手握独裁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中国最长寿的君王。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1911年,从夏禹最先到末代天子溥仪为止,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君王近500名,只有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乾隆活到了80岁,唯有乾隆一直到89岁高龄,仍然有力地掌握着权力。

第三,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两位伟大的天子—康熙和雍正七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统治基础。

第四,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他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乾隆年间的大清帝国,政治安定,没有任何人敢挑战皇权;经济繁荣,人口比以往数千年历史的最高点高出了近三倍。他远征新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国家的统一,从没有如此巩固。此时的大清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乃至以前从来和中国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以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第2个回答  2018-06-08
外人不宜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