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希望更分类,详细些,谢谢,最好能给些资料

大一刚入学,最主要的挫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新的学习节奏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学习和生活难以平衡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其实和专业也有关系,作为新生,你应该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对所要上的每门课都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分配。在保证学业不会被拖累的情况下,适当加入社团或者做一些学生工作,对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

安排好了生活,也就安排好了学习,跟着好的节奏坚持下来就是收获,也不会有挂科之类的忧虑,大学的课程,弹性还是比较大,学习起来只要肯坚持,考试肯定能过,如果要拿奖学金、考研,那就付出比一般人都要更多的努力才行。

在大学生活,第二个便是爱情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不管男生女生,就算是男神女神级的人物,多少还是会遇到情感问题,毕竟大学四年,也是人生中丰富精彩的四年,有情感问题也很正常。

面对情感问题,首先在情感选择上一定要慎重,最起码喜欢一个人或者和一个人在一起首先要了解对方,不可以鲁莽,感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个微妙的存在,不可强求。两个人在一起也要多交流,彼此多包容,其实很多男女朋友之间的矛盾都是缺少交流,只要多沟通,总会能解决。

最后如果真的双方不合适,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分手,也千万不能一蹶不振,毕竟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不是主食。在这里有两种东西能忘掉前任,时间和新欢,如果忘不掉,那就是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应该是个人前途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遇到,就算是学霸也不例外,考研还是出国,就业还是创业,都各有利弊,一般在刚开始接触到这个问题时都会有些迷茫。

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同专业情况也不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参考家长的意见,也多了解一下学长学姐们的选择,以及各种前途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大学生活很精彩,面临几个挫折也很正常,不要迷茫,多寻求别人的帮助,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其实挫折也是可以幻化成财富的,它至少能够历练心志,强大应对能力。当然,谁都不愿意承受挫折,当你避之不及,不得不面对时,还请多些自我调整,学着坦然接受,因为困难和挫折也是双刃剑,只要你坚强,谁奈若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其个人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环境、学校专业和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1、适应障碍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3、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进食障碍主要包括两类。厌食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太胖,害怕发胖,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服用减肥药等,有意造成并维持低体重,可有明显消瘦、发育延迟和内分泌紊乱。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冲动性暴食,之后又因怕胖而禁食、过度运动、抠吐、滥用药物等。

6、强迫症控制不住地出现一种想法、冲动,如总是怕脏、反复洗手,总担心安全、反复检查门锁门窗,反复回忆,强迫性思考无用的问题,自觉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7、重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均可在青壮年起病。躁狂表现为过分高兴或易激惹、话多、言语夸大、想干大事、忙碌不停等,但多虎头蛇尾;睡眠少、性欲食欲亢进,部分伴幻觉妄想。

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壮年起病,表现形式多样,通常有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3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

1、自私自利是首害。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我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2、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二、压力问题

1.社会压力。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大学生极为关注的一些问题:我现在学到的需要?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则是这样一幅前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这便使刚挤过“独木桥”的大学生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生活压力。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实行并轨招生、学生交费上学、企业职工下岗以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趋突出,并呈上升之势,情况堪忧。

3.就业压力。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形势便异常严峻地摆到了大学生面前。就业压力之大,涉及面之广已远超学生的心理负荷。河南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业是最大压力源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3%。另外,在对考研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38%的学生是出于“对知识的真正渴求”,而有40%的学生则是逃避现实的压力,把考研作为“避风港”。

4.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不恰当的社会比较。譬如有的学生大学前是“尖子”,进人大学后发现人才济济,自己不再似原来那么突出,于是要么加倍努力,要么听之任之,不再发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超过别人,性格变得极端、敏感、偏狭。二是由对专业和专业知识不感兴趣所导致的压力。有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但为了拿文凭、为了考试过关还必须认真学习,导致精神紧张,性格抑郁。三是学习时间长、学习头绪多、学习方法欠妥所带来的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加之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因而出现了考试作弊、代考、向老师要分数等现象。

5.个体内部压力。这是指由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压力,主要有心理、生理等方面。生理方面,大学生正处在由少年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成熟与学业间关系以及与异性间关系都是大学生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2个回答  2022-03-06

在校大学生的话,遇到的问题主要就是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

在学习方面,刚考上大学,很多人无法适应新环境,以及无法掌控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容易就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大学里,学习是要靠自己的自觉的,跟高中不同,大学老师上课基本是讲完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你一下课老师就不会管你了,这时的你要有充分的自觉性,才能拥有好成绩,所以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除了认真去学习和掌握的,还要培养自己的自觉性。

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的话,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证书,还对自己以后毕业出去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毕竟,大学生的身份还是学生,本职的任务是学习知识。

在生活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很重要,可以去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在自己的一些课外兴趣方面,发展自己,拓展自己的人脉和结交朋友这些。在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游戏活动交流和交往中,可以让我们增加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一个技能。

而且参加活动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甚至还可以谈上甜甜的恋爱也说不准。

在学习之余,参加这些各种各样的活动还真的是可以缓解很多学习压力,然后带来很多乐趣。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利用周末这些时间进行校外兼职,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体会生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还可以给家里减轻经济压力。

总之,在大学四年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真的是我们人生当中很重要和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四年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事。这些人,这些事,都会教会我们成长,变得更加从容而成熟地面对这个世界。

第3个回答  2022-05-09

在进入梦寐已久的大学生活后,大学生会把自己陶醉在这种安逸和充满诱惑的大学生活中。但是所以如果大学生不梳理和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这种放松与安逸也会给大学生带起来许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有:

1.浮躁与迷茫。浮躁侵会蚀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斗志。告别了高中时期堆积成山的作业、老师的严厉管控、父母的唠叨,初入梦寐的大学后,新生都如重获新生,如释重负。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新鲜感,也让大学生不再把精力只专注于学习,宽松的环境,多样的组织与活动让大学生越来越浮躁,甚至迷失自我,除了上课和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外,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到自己的将来会怎样。浮躁与迷茫是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追其原因,无非是没有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和了坚持的奋斗目标,所以大学生要为自己制订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才不会在前进中迷失自我。

2.交际问题。高中毕业来到大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环境。在交往中,因性格和观念的不同,常常会有各种矛盾。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大学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以获得更多有效资源,使自己今后的发展更顺畅。

3.情感问题。情感问题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大学里的爱情梦,希望在大学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当然,在最好的年华和最美的时期,谈一场刻苦铭心的恋爱很美好,但在恋爱中大学生一定要擦亮双眼,保持清醒的头脑,三思而后行,在交往前一定要相互了解,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因不合适分手后,也要理性看待,不能因一段感情的结束而一蹶不振,伤害自己。所以大学生在恋爱前要深思熟虑,即使感情失败,也要理性看待。

3.选择问题。选择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毕业的最后一年

。在这一年,考研、考公务员、工作、创业等各种选择摆在大学生面前,而大学生在多种选择面前会更加困惑,不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此时,大学生最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应该冷静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可以与老师父母以及师哥师姐交流,倾听他们的建议,综合比较,全面思考后再做决定。

大学生活很美好,但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能从容地的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学生和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提前了解大学生活,做到心中有数,为大学生活做好规划,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憾。

第4个回答  2022-01-17

一、人际关系问题

从高中到大学,不仅是校园的变化,更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大学里的交往对象不再是同一地域的人,更多的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交往的范围也不基金是班级同学。

而是扩大到整个大学甚至跨出校门;交往的手段也不再限于课堂和课后的言语交流,更多的是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的交流。种种变化,都需要大学生们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而作为新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被细心呵护的环境中,他们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有的甚至唯我独尊。于是,大学的集体生活变成了一种痛苦的约束。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封闭心理这三种心理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

二、学业问题

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学习似乎都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而大学学习属于成人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因此很多喜欢于填鸭式教学的学生们在离开了教师和家长的目光后,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所为了。

长期为高考而准备的基础小学中学教育,使学生除了读书、课本、书本之外,没有了别的兴趣爱好。一些适应不过来的学生,在脱离了老师的恩宠后,踏入强手如林的大学,顿时心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自信变成了自卑。

三、恋爱问题

如今,学生的恋爱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大学恋爱早已是普遍现象,但没有对象的女生都担心自己成为剩女,没有对象的男生则担心自己“注孤生”。

校园里同学们有时会互相介绍对象,但大多数不会考虑结婚问题,而是为了爱情而在一起。有些人由于没有做好接受感情和付出感情的心理准备,在遭遇情感挫折时就显得无比脆弱,有的甚至选择结束生命。这都是不该的。

四、就业问题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高校不再实施包分配政策,近年来实施的高校就业”双向选择“”面向市场“政策以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更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焦虑意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大一时就担心四年后的就业问题,从三年级起就开始找实习单位就业。

在遇到挫折时又极易产生消极心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指望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来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家庭生活。然而,高校扩招后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们的梦想几乎破裂。有人曾说,当代社会,欲想通过学习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

五、家庭问题

家庭环境成为当今社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儿时起,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上依赖老师,独立生活能力差,没受过挫折。

但有固执任性,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弱,情绪波动大,生活、学习上的点滴变化,都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强烈震荡。尤其是一些家庭生活不完整,或者单亲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缺乏温暖感的家庭,都易在他们的心理上蒙上阴影,导致他们形成孤僻、自卑的人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