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我国市政体制和西方市政体制的异同

如题所述

  一、西方国家城市行政体制的特点: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具有不少区别于社会主义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这不仅是因为二者的国体不同,而且也由于制约市政体制的各种具体国情不同。
  (一)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也不尽相同,具有多种形式。英国的市议会就是市政府。法国的市长和市政府在办理中央事务方面,不受市议会的监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市长反而拥有若干监督市议会的权力。日本的市长和市议会虽然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但市议会却有较大的监督市政府的权力。美国市政体制的形式有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和市议会经理制等。德国的市政体制除了有美国的部分形式外,还有市议会参事会制、市议会监督委员会制等。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形式多样化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是号称"议会之母"的国家,在地方,干脆由议会独揽议决权和行政权。法国历来是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国家,城市政府的双重性质中,作为中央政府下级机关的性质,远胜于作为市议会执行机关的性质,使它的市政体制也带有中央集权的色彩。日本的政体以及市政体制是二战后在美国指导下设计的,旨在建立民主的政体,防止法西斯主义复活,因而扩大了议会的权力,加强市议会对市长的监督。其次是由于在联邦制国家,领导地方政府是州政府的专有权力,联邦政府无权干预,各州有权通过州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各自的市政体制,所以,各州有不同形式的市政体制,就不足为怪了。再次是由于西方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在地方自治事务范围内,市议会有权决定与市政府的职权划分、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监督市政府的方式。
  (二)权力由选举产生
  西方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市议会议席,主导城市的议决权;被选举人通过当选市长,主导城市的行政权。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市长和市议员,都是某个政党的成员,并且经过竞选任职。但也有少数的市长和市议员,由于一部分选民对政党政治的厌倦,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竞选后任职的。市长和市议员属于某个政党,并代表该政党从政,使他们的行为受到政党的纲领、组织和纪律的约束。表面上看,市长和市议员是否当选,是由选民决定的,实际上,由于竞选资金、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所有制结构等原因,其当选主要是由富人决定的。
  (三)权力对选民负责,相互制衡
  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立法、司法权力各自对选民负责,相互制衡。为了遵循所谓"司法独立"的原则,西方国家城市的法官多数由市民选举产生。美国、德国实行市长议会制的城市和日本的城市,市长和市议员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对市议会负责。从内容上看,由于西方国家的普选制和竞选主要操纵在富人手里 ,所以,表面上市长、审议员和市法官由市民选举产生,实际上他们由财富较多者决定;表面上他们对选民负责,实际上是对财富较多者负责。但从形式上看,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都由市民选举产生,属于直接民主制;他们直接对选民负责,优于市长和市法官直接对市议会负责、间接对选民负责;城市的议决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符合"不受制约的权力会走向腐败"的政治规律。
  (四)地方政府独立平等
  在西方国家,除了极少数大城市辖区外,绝大多数城市都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不辖区和县,首先是因为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大,在几万至几十万之间。类似于我国的县级市,没有必要设市辖区。其次是因为少数大城市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的卫星城镇增加,这些卫星城镇的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单独设置市或镇,与大城市的行政区域脱离。再次是因为地方自治的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县先于市而存在,县有传统的地方自治权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县的辖境内不断有市镇出现,脱离县的管辖,但县仍然主要代表农村居民的利益,它不会同意受市管辖,进一步减少原有的地方自治权限。
  (五)城市的利益集团具有影响力
  西方国家的法律允许经过向政府登记的利益集团向市议会和市政府开展游说活动。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利益集团对市政体制的作用表现在:向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反映自身的利益要求;动员选民支持政党组织的候选人竞选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引导利益集团的成员拥护和支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市议会决议、市政府命令和市法院判决;组织成员用各种形式抗议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城市国家机构的决定等。商会、农场主协会等富人的利益集团在对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影响中占主导地位;而城市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会、妇女团体、教师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二、我国市政体制特征:
  ①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
  ②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③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对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④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重要的参与作用;
  ⑤市拥有对区县的绝对领导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11
一、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市政体制即城市政治体制,是指国家为管理城市而建立的有关城市政权机关和政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运作机制以及它们之间和各系统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政策的总和。
二、中美市政体制比较:
1.从各级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美国的市长、市议员、司法官一般与市民选出,对市民负
责,权力制衡,且各党派以竞选的方式取得执政或参政权。而中国官员一般由上级任命的,并接受上级的监督。
2.从市政体制的形式看,美国(纽海文市)实行市长议会制,在决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方面,市长和议会相互制约。且美国体制形式灵活多样(还包括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等)。但中国的市政体制一般是单一制的,从上到下,“一刀切”。
3.从市政体制组织结构设置看,美国城市不设副市长,不存在你琢磨我、我琢磨你的内耗,部门也没有副职。城市设各种委员会,如公共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既有官员参加,也有专家参加,市长也是其中一些委员会的成员。这些都保证了决策不会有问题,
办事效率高。另外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政府的领导。具有自治传统,建制性质单一。中国内部结构统一,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检察院到县、乡、镇的各个部门,形成层级结构。
4.从市政体制组织结构的行政地位看,美国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有自治权和普通的行政权力,各组织处于平等地位,是指导、协作关系。中国市政体制中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内设层级的领导权,且组织机构中不具有自治权。
5.从市政体制的财政预算看,美国吃公款不能超过9美元。城市的预算是很具体的,小到一杯咖啡、一枚图钉都规定得很仔细,职务消费的预算控制尤为严格。中国预算粗糙,个项目预算不明确。
6.从政府官员与市民的关系看,美国政府显得更加亲民。美国市民随时可要求见市长,美国市长是对下负责,对选民负责,对议会负责,不太对上负责,每个城市建立自己的宪章,只要符合联邦宪法和州里的宪法就行。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
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政府的领导。市长是不受上级领导干扰的,州长、甚至总统来,市长根本不接待,副总统来了他也不接待。在处理市民来访问题时,服务态度良好。中国政府在处理市民来访问题时,程序繁琐,且官员态度欠佳,办事效率低。由于中国实行层级管理,因此一般对上负责,受上级领导影响大。
三、相同点:中美市政体制相比较而已,不同点比较多,相同点也很多,比如说市长,委员会跟议会。
第2个回答  2014-06-20
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目前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高层级的世界城市的经验表明,世界城市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主要包括:

现代第三产业是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塑造世界城市的过程是城市经济产业体系的重组过程。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现代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等成为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世界城市都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在70%以上。比如,纽约是世界首位金融中心城市,还领导着美国的艺术、时尚、广告、银行和金融、出版、广播等服务业。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的服务能级。沙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高于全国就业的平均增长率。而且,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率高于全国。

世界城市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全球影响力是衡量世界城市的核心指标,可以通过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跨国投资流量、外贸与运输业的分量、生产与商务活动的集中程度等指标来衡量。全球市场影响力突出表现在:拥有一个全球资本流和信息流的集散港,以此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提供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顶级世界城市,聚集了较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经济与政治组织。比如,1991年在全球百家最大银行的总收入和总资产中,伦敦、纽约和东京三个城市所占比重分别为49.3%和60.1%;在全球25家最大证券公司的总收入和总资产中,伦敦、纽约和东京三个城市所占比重分别为99.3%和97.8%。这些世界城市是国际资本和信息的集散中心,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最高点,它们对全球市场要素和市场信息的控制能力对全球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几乎所有的世界城市都经历过由于城市规模过大、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城市无序扩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为此,伦敦、东京、首尔等城市都进行过新城建设,以疏散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和功能。二战后,面对伦敦日益严峻的大城市问题,英国城市化发展主要是分散化,推行了如大伦敦计划和新镇法。在新城运动中,英国共建设32个新镇,其中位于伦敦地区的有11个。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4-06-20

  中国的基本上都是“封建行政式”的,完全是由上级决定的体制;
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商业行政式”的,由于发达国家的司法是独立的,因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是协商关系,独立的司法体系则充当裁判员角色,而中国的裁判角色则属于政府;

要想改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象儿童不可能通过什么改革,就会变成成年人一样,中国要废除上级监督和任命制,全部改由公众选举和监督制,那几乎就等于社会的“灭绝”.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