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年销售1000亿新台币的台湾房产中介天后,如何谱写中介传奇!

如题所述

谁是今年台湾商业不动产的销售天王?要想赢得这个头衔,门坎是,单笔成交佣金得达新台币约一千五百万元。一般房仲业务员的平均单笔佣金不到五十万元,这个门坎,足足是业界水平的三十倍,甚至,已经能在台北市买下一间房子。创造这个纪录的人,是全球排名前三大的商业不动产中介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台湾区总经理朱幸儿。事实上,朱幸儿今年拿下的,还不只明基内湖大楼一案,年初,成交金额达十六亿元的寿德大楼商场出售案,也是朱幸儿的得意之作。房仲业务员不下百人 她今年包办台湾一成市场 朱幸儿表示,加计明基内湖大楼与寿德商场在内,今年她个人可望结案的案子,总成交金额可达一百亿元,若以今年台湾商业不动产市场预估可达一千亿元成交金额推算,朱幸儿一个人就包办了约十分之一。 如果,拿下《商业周刊》第一届「超级业务员大奖」房仲业金奖的信义房屋业务员陈明玉,是一般住宅的「王者之王」,那朱幸儿,则无庸置疑是商业不动产的「王者之王」。若真要拿两人做个比较,曾经卖出台湾最高价豪宅达五亿元的住邦房屋总经理刘陈传指出,「商业不动产的成交金额,常常是一般住宅的数十倍,面对的客户又全是精打细算的企业老板,难度更高,许多业务员一年可能都无法完成一笔交易。换句话说,同样是投身于房仲业,朱幸儿玩的是重量级比赛,而且,还是一场考验耐力的竞赛。也由于难度超高,目前台湾的商业不动产市场,超过七成是第一太平戴维斯、戴德梁行与仲量联行等外商的天下,放眼台湾「敢」投入商业不动产的业务员也仅有一百人出头,究竟,不到四十岁的朱幸儿如何脱颖而出? 摊开朱幸儿的学、经历,早在十六年前她即接触商业不动产中介领域,当时,台湾工业区土地仍处供过于求,企业盖大楼或厂房多半自建,少有买卖情事,因此,朱幸儿堪称台湾商业不动产中介市场的先驱。 自台湾有商办开始,朱幸儿几乎已跑遍全省工业区。投入房仲业的前五年,她固定每周拜访十家客户,经常厚着脸皮询问各企业主是否有土地与厂房要出售或出租,而内湖科学园区第一家厂商进驻时,朱幸儿就已耕耘,也因此,业界人士封她为「内科女王。 朱幸儿到底有多厉害?今年六月,她成功将明基电通位于内湖科学园区的明湖与基湖两栋大楼,以五十亿三千七百万元的总成交金额卖给新光人寿,这个案子,不仅为朱幸儿赢得踏入房仲业十四年来的单笔最高佣金收入,还缔造了两项纪录。 第一,五十亿三千七百万元这个数字,是台湾商业不动产市场今年以来,透过房仲业务员销售的最高成交金额(编按:屋主自售与公开标售除外)。戴德梁行台湾分公司总经理颜炳立说,在商业不动产领域,一年能成交一笔超过十亿元的案子,已经算是非常顶尖。第二,更让第一太平戴维斯台湾分公司,成为这家已有一百五十二年历史的公司,首家成立不到三个月就能宣告获利的分公司。 这笔交易让房仲业人士惊讶的,还不只是这个天价,更在于成交此案的困难度。朱幸儿卖出明基内湖大楼的时间点,正好是明基公司财务状况最惨淡的时期,且明基董事长李焜耀还诉讼缠身,因此,有意出价的买家无不压低价码,以求能「讨个便宜」,当时市场行情预估只有四十亿元出头,未料,朱幸儿在签下合约的两个星期内,竟破了这个纪录。自掀底牌:赢得客户信任 提供潜在买主名单,详尽推演分析 选在市场萌芽期投入,加上因留学澳洲而拥有流利的外语能力,是让朱幸儿能够在买家不乏外商的商业不动产中介领域中立足。但真正让朱幸儿脱颖而出的关键则是,她懂得抓住大老板的心理,朱幸儿说,「从事商业不动产中介最困难的,是取得企业主的信任。 取得客户信任,是成功业务员的基本功。虽然没有一个业务员不是将信任两字挂在嘴边,然而,多数业务员能够做到的,最多也只是说到做到,守口如瓶。朱幸儿难得之处则在于,她敢在未取得合约之前,就先向客户提供潜在客户名单,她说,「当你能够做到一丝一毫都不保留时,客户自然就会相信你。这并不简单,因为,动辄数十亿元成交金额的中介案,佣金往往是数百万元起跳,甚至可达上千万元,对于卖家来说,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一般而言,有意出售大楼或厂房的企业家,多半先选择自售,非不得已寻求中介时,也多会找个几家中介业者提案比较。「我从来没碰过有sales(业务员)敢将买主名单摊在桌子上的,明基副总王淡如指出,他曾经遇过其他业务员,遇上买、卖双方碰面时,还会阻止他们互相交换名片,因为,对于业务员来说,买主名单相当于手中的底牌,「将底牌掀给对方看,那岂不是玩完了?朱幸儿的想法却不同,她认为,商业不动产的买主有限,在卖家先行寻求自售时多半都已接触过,最终仍会找上房仲业者,八成原因在于双方对价格的认知有差距。翻开朱幸儿对卖家提供的买主分析表,不只是名单,她连买主财务状况、购买后可能用途、不同买主对卖家影响等全详尽列表。 这是朱幸儿第一个不同处。然而,取得卖家信任,不过是朱幸儿的第一步,接着得面对的困难是,如何让买主愿意接受卖家开出的价码。以朱幸儿与明基签订的合约为例,明基要求出售金额得达五十亿元,然而当时业界认为的价值却仅四十亿元出头,落差高达两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