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蝶恋花》?

如题所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 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4
词的上片,先展示一个深宅大院的景象:那是一座幽深又幽深、说不上有多幽深的庭院。院子外面长着许多高大的杨柳,浓阴繁茂,绿叶纷披,就象堆起一片绿色烟雾。房子又是一幢挺大的建筑物,重重门户,无数珠帘翠箔,一层一层把里外分隔开来,这就越发显得它既幽邃而又神秘。这里连用三个“深”字,又加上“几许”二字,把这个宅院的神秘气氛,渲染得特别。“杨柳堆烟”既点出春景,又衬出宅院的环境。“帘幕无重数”,显然是一所富家大宅,并非寻常的人家。这重重的帘幕似乎是想把屋子里的人遮掩起来,既不让外面的人看见,也不让屋内的人看到外头光景的。可是,这时候偏偏有人站在高楼之上,掀开帘子,久久地眺望着远方。
我们如今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闺中少妇。她凝神眺望的是什么地方呢?原来是她夫婿经常游荡的地方。那地方是“秦楼楚馆”的集中地,王孙公子整天在那儿征歌选色,放荡淫佚。他们那些披着雕鞍的宝马就都系在柳阴之下,他们的仆从也都在街上逛荡。
“玉勒雕鞍”只有贵家公子才能有,是写出那人的身分。“游冶处”是歌舞妓乐集中的地方。李白诗:“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说的就是公子哥儿们征歌逐色的事。可是,这位深闺少妇虽然站在高楼,而且极目远望,就是盼不到她夫婿的踪影。
“玉勒-- ”“楼高-- ”两句用的是倒装的句法。假如把它条理一下,应该是:“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游冶处即章台路,这里显然是重复;但作者是有意重复。因为上句是就那公子而言,下句是就那少妇方面说的。
作者先把环境和人物交代清楚了,以下就展开一组特写式的镜头。

  “雨横风狂三月幕”──景色突然起了变化,仿佛是电影的镜头转换:外面是连绵的春雨,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紧。闺中少妇已经不在楼上了。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她那夫婿终于没有回来。大门早已关上,她只好呆怔怔地坐在屋子里。春光似乎正在加快它离开的步伐,凭谁也挽留不了。而就在这“雨横风狂”之际,她的青春也正在悄悄地而又匆匆地溜走。

  于是,诗人用浓烈的笔墨写出使人惊心动魄的两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春天快要过完了,自己的美好青春同样也快要过完了,为什么它们都不能够留下来?她含着眼泪去问花儿,可花儿没有回答;不但不回答,而且把一片片花瓣洒落焉,不断地洒落下来,伴随着缭乱的风雨,飞过院子里那高大的秋千,飞得远远去了。

  诗人以精深的构思,有限的笔墨,通过环境的点染和景物的衬托,揭出闺中少妇深沉的悲哀,以及她那不幸的命运,这就深深地把我们的心灵打动。“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场景真是惊心动魄,强烈地显示那“天地终无情”的冷酷现实。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7
几处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 欧阳修
欧阳修这首词从女性的角度借寒食、清明人们外出踏春来抒发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
远行人仍无归来的消息,像浮云一样没有音信,而时间已到了暮春,这像秋天一样能引起人的伤感,春光将逝,人也在思念中渐渐老去。又到清明,又逢踏春,姹紫嫣红的一路上,驾起香车,却已经没有了可以停留的地方,正如孤寂的心找不到依托,只有随着远行人的脚步高高低低。含着泪水倚在楼上,看着成对的燕子飞回,频频低声私语:“在陌上,我们还会相逢么?”殷殷地期盼着,望穿秋水。我的心就像漫天飘飞的柳絮,无法找到落脚的地方。思念的感情搅乱了心中的一池春水,即使潸然入梦,也寻不到你的踪迹。
欧阳修以女性口吻描写相思情,在愁思易生的几种情境(年关、元宵、清明、中秋、重阳,还有秋风、夜雨、落花)之一的清明,用“春将暮”、“泪眼倚楼”、“双燕”等情景,细腻地刻画出一个望眼欲穿的哀婉凄美形象
“蝶恋花”这个词牌也很有意思,我知道这只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但要是把它的字面意思放在词中,则又是一种味道。彩蝶绕着花依依不舍,双双燕子在呢喃,旁边却是一个无心理妆、盼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强烈的对比,更能让人产生悲情
说到这,我觉得古时的中国女子真是让人怜惜,一旦她们的心系在某个人身上,不管是丈夫、情侣或甚至像杜丽娘之于柳梦梅,都会付出全部的感情,被爱情烧灼。于是就有了重生的杜丽娘,垂泪的林妹妹以及真实社会中众多在殷切期盼中等待一生的女子们。这种感情让人感动又让人叹息。而众多的护花人却总是“忘了归来”,总让他们的花朵自开自落,自赏自怜。
我不知道欧阳修写这首词时是不是也有人像词中女子那样远远地爱着他而受爱煎熬,但他能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切动人,我喜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04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