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的具体战役

如题所述

西山口之战
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1962年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意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直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11月20日占领查库,查库为中国边防部队反击作战前进最远之点,距中印传统边界线伏特山仅20余公里。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瓦弄地区反击战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1962年11月16日晨,我军发起反击。我军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军部署。印军十一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下令全线撤退,旅长本人随四军军长考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在反击战中,我军排长周天喜带领一个加强班冲在最前面,经3小时苦战,打下了印军第一个地堡群,当向印军第二个地堡群冲击时,周天喜不幸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周天喜“战斗英雄”称号。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他将爆破筒塞入地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从顶盖圆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出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人们称赞他是活着的黄继光。战后,国防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11月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另一部向“东”村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进占敌能。我部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击,到21日,我军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里米金之战
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的约1个营的兵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都登地区作战
都登方向,印军约800余人。其部署: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1个连及阿萨姆步兵第十一营第三中队一部,在邦拉、更仁设防,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欠2个连)、配属第四十四山炮团第七十连及勤务保障分队一部,驻守都登及其附近地区。  1962年11月15日,墨脱独立营率两个连,从地东出发,19日17时55分进至更邦拉,向印军发起攻击。经19分钟战斗,印军向更仁逃窜。21日18时,墨脱营占领更仁,印军逃往都登。22日上午,该营追至哥布(距都登半日行程),获悉都登之印军已于21日南逃。该营部奉命停止追击,于23日1时从哥布返回浪波待命。此战,共歼印军12人,独立营亡8人、伤2人。  20日21时30分,总参谋部发出停止反击作战的命令,并指示:“东线中部各部队在占领梅楚卡、里米金、都登后即停止追击,在原地打扫战场,加强警戒”。西藏军区当即命令山南、林芝军分区参战部队撤回里米金、梅楚卡、浪波等地区,集结待命。
班公洛地区反击战
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嵴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边防分民的哨卡,威胁阿里纵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我军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攻打第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克了据点;攻打第二个据点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激战1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清除了印军廓尔喀第十一联队第一营第三连的大部兵力。与此同时,反击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军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至此,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西段入侵军据点全部清除。
单方面停火
1962 年11 月21 日,我国政府声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我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62 年11 月30 日,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下达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在中印边境设立民警检查站(后改称为民政检查站)的部署方案,在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范围内派驻28个民警检查站(后改称为民政检查站),每个民警检查站的人数可配备一个排到一个连,在部队撤出20 公里地区后,即正式设立。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了26个,即东段16个、中段3个、西段7个: 东段 沙马(下察隅镇向南公路盘头) 呷枪/嘎枪(位与上察隅镇西北直线距离42公里处) 布宗(上察隅镇向西北方向公路盘头) 格当(墨脱县东北部的一个乡,未设) 得岗寺/得儿工村(墨脱背崩乡东南,位与雅江之东) 地东(墨脱背崩乡的雅江之西) 鲁霞(米林县丹娘村鲁霞村) 甫伊(米林县羌纳乡) 来果桥(米林县正南) 塔马顿(米林县里龙乡正南公路盘头) 马及墩(隆子县杂日乡公路盘头) 陇(隆子县准巴乡以东公路盘头) 共那(隆子县) 新达/卡达(错那县卡达乡与达) 曲拿/浪波(错那县浪波乡,21世纪后称兰普乡曲拿村) 肖(错那县城正南公路盘头) 勒(错那县的勒门巴族乡) 中段 西兰塔(札达县与普兰县交界) 波林(札达县正西) 什布奇(札达县底雅乡的一个村) 西段 扎西岗(战前战後一直是边防连) 班公洛(即斯潘古尔) 喀纳(即库尔那克堡) 尼雅(亚)格祖 空喀山口 温泉 加勒万河谷(处于中印战前犬牙交错争夺地区,取消未设) 天文点 神仙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