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期限已过公安机关不结案,受害人怎么办

如题所述

可以恢复自由活动,等待法院审理。监视居住期限届满,但还未结案,证明该案件还需要继续审查,虽然监视居住已经解除,可以恢复自由行动,但在后续案件审查中有需要配合调查或者有证明证据的,仍需要配合审查,等待案件最终审理。
法律分析
监视居住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指定时间内不得离开制定的区域,并派人对其进行监视,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一般的监视居住期限为六个月,在这期间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侦查,如果在期限截至依旧没有相关证据的,需要对嫌疑人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但是解除监视居住后并不代表案件已经结案,只是不再是第一犯罪嫌疑人,案件还需要法院进行审理,直到案件终结,在监视居住届满后案件终结前,可进行正常生活活动,不再受公安机关监视,在案件审理中需要配合的积极予以配合。如果有证据证明其存在犯罪事实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话,还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和判决才能最终结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4
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但是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完结。如果有证据证明被监视居住人存在犯罪事实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话,还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和判决才能最终结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