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的副词、介词、连词

如题所述

在汉语中,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四类词同属“虚词”类,即不可单独使用.定义是这样的: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2、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3、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同、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以、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4、助词: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是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包括; 1)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 2)时态助词,如“了、着、过” 3)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以上都是我自己打的,有不懂的请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副词是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
第2个回答  2016-11-28
副词(adverb)(英语的简写为adv.)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又称限制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a. 表示程度: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一直、才、总……
b. 表示范围: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
c.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d.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
e.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F.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g. 表示地点: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有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有”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
例如:
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你都点了哪些菜?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
比如: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会见”总共是两次。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
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试比较:
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
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是三项比较,等于说“(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呢。”〔〕中的内容隐含了。“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
对副词的分类,是大致的粗略的,有的副词用法很多,如“也、才、就、还……”虽是同一个副词,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
试以“就”为例。
“我一会儿就去。”,“就”表示事情短期内即将发生,表时间;
“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就”表示语气,相当于“偏”。
再看“还”:
“还要怎么样”,“还”表示语气,有“究竟”之意。
可见,一个副词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往往须结合全句语境仔细体会。

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
(1)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使
(8)表示比较:比 和 与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