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祖善的人物评价

如题所述

多年来,卞祖善一直手执指挥棒耀眼于舞台。近年来,他积累多年的音乐学养也如雪山融化般倾泻出来,他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校园里,讲堂上,为追随音乐的人传道授业解惑。更令人由衷钦佩的是他已经以乐评人的身份,在最近12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央电视台的转播现场,担任转播嘉宾、顾问,为观众点评演出,舞台上乐队、指挥、曲目的一切,从他脑海里简单搜索便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广大观众,令观众在欣赏到动听音乐的同时,也享受到一场艺术的盛宴。
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点评工作,他依然重任在身。几天前他刚刚在央视网络与网友们畅谈了有关2008新年音乐会的不少话题。
卞祖善说,此次执棒的法国指挥家乔治·普莱特(Pretre),按照2008新年音乐会来算他年届84岁,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史以来年龄最高的指挥,尤其擅长指挥歌剧及法国音乐。卞祖善和大家一起期待看到普莱特精彩的发挥。 卞祖善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歌舞升平,对大多数上层社会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体面的社交和休闲的享受;而她作为全世界和平、友谊与艺术的音乐盛会,要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享受的精神财富,还得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文字虽说饱含“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但“歌舞升平”之说则难免有所偏颇。后来卞祖善从一位记者对维也纳施特劳斯协会主席迈勒博士采访中,真正了解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起因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8年3月12日,德国法西斯侵犯并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不复存在,反动当局甚至不允许人们再提及“奥地利”。迈勒博士回忆道:“虽然当时奥地利不存在了,但是奥地利音乐仍然存在着。”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在这严峻的日子里,维也纳爱乐乐团决定举行一场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音乐会,借以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表明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这就是由奥地利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于1939年12月31日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的首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因此这场音乐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自身,而成为奥地利民族精神和奥地利文化传统的一次生动而有力的体现。时至今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和世界最知名的音乐会。
1989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洛斯·克莱伯在正式指挥《蓝色多瑙河》之前,向现场听众并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致意:“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又成了向全人类祝福的音乐会。卞祖善感慨:“当我们回顾人类当年面临的浩劫,直至拥有今日的‘美好、欢乐与和平’时,怎不令人为之感慨和赞叹呢!”
卞祖善还强调说,中国观众对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其实,音乐会演奏的是华尔兹、波尔卡、圆舞曲等一些轻松的作品,很多观众却认为这就是在欣赏“古典音乐会”、“交响音乐会”,其实两者不能画上等号,“真正的交响音乐会一般由序曲、协奏曲、交响曲3部分构成,因此不能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看做是古典音乐会或是交响音乐会,但它有可能是欣赏交响音乐会的一个过渡和准备”。
回忆中国直播的近几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几次令他印象格外深刻。 2002年,小泽征尔首次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揭开了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携手合作的新篇章;同时也是爱乐乐团奉献给小泽大师充满友好情谊、别开生面的一次音乐盛宴。
2002年适逢“马年”,或许出于小泽的东方情结,上半场在演奏《可爱的安娜》波尔卡和下半场演奏《艾丽丝》波尔卡时,两次推出了已有430年历史的维也纳西班牙马术学校的利皮扎马马术表演。据卞祖善介绍:利皮扎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名贵纯种赛马,利皮扎马的名字源于斯洛文尼亚特里艾斯物附近的利皮扎村。这种马出生时为黑色,一两年后逐渐变为白色。表演场地设在维也纳冬季马术学校内。读者或许对卡拉扬大师于1987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首次推出利皮扎马的表演记忆犹新;小泽今年一再突出高贵的利皮扎马表演,不仅是“马年”的应景之举,更有怀念恩师卡拉扬、有志继承其事业之寓意。
按常规,在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前,指挥要向听众发表新年贺词。今年让人们惊喜的是,小泽请乐团演奏家们和首席分别用英、法、意、西、俄、日等11个国家的语言向全世界祝贺新年,而小泽则用中文问候“新年好”,并率领乐团全体团员最后用德语问候新年。当时的卞祖善也心情非常激动,他认为小泽此举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国际色彩更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企盼团结、友好、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在卞祖善看来:“小泽自始至终徒手背谱指挥,他激情满怀、全身心地投入每首乐曲的演绎之中。他的指挥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尽管他那一头灰白的长发和苍老的脸庞,记录了他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历经的艰辛,但并没有改变他内心所富有的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他的一招一式,无论是鲜明有力的击拍点,或是流畅优美的线条,以至丰富的肢体语言,间或让人感到惊奇的一瞥,都融会在乐团精美演奏的韵律之中。” 当指挥哈农库特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卞祖善的声音又缓缓响起:“尼可劳斯·哈农库特于2001年成功地指挥了新世纪首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那儒雅学者般的指挥风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音乐会CD销售量荣登奥地利音乐榜之榜首。2003年,哈农库特再一次登上金色大厅舞台,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而备受世界瞩目……”
在这一年,哈农库特将韦伯—柏辽兹的《邀舞》和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和第6号列为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充分显示了他的学者风范,亦使2003年的新年音乐会增添了几许新意。他曾指出兰纳以及施特劳斯家族等各家的圆舞曲均源于《邀舞》。可惜,当此曲演奏到高潮停顿之时,金色大厅掌声雷动,大师不得不回头示意来制止听众鼓掌,然后继续将尾声奏完。卞祖善指出:这一尴尬的场面表明,某些经典之作对西方听众来说,也还是陌生的。哈农库特在指挥《匈牙利舞曲》第5号时,比大家平常习惯的速度要慢一点,但其演奏仍然热情奔放,韵味十足。据说哈农库特“仔细研究了勃拉姆斯创作《匈牙利舞曲》的历史,并从作曲家的遗物中发现了尚未发表过的手写总谱,其改写成管弦乐曲的配器与目前常用的不一样,而且可能是惟一得到勃拉姆斯认可的总谱。”而西方乐评家历来认为由作曲家本人配器的《匈牙利舞曲》仅为第1号、第3号及第10号这三首;而其余各首则分别由德沃夏克、海伦(A·Hallen)及巴罗(A·Par-low)配器。
当年中国记者赴维也纳采访,当问及大师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道:“是我的婚姻。”中国有句俗话:成家立业。这对于哈农库特来说是再也贴切不过的了。1953年6月,哈农库特与小提琴家爱丽丝在格拉茨喜结良缘,同年共同创建维也纳音乐中心(简称CM),并由爱丽丝出任经理。哈氏夫妇琴瑟和谐,育有一女三子。哈氏伉俪金婚纪念,适逢“CM”成立50周年,不打折扣的双喜临门。
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