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日式文化反传中国的实例

这句话本为孙子兵法中的典故,后来传到了日本。在日本战国时代被一些少数人领悟后逐渐使用在军事争夺上。 其疾如风:军队行动快速如风。 其徐如林: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肃穆宁静。 侵掠如火:进攻敌人时,象燎原烈火,猛不可当。 不动如山:部队驻守时,象山岳一样,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隐蔽时,象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 动如雷霆: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后来日本战国时期被运用于甲斐国的大名武田信玄和其军师山本勘助,用来指挥日本战国最强的武田家的骑兵队,武田家运用的就是风林火山的旗号。上杉谦信并没用“风林火山”,用的是“毘沙门天”的“毘”字旗. 补充: 古代 日本文化 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 佛教 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正是在 中国文明 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 进入了文明阶段。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部,大批汉人(包括岛津家的第一代祖先弓月君)从朝鲜移民日本,雄略天皇时期,在日本的大陆移民达18000之多,他们是大陆文化的传播者。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 《论语》 十卷和 《千字文》 一卷传至日本。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汉字了。继体天皇七年(513年),建立 五经 (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代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 日本派 遣谙熟儒家典籍的 汉学家 ,以后又增加了医博士、历博士、 天文 、地理和 阴阳五行 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到圣德太子时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化改新 以后,日本进一步汲取中国文化。630—894年,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 遣唐使 ,随行的有许多留学生和求法僧。其中吉备真备和 阿倍仲麻吕 是 日本留学 生中最杰出的代表。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7年,回国后在太学教授中国律令、典章制度,官至右大臣……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 音符 来写日本语言,著名的《 万叶集 》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8世纪,留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 偏旁 厂早了日本行书假名——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唐法僧空海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了日本行书假名—— 平假名 。 奈良时代 (710--789年),日本仿照唐朝教育体制创立了一套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 国学 ,各置博士、教授、助教,教授中国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和算术等科目。文字和学校为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