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导致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奶牛本身胎盘结构、营养状况、个体差异、各种应激等。尽管胎衣不下是奶牛疾病中的常见病,但所导致的后果却很严重,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只其代谢病、、等发病率也相应地比正常的牛只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准确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

你的家在地图上是什么样子的?
广告

诊断胎衣不下临床症状一般很明显,可见胎衣悬于外阴。如不接受治疗,胎衣不下一般会在产后3-12天自然分离排出,但部分牛只子宫颈闭锁,使得胎衣可能会在子宫内滞留很长时间,待到产后第一次发情后才有可能排出,进而继发子宫内膜炎,初期分泌物少,不容易被诊断出,这就要求兽医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和正确判断治疗。初期除了直接眼观检查外,滞留在子宫中、子宫颈或阴道时需要借助阴道检查完成,早期检查和治疗对奶牛今后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阴道检查的时候,首先要将外阴及其周围区域小心清洗和消毒,避免医源性带入细菌。一般在子宫颈开张不足以进入检查人员的一只手时,可以将子宫颈坏死和已经脱落的胎盘清理取出。当可以满足手进入时,应该判断胎盘多少以及黏附程度,在少且易剥离的时候可以小心地剥离,且在剥离后需要向子宫内灌注有效抗生素。

预防根据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分析,其预防的措施主要如下:

1)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干奶期奶牛饲养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如钙的吸收能力、VE、Se等的补充(今年夏季持续高温高湿,饲料中的VA、VE在30℃和50%的湿度环境,30天将损耗30-40%的有效成分;加之,高温高湿奶牛体内的抗氧化剂-Ve、Se等被消耗的多;从今年3月份VE和VA的市场价格上涨了3倍,饲料生产厂家可能基于成本考虑,添加的量有所下降或刚刚够标识的剂量!),尤其对于饲养技术相对落后的奶牛场,在冬季等可以直接添加鱼肝油胶丸等,比较简单而实用。对于规模化奶牛场的奶牛饲养来说,使用专业产品公司的阶段料,可满足奶牛不同阶段营养需要,保证营养稳定高效。

配种前积极治疗子宫内膜炎随着奶牛胎次增加,产道损伤几率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加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提高,也使新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易粘连,所以应在早期正确诊断并有效治愈。

2)产前产后护理怀孕期间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活动量相对要少些,但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大一些,每天舍外运动最好不少于4小时。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体质差、胎次高的牛只,产前1周可肌注1次;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注1次VE,每次5毫升;对经产母牛,产后立即采取补钙、补糖;对产后2-3小时后胎衣排出不多的奶牛注射促进的药物等,这些措施可因具体牧场条件而定,一般都能有效地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症
  在奶牛养殖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的疾病防治也越来越被养殖户们所重视。常见的奶牛疾病以产科病居多,具代表性的疾病为奶牛胎衣不下症。笔者走访多家奶牛养殖场进行调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现对奶牛胎衣不下症病分析如下:
  一、症状:
  产后未见奶牛在正常时间内排出整个胎衣,恶露排出时间延长,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拱背、频频努责,腐败产物吸收后出现全身中毒现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胃肠机能减退、反刍减少或子宫内膜发炎等。
  二、病因分析:
  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1长期使用单一或品质很差的饲料原料,如玉米面、豆饼粉、麦麸、被老百姓称为“老三样”的这几种物质会导致的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缺乏与不足;
  2干乳期运动量不足,光照时间短;
  3奶牛营养不良、消瘦或过度饲喂精料使得机体过肥等均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2、由子宫炎症所引起的胎衣粘连:如霉菌感染、病毒侵入、子宫内膜炎等等,所引起胎盘及子宫内膜发炎继而引起软组织增生导致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三、预防:
  1、加大对干乳期母牛的运动量及光照时间的控制,同时进行补充亚硒酸钠、VE、VD3,肌注每隔15天一次,至产前一月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2、分娩当天可用颈部皮下注射初乳疗法来缓解本病的发生,一般一次性颈部皮下注射初乳20ml;
  四、治疗:分娩10~12小时未见胎衣排出即可处理,夏季可在分娩后6~8小时处理。治疗时应本着抑菌、消炎、促使胎衣排出的原则进行,具体疗法是:
  1、20%葡萄糖酸钙与25%葡萄糖液各500ml静脉注射,配合长效浓度为70%~90%的土霉素溶液20ml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天;
  2、子宫内灌注10%高渗盐水1500ml一次性灌注,促使胎盘绒毛脱水收缩,从而从宫阜中脱出,一般4~6小时即见胎衣排出;
  3、手术剥离:此方法应慎重使用,防止损伤子宫粘膜或其它软组织,造成对母畜的二次伤害,剥离前后应配合子宫灌注抗生素进行消除炎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1
病因及预防措施

1、饲养管理差,营养不均衡

母牛长期饲喂单一的饲料,便会出现营养不均衡或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钙磷代谢失调或缺乏碘、硒、锰、维生素A、维生素E时,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便会大大增加,因此在饲养母牛的时候要尽量给它最好的营养,如牛妈妈预混料,它的营养就是科学配比,营养均衡。另外母牛长期采食酸性较大、劣质霉变的饲料,也是引起胎衣不下及其他胎产系统病的重要因素。

预防措施:严格把控饲料质量关,禁止给母牛饲喂酸性较大、劣质霉变的饲料,根据母牛对营养的需求合理对饲料进行配比,特别注意钙、碘、硒、锰、维生素A、维生素E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对于缺硒地区可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给母牛一次10毫升分点深部肌肉注射,一年注射1次即可。

2、运动量不足,光照时间短

不少养牛户由于没有放牧条件只能对母牛进行舍饲,其运动量、光照时间均要远低于放牧牛,这种情况下母牛对钙的吸收能力和体质均较差,进而则容易出现胎衣不下或其他胎产系统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