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语文中如何判断代词错误或多余

求语文中如何判断代词错误或多余求求求!!!

汉语中的代词指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一类词。大体上分为:(1)人称代词,如:我、他们、汝、吾辈;(2)疑问代词,如:谁、怎么;(3)指示代词,如:这、那里、此、如此三小类。省考中涉及的是最常用的人称代词。本文将从人称代词代词误加方面入手,着重讨论病句中的主语多余,并探究其原因。

考试中经常会通过以下类型句子考察考生对代词的掌握情况:

(1)我们的共产党员是社会的先锋,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勇于担当

(2)我在美国的时候很想念你,我每晚合上眼之后脑海里都是你的身影。

以上几个句子从语义上理解都没有错,但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很不自然,在现代汉语中确实是存在连续使用代词作主语指称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的现象的,不过多见于抒情散文、诗歌、或其它艺术作品中,且往往是为了求得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在郭德纲的相声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大漠的边陲有一位无名剑客,他的剑是冷的,他的血是冷的,他的心也是冷的,最后这孙子冻死了。

在这个语篇中,运用排比的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最后的意外结局。另外:

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

这是一段抒情文字,反复使用代词&它(无疑能增强这种抒情意味。所以以上两个句子反复使用代词是合理的。但在一般的叙述文中,主语省略,即用零形式做主语的现象更为常见。据廖秋忠和陈平曾做过的统计数字来看,汉语书面语中零形式做主语的比率要高于代词作主语。那么何时用零形式?何时用代词做主语呢?很多篇章研究都表明话题链是零形式出现的一个主要条件。

以屈承熹调查的一个语段为例:a李大林今年十七岁,b(0%)高雄市人,c(15%)现就读富华中学高中二年级,d(75%)从八岁起就喜欢游泳,e(0%)天天吵着服务于台塑公司的父亲带着他(95%)到游泳池泡水,f(10%)从此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括号里的数字是被调查对象在该位置上填写代词的百分比,我们只需看主位置,除了小句的百分比较高以外,其余的都很低,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零形式,从语义上来看小句a-c构成一个话题链,介绍李大林的现状,d-f构成另一个链,叙述李游泳的事。从小句d开始引进了一个新的话题链。可见这里的高百分比和其它小句的低百分比的确跟话题链相关。在同一话题链内部,后面的小句主语趋向于用零形式,而当一个新话题链开始时。第一个小句主语趋向于用代词,这样我们在文章开始列举的几个句子的问题就很清楚了。两个句子中的小句分别同属于一个话题链,所以无需另立主语。(1)句应改为

我们的共产党员是社会的先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

(2)句应改为

我在美国的时候很想念你,我每晚合上眼之后脑海里都是你的身影。追问

谢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