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度与电离程度还有导电能力它们三者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电离度是量值,指弱电解质已电离的物质的量除以起始量,电离程度是电离度的另一种表达,意思相近,但是电离程度一般不做量值计算,只比较大小。

电离度和电离程度都取决于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而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会对电离度产生影响,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溶液中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所有实际存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的电荷。

扩展资料:

一、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1、浓度的影响

溶液浓度下降时,有利于弱电解质分子变为自由水合离子,电离度增大;当溶液浓度升高时,有利于自由水合离子变为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度减少。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2、温度的影响

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著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二、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

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离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0

电离程度指的就是电离度;电离度与导电能力呈正相关变化,即电离度越大,导电能力越高。金属、半导体、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和一些非金属都可以导电。非电解质物体导电的能力是由其原子外层自由电子数以及其晶体结构决定的,如金属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就容易导电,而大多数非金属由于自由电子数很少,故不容易导电。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造成的。电解质导电是因为离子化合物溶解或熔融时产生阴阳离子从而具有了导电性。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即电离度表示弱酸、弱碱在溶液中离解的程度。

扩展资料:

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1、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下降时,有利于弱电解质分子变为自由水合离子,电离度增大;当溶液浓度升高时,有利于自由水合离子变为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度减少。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2、温度的影响: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著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离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电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9

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但是导电能力是与电解质的浓度和电离程度以及离子化合价有相对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在离子化合价相同、物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的,导电性越好;
在离子化合价相同,电离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电解质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好。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以醋酸的电离为例,醋酸溶于水后,它的分子即电离为H+离子和CH3COO-离子,这是正过程,同时逆过程是H+离子和CH3COO-离子重新结合成醋酸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CH3COOH分子电离的速率(正反应的速率)随着CH3COOH分子数的逐渐减少而降低;反之,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逆反应的速率)却随着离子数的逐渐增多而增加。这样,电离到一定程度后,未电离的分子和生成的离子之间达到了平衡,叫做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与电离度都是衡量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数据,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以AB表示弱电解质,其原始浓度为C,电离度为α。从电离常数可以算出不同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离子键或强极性共价键化合物,一般称为强电解质。它们溶于水以后受水分子吸引,都以离子存在,没有分子,因此不存在电离平衡。

它们的电离度应是100%。但溶液稍浓时,离子数量很多,电荷相反的离子在碰撞时能形成一定数量暂时结合的“离子对”,因而限制了离子的活动性,这样溶液的导电率就相应减小,实验测得的电离度都小于100%,好象只是部分电离一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2-25
三好网一对一辅导高考化学名师为各位同学解析电离度与电离程度还有导电能力:电离度是量值,指弱电解质已电离的物质的量除以起始量,电离程度是电离度的另一种表达,意思相近,但是电离程度一般不做量值计算,只比较大小。电离度和电离程度都取决于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而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会对电离度产生影响,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溶液中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所有实际存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的电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