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的考研经历?

如题所述


考研的路,我走的并不一帆风顺,有个冲动,将自己与考研的种种过往,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1


说起我与考研的最初交集,得追溯到高考以后。18岁以前,我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一座小县城;如中国千千万万座同等规模的小县城一样,20世纪末的那个小城,土气而灰败,下辖七、八个乡镇,总共只有两所高中---坐落于县城的县中学和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上的一所农村高中。那时候的人们没什么闲钱去旅游,我们小县城少年们了解外界有限的方式就只有老师和家长的渲染与地理课本上寥寥数语的介绍了。


和千千万万个叛逆而渴望远方精彩世界的少年一样,我自从读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师灌输了“上高中的目的就在于考大学”的观念;而好的大学,尤以位于北京上海的为最。2000年夏天,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探望亲戚,首都的繁华似锦与流光溢彩给当时17岁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叹为观止;亲戚们友善的鼓励更加深了我报考“北京的大学”的决心---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实力,top2是不敢想的,北师、北理、北航、北外或可一搏。我的高考成绩也算理想,交出了全县文科第四的答卷;但这个成绩,报考一流的大学却只能说是希望而并无十足的把握。录取结果很快揭晓,那个时候,就文科而言,省外的大学,尤其是好一点的一本院校在陕西的招生名额都是个位数,我未能被反复权衡后填报的南开大学录取,而只考取了位于陕西省内的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所录取的专业也是当年扩招出来的新专业。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因为,高考的失利正是考研这个名词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开始。2001年的暑假,我先是为取得了一个尚且理想的高考成绩欣喜不已,接着又体会到了名落南开孙山的巨大失落。这种心理落差对于当时18岁的我,相当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还让我补习再考。众说纷纭之下,我的父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我的爸爸在当时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读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无论在哪里,只要多看多读多用心,勤加积累,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妈妈的一位同学兼朋友,也是我们县另外一所高中的校长,对我说了一句不啻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指明航向的灯塔一样的话:孩子,考上了西外就去上;现在考研的学生很多,四年本科读完以后,你一样可以用考研来证明你自己!!!!!


2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在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2001年,正是教育改革大扩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年。进入大学之后,种种原本很正常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迷茫与彷徨,都被我归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博学的老师、足够优秀的同学、足够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我没有进入与我高考成绩相匹配的理想“大学”。那时候的我,常常怨天尤人,“假如”、“要是”等等词语,成了与我一起的好几个所谓“怀才不遇”的学生们一起吐槽现状的口头禅----是的,那就是当年的我,幼稚、短视,总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能够走上一条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之康庄大道。于是,在同学们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考研”、而且要考一流大学的宏图大志:从大二开始就向老师咨询考研的各种准备事项,向高年级的同学过早地请教考研经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泡在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考取“北清人”的经验……很快进入了大四,在其他同学仅仅将考研作为一项备选项的时候,我将自己变成了一座考研的机器。2004年的那个暑假,我挤在西安交大的体育馆里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2004年一整个的冬天,用各种“惨无人道”的考研格言勉励自己,没日没夜的与同学们天天泡图书馆,啃下几十套毕金献的英语模拟卷;2005年的元旦,与同学一起起早贪黑去离学校几公里之远的长安大学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班;用从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出来的300块钱,成为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少的可怜的报考信息。就在这样忐忑与惶惶之中,我走进了2005年的考研考场,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经历。


3


这次考研,我太紧张了。第一天英语和政治的专业课考试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高考的时候,我尚且愚钝晚熟,并不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之意义;而到了考研,我为了改变自己的求学背景,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去北京、去陕西之外的“远方”求学的心愿,为自己加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考研第一天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听着室友们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瞪着眼睛等到了天亮。终于挨到了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的结束,我清晰的记得走出考场的那天下午,西安飘起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完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可是好心情的时间不长,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差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当年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结果对于当年的我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我清楚地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目瞪口呆地坐在显示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竟然恍惚,问自己是不是我查成绩的网站出错了,否则,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怎么才能考了56分?可是,这,就是事实。


从那之后,我在找工作、受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纷乱中,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2005年,已经是就业大军压力初现端倪的时候---我对考研结果的不甘、对进入职场的惶恐与退缩,让我很快决定,我要再考一次。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不工作、在高校周围租房子专职考研”的群体。大名鼎鼎的“芙蓉姐姐”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现在她有多火暂且不表,但当时,她在陕南汉中一所二本院校报考清华屡试不中,很多人都说她受了刺激,才有了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很快我就在家中一位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附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我半年的专职考研生涯。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起高考复读好几年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4


第二次考研,我的心态比第一次好多了。我综合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并且,我就是想着,我要再试一次,如果不行,我就去工作。有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考取了一所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离我两次考研的经历已逾十年。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些细微末节,却仍然历历在目。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屡屡见诸报端并被人津津乐道;每当这时,我也在问自己,对我来说,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客观来讲,考研给了我一个走出陕西、来到上海安家立业见世面的机会,而我对此的付出到底值得吗?记得读研时《经济学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讲到“机会成本”时,就举了考研的例子。相比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我们在在象牙塔中又“躲”了三年。研究生学历就一定比本科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吗?况且,这三年中还可能会错过多少机会呢?


这个“机会成本”的争论是我三年的读研生活中心态的缩影。那三年,我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接受教育、了解外界的同时,也经历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社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而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的段子大概也都是那些年流行起来的。从研三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感受offer难求的压力;也从国考省考上考一路拼下来变成“烤鸭”……


千帆过尽,云淡风轻。现在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我还是由衷地说一句,考研于我而言,是毕生受益的一笔财富。功利的讲,我目前的工作在入职定级时,就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对待,工资待遇都高出一个档次;而长久而言,三年的校园生活,除了给我一个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20出头的我能够有更多的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而最最重要的是,就我两次考研的经历而言,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显得尤为可贵。我常常在回味这段经历时感触良多,咂摸出许多粗浅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首先,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一次考试、一次成功或是失败就能够决定走向的。我承认,我也羡慕那些高考状元们,被鲜花和赞誉包围的他们,不仅能满足当时的虚荣心;进入top2或者其他“一流”的学校,也为以后的就业似乎加上了保险。可是,这真的就“一劳永逸”了吗?不。人生的历程,由许多个环节与考验组成,而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与永远提升自我的追求。


其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态,就是躲避就业压力。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我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已初现端倪。我在经历过考研的失败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推推搡搡之后,非常羡慕那些当时已经拿到研究生offer的过着“猪一样生活”的同学们(当时,我们将天天挤招聘会的就业党称为苦苦追寻一份工作的“狗”,将已拿到研究生录取offer、天天在寝室睡大觉消磨最后的大学时光的保研党称为“猪”一样混吃等毕业的人,将天天泡自习室、过着苦行僧一样考研备考党称为“猪狗不如”的人),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拿他们比本科自由、比本科地位高的读研生涯鞭策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读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蔑视那些本科“狗”了……到了如今,我工作已经7年,我渐渐知道,学习与提升自我是一辈子的事情,求知的渴望与严格的自律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标签都无法给予的。


第三,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记得高三时的班主任曾经在班会上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现在的我回味起这句话,却想改动一下: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于我,是不完整的。考研对于我来说,给了我这样一个在陕西关中城乡结合部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以最低成本接触一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而在一线城市工作、安家的机会;而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坎坷与失败带给人的力量,这,对于当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的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没有考研,我好一点,会在二三线城市之间徘徊的省城西安,在家人的庇护与帮助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后安家;次一点,就会回到家乡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城,与我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陕西的同龄人们一样(旅游除外),踏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完一生。


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关于考研,我很感恩,因为这是一次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良好机会。如果说高考是搭上一列秩序井然的列车、由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往前狂奔的经历的话,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穷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而且备考过程中,没有模拟考,没有如保姆一样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老师们的监督与制约。备考的过程也相当不轻松,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孤独”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对于参加2017年考研的众多同学们而言,说祝大家都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绩揭晓后,必然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只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我,将考研不仅仅视作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信仰,不是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7

总觉得自己是个心宽体胖的人,好像好多事情都能不在意,或者假装不在意。可是有些事情真真切切发生的时候,要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的话,好像又有什么不对劲。

 

是人总会有情绪的。

 

应该是六年前,亦或六年半这样子,那时候还在初中,第一次面临所谓的中考这种算是比较重要的考试。那时候整天浑浑噩噩,对结果已然有估计,只管破罐子破摔。况且中考的可操作性还是比较高的,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去了三里桥。已然忘了当时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去一中报道的,好在那三年与之前的三年相比,有所精益吧。

 

虽说马克思他老人家说过,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反复性和曲折性。在六年后发生了几乎一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论者,又不能将其归结为命。那就是自己作的吧。

 

时间好像过的比较快,2014也就这么甩过去了。忘了第一次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什么感觉了---不过年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很快这应该是通病吧---这一年可是又一次体会到了那种时光飞逝的感觉。从14考研的师兄师姐搬出西综五楼的考研教室开始,这一年也就这么滴滴答答转走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愁是啥滋味,总觉得自己还没到需要愁的时候。虽然二老总是催着找女朋友,虽然都希望能在之前的考试中有不错的成绩,就如开篇我所说,作为一个心宽体胖的人,这些事情,都不用在意就好了。

 

码了一会,还没想好这到底是该写考研的事儿还是写14年。应该没有特地为跨年写过东西,那就写一下考研吧。

 

怎么说,这几个月应该算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在大一的时候是非常反对读研的,大二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有读研的打算了,以至于到了大三我竟然成了考研大军中一个死磕到底的一位了。

 

说起考研,总感觉自己对不起考研狗这个称呼的。每天总是在很随意的时间起床,也总是完全看心情选择到底是看书还是刷贴吧,或者是看小说。有点啃老本的感觉,以至于到后期政治实在是背不完了,也就这么着吧。

 

不知道这半年能不能算自己比较有收获的半年。反正就是使自己看上去真的处于一种比较忙碌的状态,然后告诉别人,你看我真的在忙。至于忙啥,

 

好像也没什么可以说的,想好好说出来的,无非是自己这一年还是不够努力,还没让自己能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不想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可是如果万一假如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除了再来一次,还有什么出路么?

 

开考之前收到不少朋友同僚同学学弟学妹发来的加油,也就不一一感谢了。虽说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经,可是一时间收到这么多要我好好干的话真怕自己没考好没脸见你们。不过好像也不用担心,就凭我这脸皮厚度,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说说那件事吧,尽管自己现在一直不愿意提,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感觉要是再憋心里总是会难受。

 

六年前,我们是第一次体育和实验算高考分数。于是那一年一中的录取分数变得特别高。一直觉得自己在同僚中还是比较不错的十里桥中学,那一年统考进入六安一中的竟然一个人没有,全靠着自己9个定向名额往一中送了一批人。

 

自然我不在那9个人之间。

 

三个月前,保研工作开始,前前后后算了三次平均分的时候,每次都是卡在线外最后一个,到最后出了结果,还真的就是在线外最后一个。

 

好像落差也没有那么大,与6年前相比。至少曾经笃信自己能进一中---虽然后来也进去了,那是拿钱砸进去的。这次,可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希望的---虽然最后还是白扯。

 

坚持想考科大。一是因为自己曾经吹过要去科大,二是因为毕竟是安徽高校,再就是除了科大其他学校也不敢考不愿意考,好像还是那么点点不服气。

 

想想自己三年前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总算有点逆袭的感觉。再看看三年后现在,真的是很无情的给了自己一巴掌,照脸打的,一点没留情。

好多人都会说考研将是人生中难以忘却的一段经历,就是在废话,谁能把这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随随便便就忘了。在敲上句话的时候,忘了自己刚才想到的话了。那我也会不会就把这三个月这么随随便便忘了呢。

 

觉得自己会有好多话想说,就向在考试之前准备考完试好好出去玩一次一样。然后发现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这三个月,谢谢室友,谢谢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谢谢鼓励支持过我的研友们。也谢谢我自个儿,能顶到现在这里巴拉巴拉说这么一大堆,恩,就这样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24
我是从暑假才正式开始复习的!到 11月份的时候,我才慢慢吞吞的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当时的感觉是一片混沌,脑袋里面塞了好多的东西,可一做题,就感觉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的考研复习进入心理疲劳期。考试日益临近,复习资料又多,我明显感到了紧张和信念动摇,甚至有了不想考的念头!幸好,当时有我BF的支持和鼓励,每天早上,都能收到BF鼓励的小纸条,上面的话令我坚定了信心,我下了决心要把考研进行到底!因此,在考研冲刺阶段,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激励,把考研进行到底。对于你们来说,能否经受枯燥的考研复习考验是考研能否顺利过关的最大考验。

在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中,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采用有效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对英语的复习,我开始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并在前期分部练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综合演练,把历年真题拿来做以熟悉做题思路,和对时间的把握。对于政治复习,在前一阶段复习中,我已经基本将重要内容过了一遍,但明显感觉知识点没有形成体系,很多东西都记不清,要在短期内把所有知识都再过一遍,不仅内容多,而且复习强度很大。我采取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针对我平时阅读速度就慢的我,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我的阅读速度。我BF当时在网上看见有专业的精英特速读训练软件的介绍,就给我买了一套,当时我还埋怨他浪费钱,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练习那个,可后来证明BF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不仅在短时间内提快了看书的速度,而且它可以边训练边复习,因为我就是用复习资料作为训练材料的,两不耽误。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功!我觉得最欣慰的是,随着速度的提快,记忆非但没受影响,反而增强了不少,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助我政治和专业课复习一臂之力,更令我终身收益,我从过去一分钟看300字左右,提高到现在1500字左右,而且,坚持练习,我相信自己还能有所提高。

第二方面,找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行重点突击,提高效率。另外,头昏脑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很重要。如果有条件话,可以参加一个口碑较好的辅导班。老师会教一些如何答题、如何应试的实战技巧,这些技巧有时会在考试时产生一定效果,但也不要一味地迷恋这些技巧,重要把基础打牢。关注押题,以押题为一个点,将相关的知识扩展开来复习。考完政治,我但是就有一个感受,虽然没有一道题完全同押的题一样,但押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考到了的,你知道知识点,再临场发挥衔接一下,就OK了!

重视专业课!专业课绝对是你拿分的环节!除了要将招生单位所列出的参考书看一遍,归纳出其中的核心考点,通过做历年真题来培养解题思路外,在要报考的学校通过各种方法找寻内部资料是绝对的捷径!这基本上能占到你成功的一半因素!我当时也是苦于找不到什么认识的人,最后拐了好几个弯,通过一个同学的老乡的同学,那师兄刚好是我要报考的那个学校那个专业的研究生,他通过一些途径帮我买到了些所谓的内部复习资料,真是帮了我大忙啊!甚至有原题!
第3个回答  2017-07-24
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一贯原则,辛酸的经历,也许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实际的看得见的美好事物,但是,这段经历一定是我生命中值得珍藏的回忆。
辛酸,其实这个词有点过,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用充实更好一些。不过从我的心理感受来看,用辛酸来讲,还是有点道理的。
 两年前,我即将从学校离开的时候,甚至没有想过要考研究生,因为我已经很不喜欢读书了,虽然我还比较的热爱校园里的生活。我大三的时候曾经很冲动了买了一本考纲单词,不过随着我买了电脑之后,就用来垫鼠标了。
 我是个奇怪的人,因为我不知道我究竟在做什么,常常是走一步算一步,虽然我很喜欢做计划,这种状态我很不喜欢。
 我毕业找的工作是我很不满意的,但是是让我家人很满意的,我稍做抵抗便服从了。我也试图去热爱它,去好好做好它,而实际上,我做得并不差,但是我知道,我内心深处有种很奇怪的想法,我知道我不能象很多人一样,什么都不顾去做自己很喜欢的东西,我工作以后,我家便买了房子,我也把我存了一点钱垫了进去,这时候,我知道我们可以考取定向研究生,就是说可以不用出钱来读书,还可以领取部分的工资,我当时思考了很久,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很固执的不听家里的话,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和为生活操心,现在的教育改革已经剥夺了很多普通家庭家长的正常生活。我决定了如果能考定向,我就报考,到时候如果不可以,我在想办法。
 如果我有10万,我想我的考研生活一点也不辛酸,但是我没有,这就决定了我必须要处理好工作和复习的问题。初步定了计划,5月份,我主任读的川大博士要论文答辩了,我那段时间和他在川大奔波,我得到了不少消息,这位以后的复习有很多帮助,走的时候,我买了很多书,包括朱的,石的,文灯的。。。。,另外发现川大北门外的新世纪考研书店,我基本敲定了以后的资料来源。
 当时我和主任谈了很多,他基本是比较主张的,但是也告诉我以后报名人事处不一定会同意,我和他当然不能什么话都说,我就说如果不同意就算了,(当然不能什么都说,记住:领导和自己的那种朋友关系和同学的朋友关系不一样,再好,有些话还是不能说)。
  接下来是6月份,世界杯,让我很不爽的一解世界杯,没有最喜欢的dutch,当然世界杯上发生的一切大家也都知道,这让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看书。
 世界杯终于完了,我开始看英语了,我那个时候的英语水平可能就是大一的水平,很多单词已经不认识了,我找不到任何方法,很笨的背单词,做阅读,当时有点拔苗助长,开始就看220,很受打击,不过我倒是很有信心,因为我从来没有觉得考试有多可怕。
  这样断断续续的看了一段时间,都是晚上抽空看看,我是有球赛比看,另外,一些重量级赛事,如,大满贯网球,我是必看,那段时间比较无聊,晚上还要看肥皂剧,每天晚上能看一两个单元就不错了,感觉进度很慢,特别是数学,感觉还没有入门。不过英语到是能读懂一些文章了。
  现在想来,10月份之前的都很水,基本上还不如认真的复习一个月。
 
 很快到了9月份,去了一趟九寨沟,然后回来之后马上又国庆,回家,回到单位之后,那时开始上考研论坛,这时候,看到很多人的复习进度讨论,我是胆战心惊,我才感觉到时间已经不多了,自己基本还是处于停滞不前,当时是数学题还一道不会解,政治还没有一点头绪,英语也还是要错一大堆。
 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本来说我们单位的资质认证放到03年搞,但是领导急功近利,必须当年拿下来,于是,10-11月份几乎成为最忙得时候,基本天天中午加班,有时候下午还要弄到8,9点钟,我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我中午是要休息的,不然晚上根本就看不进去,我还不能太表露出来,不然说闲话的人太多,我当时真的好像辞职,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是考研论坛上的很多朋友给了鼓励,我挺下来了。我照旧晚上看那么3个小时,不过我把时间合理的分配了一下,特别是数学,把文灯的思想吃了吃,基本可以开始解题了,政治已经有了些头绪。
  不过我工作也没有放松,基本还是把应该完成的作了,能推得就推。
  11月初,是我们资质认证的全部工作展开阶段,考研开始报名,我记得在同期新世纪买的资料上写着“祝报名成功”,可见其实报名工作是在职考生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也许,随便弄个单位也可以,但是以后辞职,也许就会有很多麻烦,现在bt的单位很多。当时我们室有四个人写了申请,主任悄悄告诉我,如果没有其他人了,就直接给我送到人事处去。(当时他真的很为难,已经连续被领导k了两年了,我其实都不好意思为难他),,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次bt的纪委书记居然没有给我和我一个朋友签字,并再次k了我门主任。。当时我就给我朋友说干脆算了,我们自己报名吧,但是,后来犹豫了一下还是直接去找哪个bt的家伙(前不久家里被盗,据说丢了好几十万,爽),幸好我们两个都是比较能磨的家伙,居然把他说动了,就同意了。(现在想来,也许当初不签字现在更开心,但是,我使做一件事情就不择手段尽量做成,也许代价太高)
  名正言顺的报名之后,心里的压力要小了很多,想想报名前的那一个月,真的可以叫辛酸,白天那么累,晚上不能干久了,心理还时常惦记报名的问题,真的现在觉得当初能挺过来,自己很了不起。
  报名之后,资质工作进入高潮,基本是天天晚上加班,当时我那个朋友(考川大的)几乎放弃了,是我不断的给他打气,反正到现在只有一博了,当时我的战略是每天晚上用2个小时左右看看阅读,听听听力,看看数学,尽量保持状态,我把希望全部寄到最后一个月能请假全力复习。
  12月初,终于可以请假了(很感谢我的主任),我基本是第一时间冲回宿舍,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当时还有一个月左右,我很自信,我有信心考上。
  当时很明智的一点就是做了老毕的模拟题,真的对自己的英语很有帮助,我考试前做以前的模拟题,阅读99年是全对,其他几年也都在32以上,我对英语没有太大要求,过关就可以。
  数学的复习不是很满意,做题的进度太慢,基本是请假之后才开始做题的,买了很多题(我是所以的书都可以报销,所以我的方法也不太适合大家,而且买太多也不好),但是没有时间做了,只是高教的模拟题觉得很不错,基本看着答案做了一遍,看了一遍。自己完全做了做双博士的很简单的那套模拟题,感觉还不错,另外就是看了很多很多模拟题的解题(现在想起来没有多大用处)。
  政治我也是做了不少模拟题,都是选择题,一下午可以做好几套,做多了就觉得知识点清晰起来了。最重要的是最后几天在考研论坛上出现的压题版(我什么辅导班都没有上过),我基本上比较相信陈先奎老师,后来证明选择是对的。我们专业课比较简单,虽然内容多,但是我毕业后是做考的这门课,所以很熟悉的。没有花多少时间。
  那一个月也许是生命中最充实的一个月,从哲学上的话说,就是将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以前,如果说自己自信很盲目的话,那么这个月之后,我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了。
  考试是在一个贵族中学校考的,听力用的教室里的喇叭,让我准备了很久的听力搞得没有一点底,所以以后在职的朋友要考研最好到高校报名。不过更为不幸的是,由于我们错误的选择了住店,我们一起考试的一个考上海交大的朋友因为没有睡好,本来他英语很好,但是阅读基本没有做,结果只有43,结果没有考上。。。。
  现在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这次考试就是我改错了3个最弱智的最简单的最觉得不是考研究生的阅读答案,如果不是,我考完试之后应该很轻松的,余后的几天,我不断在考研论坛上看答案,我基本上可以肯定我阅读只有26分,而且,基本上把那几个错误的题都可以背下来了,真的很担心,每次做梦梦到英语只有49,,,这段时间我觉得比报名那时候还难受,主要是觉得自己基本上花了一大半时间再英语上,如果在这上面失败,我不知道怎么样想。
  江苏的分数下来的很晚,我焦急了很久,川大最先下来,我朋友英语也只有43(不过幸运的是他上了),当时基本觉得没有戏了。。半个月之后,我师兄告诉了我的分数,英语55,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了,感觉到一下子天蓝了很多,数学108,现在想起来,今年的数学2真的很简单,如果自己能早些做题,对题型熟悉一点,130不成问题(数学是强项阿),政治67,考得不好,多选没有做好,专业125,差强人意,很多师妹都考130多,自己做了这么久的实际工作才这么一点。后来知道,这个总分基本可以读我们的公费了,我们系考得很差,也许真不应该考定向的。
  
 说实话,我现在对于要读研究生一点也没有多少开心,因为这并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我并不喜欢这里的工作,包括这个专业的很多工作,我现在只有希望毕业以后能往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或许我以后会再读一个硕士学位的。
  不过,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一贯原则,辛酸的经历,也许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实际的看得见的美好事物,但是,这段经历一定是我生命中值得珍藏的回忆。
2018年考研辅导、考研专业课、考研培训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