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后,机能下降,血液会变成暗红色吗?

如题所述

头发是指在头顶和后脑勺部位的毛发。头发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是保护头脑。夏天可防烈日,冬天可御寒冷。细软蓬松的头发具有弹性,可以抵挡较轻的碰撞,还可以帮助头部汗液的蒸发。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在所有毛发中,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
[编辑本段]头发知识
  头发[1],或单称发,是指长在人类头部上的毛发。头发的颜色是由基因决定的,一般而言,常见的有黑色、金黄色、棕色及红色等,当人类老化时,头发通常会变成银白色。
  只有人类的头发才会始终生长,所以人类需要时常理发,而动物界则没有这种现象。其中原因尚不清楚。
  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
  在所有毛发中,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可长达200cm。
  在正常情况下,头发每日生长约0.3毫米,3天长1毫米左右。阳光照射能加速头发生长。每根头发的寿命一般为2至4年,最长的可达6年。假如连续50年不理发的话,可长至6米以上。据说,印度有一个僧侣院院长史华美,他的头发竟长至7.9米,是世界上头发最长的人。
  头发在世界上,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有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的。还可通过染发将头发染成多种多样的颜色。科学研究证明:头发的颜色同头发里所含的金属元素的不同有关。黑发含有等量的铜、铁和黑色素,当镍的含量增多时,就会变成灰白色。金黄色头发含有钛,红褐色头发含有钼,红棕色的除含铜、铁之外,还有钴,绿色头发则是含有过多的铜。在非洲一些国家,有些孩子的头发呈红色,是严重缺乏蛋白质造成的。
  黄种人和黑种人的头发绝大多数为黑色,而白种人则有较多种颜色。头发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头发内黑素分布的数量不同所致、黑素颗粒数量多、密度大,头发则呈黑色,反之头发颜色则浅淡,在日光下就会呈现不同的色泽。
  头发并非与表皮呈垂直成长,一般倾斜角度为40°50′,且不同部位的头发倾斜方向也不一致,即形成人们所说的“头漩”。
  如头发大量脱落,就是一种病态,而且大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如得了急性传染病,像伤寒、猩红热,或患了慢性病如结核病、贫血、糖尿病和内分泌紊乱,以及局部皮肤发生病态,如斑秃、脂溢性皮炎等,都可引起脱发。
[编辑本段]头发的生理特征和机能
  头发从下向上可分为毛乳头、毛囊、毛根和毛干四个部分。头发的生理特征和机能主要取决于头皮表皮以下的毛乳头、毛囊和皮脂腺等。
  毛囊为毛根在真皮层内的部分,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毛球组成,内毛根鞘在毛发生长期后期是与头发直接相邻的鞘层。内毛根鞘是硬直的、厚壁角蛋白化的管,它决定毛发生长时截面的形状。内毛鞘下部为三层:HUXLEY鞘、HENLE鞘和内毛根鞘表层。在毛发角蛋白化以前,内毛根鞘与毛发一起生长,其来源均为毛囊底层繁殖的细胞。在接近表皮处,内毛根鞘与表皮和毛囊脱开。
  毛乳头是毛囊的最下端,连有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在毛囊底部,表皮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这些表皮细胞分化的途径不同,形成毛发不同的组分(如皮质,表皮和髓质等),最外层细胞形成内毛根鞘。在这个阶段中,细胞是软的和末角质化的。
  皮脂腺的功能是分泌皮脂,皮脂经皮脂管挤出,当头发通过皮脂管时,带走由皮脂管挤出的皮脂。皮脂为毛发提供天然的保护作用,赋予头发光泽和防水性能。
  立毛肌是与表皮相连的很小的肌肉器官,它取决于外界生理学的环境,立毛肌能舒展或收缩。温度下降或肾上腺激素的作用,可把毛囊拉至较高的位置,使毛发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从小到大
我们都不止一次的抽过血
可你注意过血液的颜色吗?
不少人一看到抽出的血是暗红色
立刻就担心起来:
是不是“毒素”太多?
还是血液太粘稠了?

血液颜色深≠疾病信号
血液的颜色是谁决定的?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是透明的淡黄色,它的大部分物质是水,含少量的无机盐、白蛋白、球蛋白以及代谢物质等。

血细胞则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体积占全部血液量的45%,它们悬浮在血浆中,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颜色深是疾病吗?
红细胞90%的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由球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组成,其中含铁血红素既能和氧分子结合,也能和二氧化碳结合。所以红细胞承担着向全身各器官组织输送氧气,同时回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当血红素携带氧气时,就呈现出鲜红色,一般为动脉血;当血红素携带二氧化碳时,呈现出暗红色,一般为静脉血。一般抽血检查或献血时,抽取的都是静脉血,所以颜色偏深很正常,如果颜色偏淡反而需要进一步检查。

流得慢是血液粘稠吗?
动脉血是由心脏提供泵压输送到全身,压力高所以流动快,而静脉血依靠静脉腔内瓣膜的力量才能回到心脏,相对流速比较缓慢。

但不可忽视的是,某些可致病因素确实容易造成血液粘稠,使血流异常缓慢,比如肥胖、脱水、高血脂、高血糖、高粘稠血症等,需要专门排查。

什么是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它指的是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血流阻力变大,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

血液的组成部分与血液的粘稠程度息息相关,当血细胞异常,如:红细胞或血小板增多;或者血浆异常,如:血浆蛋白增多、血糖高、血脂高等,都可能造成血液粘稠。此外,血管出现问题,比如血管直径、内膜光滑度等发生异常,也可导致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的“帮凶”
血液粘稠与血浆、血细胞、血管等发生异常有关,而这些异常的发生,又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

01
吸烟喝酒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绝对不仅仅是伤肺这么简单,其中的一氧化碳会与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机体含氧量;还会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粘稠。酒精会导致血管异常收缩,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引发血液粘稠。

02
高脂高糖食物

长期大量摄入高脂食物,如果机体不能及时完全代谢,就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含量升高。不仅能引发高血脂,还可能形成小米粥样的障碍物,也就是动脉硬化,从而进一步导致血液粘稠。

高糖食物中的大量糖分进入身体后,如果不能完全被消耗,就会导致血液中糖分过高,引起高血糖;多余的糖分也可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变胖,甚至引起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

03
水分不足

血液中约80%都是水,如果大量出汗后水分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缺水,从而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就像煮粥时,水加少了,流动性变差了一样。

04
运动过少

运动过少容易造成体内糖分等不能及时被消耗,易变成脂肪囤积在体内;同时,运动过少会使机体代谢减慢,体内的废物不能及时被排除体外,也容易导致血液粘稠。

除此之外,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压力过大等会引发暂时性的血流不畅;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紊乱也易造成血管老化和血液粘稠。
如何判断血液粘度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常会伴有脑袋晕转、全身乏力的症状,直到吃完早饭,才有清醒的感觉。而到了晚上,精神状态却很兴奋。

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不过一般可以忍耐;而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午饭后困意比较强,如果不休息一段时间,可能会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这很可能是由于血液过于黏稠,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

蹲下呼吸困难气短
蹲着干活感觉胸闷、呼吸不畅,也是血液粘稠的信号之一。这是因为血液黏稠度偏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继而肺部、脑部等脏器出现供血不足,造成呼吸困难、憋气。

阵发性视力模糊
很多人平时视力还可以,偶尔视力会模糊。这个情况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老年人大多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流通不顺畅,一些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供给视神经,视神经和视网膜会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阵发性视力模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6
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大量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红细胞会悬浮在血浆中,就会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
一般在人体血管流动的血液中,大部分是红细胞构成的,这些红细胞就会导致血液为红色。而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又是由血红素和一些铁蛋白组成的,其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氧气。血液中氧气量的多少也会影响血液的颜色,通常动脉血管的血液颜色就会比较鲜红,而静脉血管的血液则为暗红色。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肉眼看到的血液颜色都是红色的。
血液颜色为红色大部分和血液的成分有关,血液组成分为细胞部分和非细胞部分,其中包含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红细胞的大量存在也是导致血液红色的重要因素。不过也有少数人由于体内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这类血红蛋白就没法和氧气结合,会影响到血液的颜色,就常常会导致血液呈现为暗红色。血液发黑,就是指血液呈现暗红色。血液发黑有多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慢性缺氧导致的各种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等。由于慢性缺氧,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液就呈现暗红色。
第3个回答  2020-11-16
北京的秋已深,北方的秋天可谓五彩缤纷,绿、黄、红,深浅不一,色彩斑斓。你知道吗?我们的血液也和大自然一样,有很多颜色呢!

比如不经意的受伤,伤口流出来的血液有时候是鲜红色,有时候则为暗红色。那么血液究竟有多少种颜色呢?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吗?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中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因此颜色鲜红;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相关文献中提到血液的颜色常见有下列这几种:

1、淡红色,提示此时人体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出现贫血。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g/L-160g/L之间,女性在110g/L-150g/L之间,低于这个标准,就是贫血。

献血时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要求在120g/L,女性在115g/L,低于这个标准也是不能献血的。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贫血越重,而颜色也就会由鲜红转为淡红。一般患者还伴有面容枯槁、苍白、唇舌色淡、神疲乏力等表现,如缺铁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的疾病。

2、暗红色,前面提到正常的静脉血为暗红色,如果动脉血也为暗红色,通常是表现为缺氧。

血液中接受的二氧化碳多于含氧量,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血液颜色也越加深暗,一般常见患有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人。另外煤气中毒也有此表现,因为煤气中毒的人,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了携氧的能力并造成肌体缺氧,血液呈暗红色。

3、乳白色,血液呈乳白色并形态污浊,通常表示血液中的脂肪量、蛋白质过高,临床上也称乳糜血。

通常见于摄入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牛奶等患有脂肪肝,高血脂的患者,或者是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症。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见于输入脂肪乳后立即抽血的患者的血样,经离心后血样上清呈乳糜状。干扰临床的相关检测,通常是让患者2-4小时后脂肪颗粒代谢后重新抽取血样送检。

4、暗紫色,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患者体内有严重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升高到100毫升血液5克以上时,血液呈现暗紫色。

5、棕色或黑色,提示因为误食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的食物等都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现象。

由于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使它失去携氧作用
第4个回答  2020-11-16
北方的秋天可谓五彩缤纷,绿、黄、红,深浅不一,色彩斑斓。你知道吗?我们的血液也和大自然一样,有很多颜色呢!

比如不经意的受伤,伤口流出来的血液有时候是鲜红色,有时候则为暗红色。那么血液究竟有多少种颜色呢?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吗?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中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因此颜色鲜红;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相关文献中提到血液的颜色常见有下列这几种:

1、淡红色,提示此时人体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出现贫血。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g/L-160g/L之间,女性在110g/L-150g/L之间,低于这个标准,就是贫血。

献血时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要求在120g/L,女性在115g/L,低于这个标准也是不能献血的。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贫血越重,而颜色也就会由鲜红转为淡红。一般患者还伴有面容枯槁、苍白、唇舌色淡、神疲乏力等表现,如缺铁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的疾病。

2、暗红色,前面提到正常的静脉血为暗红色,如果动脉血也为暗红色,通常是表现为缺氧。

血液中接受的二氧化碳多于含氧量,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血液颜色也越加深暗,一般常见患有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人。另外煤气中毒也有此表现,因为煤气中毒的人,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了携氧的能力并造成肌体缺氧,血液呈暗红色。

3、乳白色,血液呈乳白色并形态污浊,通常表示血液中的脂肪量、蛋白质过高,临床上也称乳糜血。

通常见于摄入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牛奶等患有脂肪肝,高血脂的患者,或者是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症。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见于输入脂肪乳后立即抽血的患者的血样,经离心后血样上清呈乳糜状。干扰临床的相关检测,通常是让患者2-4小时后脂肪颗粒代谢后重新抽取血样送检。

4、暗紫色,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患者体内有严重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升高到100毫升血液5克以上时,血液呈现暗紫色。

5、棕色或黑色,提示因为误食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的食物等都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现象。

由于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使它失去携氧作用,导致组织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