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明知康熙对付他,手里握有40万重兵,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如题所述

感谢提问,挺有意思的问题,鳌拜手里有40万重兵,他也明知道康熙要对付他,为什么不在紫禁城造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引子

在动物森林里,有一只凶猛而又威武的老虎,和一脚狡猾机灵的狐狸。有一次这只老虎抓住了这只狐狸,想要把狐狸给吃掉。然后狐狸跟老虎说,“你不能吃我,因为我是上天派下来的使者。”

听完这句话,虽然勇猛,但是缺半根筋的老虎将信将疑起来,既不敢得罪这只狐狸,也不知道狐狸的话的真假。于是,老虎就让狐狸证明一下。

之后,狐狸就带领着老虎去森林里走了一圈,周围的动物们见此场景,纷纷落荒而逃。而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狐狸也因此躲过了被老虎吃掉的命运。

这就是我们大家所周知的「狐假虎威」的故事,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与其成为「众矢之的」,有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许更好。

鳌拜

所以,同样的道理,对于当时的鳌拜而言,他没有康熙那样生来就是「皇帝后裔」的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就像上文我们所类比的狐狸一样,他没有像老虎一般的先天优势。

虽然鳌拜手里有40万的兵权,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同样的道理,鳌拜手里的那些兵,从名义上来说,其实是隶属于皇帝康熙的。如果说鳌拜要起兵造反,那也得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否则就是谋反,而这个罪名可不好听,是得不到民心的。

当然,有人可能有疑问,“觉得有权利就好,民心算什么?”

如果当真有这样的问题的话,不妨想一下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他们是凭借什么登上皇位的呢?难道不是紧密联系群众吗?所以同样的道理,如果想称帝,赢得民心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对于鳌拜而言,如果推掉康熙,自己称帝的话,显然是得不到民心的,这样的皇帝也当不了多久。

另一方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尤其是康熙那个时候,对于鳌拜而言,还是一个小屁孩,何足为惧?而且鳌拜还是康熙的爸爸,也就是福临所任命的辅佐大臣,对于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大臣鳌拜而言,他目睹过先帝福临的出家,他也知道身处高位所需要的不易,不然福临也不会不想当皇帝,而想出家。

反过来说,如果鳌拜想造反,那么他必定是一个奸臣,而作为主宰天下的皇帝,他必然要肩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与担当,那这是一个奸臣所想承担的吗?显然不是啊。

小结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于鳌拜而言,没有什么不好的,尤其是康熙在鳌拜眼中还是一个小屁孩,根本不足为惧。相反,如果鳌拜推倒康熙的话,还会背上叛国的罪名,做这样的皇帝也长久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1

满清重臣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他出身瓜尔佳氏,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在辅佐康熙期间,鳌拜在朝中擅权自重,最终引起了康熙的忌惮,被康熙囚禁。

(鳌拜剧照)

那么,鳌拜在晚年专政期间,明明已经独揽大权,手中握有雄兵四十万,他为什么不选择废康熙,自立为帝呢?

从皇太极时代开始,鳌拜就因为打仗勇猛过人,战功卓著,晋爵三等男,并被赐予“巴图鲁”的称号。但对于满清王朝来说,鳌拜打仗立下的战功却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对清廷最大的功劳,是他始终忠于皇太极,忠于满清王室。

在皇太极死后,满清皇族在帝位的继承问题上产生了激烈冲突,朝廷中在拥立新帝的问题上,分为了两派。其中一派以正白旗和镶白旗为主,支持皇太极弟弟多尔衮继承帝位;而另一派则是以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为主,支持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

鳌拜作为镶黄旗的护军统领,又是皇太极生前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豪格。

1643年8月14日,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召集众臣于崇政殿,共同探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在双方的激烈讨论之中,以鳌拜为首的将领们纷纷发声,不惜以武力威胁多尔衮放弃觊觎帝位的想法。这也使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双方最终决定采取折中的方案,以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来继承帝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顺治登基)

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他对豪格以及其支持者展开了疯狂的打击。作为豪格的坚决拥护者,又曾多次公开反对多尔衮称帝,鳌拜成为了多尔衮打击的主要对象。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了无数次的迫害,比如多尔衮以鳌拜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论处鳌拜死刑,后来鳌拜得旨“罚锾自赎”,才逃过一劫。不久后,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多尔衮要求将鳌拜革职为民,不过在顺治的帮助下,鳌拜最终免于被革职。后来多尔衮又以“违令渎请”的罪名,第三次论处鳌拜死刑,但最终还是化解了。

直到1650年11月,多尔衮去世之后,鳌拜终于不再提心吊胆。

顺治亲政后,因为鳌拜曾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对他大为敬重,将他视为心腹之臣,甚至在鳌拜生病的时候,还亲自到府上去看望慰问。

1657年冬,孝庄太后病重,顺治紧张不已,朝夕侍侯。而鳌拜也不分昼夜地在宫中侍候,甚至都顾不上吃饭休息,这也让顺治深感鳌拜的忠诚。

最终,顺治在临终之际立下遗诏,指定皇三子玄烨继位。但由于玄烨年龄太小,顺治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来辅佐小皇帝,鳌拜就是其中的一位。

(康熙和鳌拜)

虽然身居四辅臣的末位,但鳌拜却在晚年,仗着自己的军功和资历擅权自重,哪怕在康熙14岁亲政后,鳌拜仍然不想还政给他。

鳌拜之所以专政,并非是他想要谋反。实际上,鳌拜本来就是武将出生,说话做事通常都是直性子,性情刚愎自用。由于战功赫赫,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在压制了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后,鳌拜俨然成为了朝中资格最老、说话最有分量的人。而这些,也让他目空一切。

换句话来说,鳌拜虽然忠心,但由于资格老,又独揽大权,因此他对于小皇帝康熙并没有好感。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一个小屁孩根本就什么也不懂,还不如自己替他做决定。

最终,鳌拜居功自傲的行为,惹恼了已经长大的皇帝,康熙以召见鳌拜进宫为名,在大殿内布置了多名壮士,等到鳌拜入殿后便一拥而上,将其拿下。

康熙给鳌拜罗列了三十多条罪状,把他判处死罪。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十多条罪名中,没有任何一条罪名涉及了鳌拜谋反。

后来康熙念鳌拜屡立战功,又忠心耿耿,选择了网开一面,将他终身囚禁。鳌拜在被囚后不久死于禁所,死因不明。

第2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他手下的将领忠于的是满清政权给他的权力,而不是忠于他本人,所以他没有办法造反。
第3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杀皇帝是重罪,一旦失败,要被诛九族的,而且造反,合法性不够,会受到清政府的全力反击。
第4个回答  2020-09-08
鳌拜并不想造反,他只是想获得更高的权利。鳌拜对于清朝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他个人并不想造反,只是想获得更高的权利,因此即使手握重兵,他也不会在紫禁城造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