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10分感系诶

(转)“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马 克 思说的。于是一般认为火枪克制骑兵……,以下就斗胆谈谈这个,不当之处,希请各位大人不吝斧正
关于“火器(火枪)和骑兵”,诸君所说多指既有的战术应用,如萧佑丹也承认“若敌军强,阵列齐整,我便远遁之。”这是新宋中宋朝重步兵战术思想十分成功的表现,而宋军掌握火枪后怎么用,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是战术空白。其实火枪的出现在新宋中并不十分困难,毕竟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尽管机枪造不出来,国友铳、鲁密鸟铳还造不出来吗?即便是不受天候影响的燧发枪也不过是明末的事情。
火枪易造,但与其配套的战法和战术思想却不容易。举例来说,日本战国时代的火枪,单人操作射击间隔20秒左右,这种射速即便是射程稍远也根本不及弓弩有利,因为即使是重骑兵,在付出少量伤亡后也可以及时冲到阵前。因此研发与火枪配套的战法就极为重要,织田信长“三段击”射击间隔7秒左右,杂贺孙一“钓瓶击”(组击铁炮)能达到4-5秒,铃木重秀两组轮流组击间隔2-3秒。配合火枪的距离优势:当时的日本弓箭射程380米,而火枪500米还可以击穿铁甲,这对传统弓弩“临敌不过三发”是个很大的突破。到这里,火枪的火力密度和射程是弓弩比不了的,弓骑兵尤其比不了。机动性再好,临敌距离太远的话也很难实现进攻的突然性——500米开外突然袭击还未发觉,或者发觉后调度无力,不是这支步兵人数太少,就是操练不精,这却谁也怪不得了。
更近一层的就是,即便有了这些先进战法,宋军能不能在战术思想的层面上实现火枪兵和重步兵的有效配合是问题的关键。震天雷等投掷火器出现时,宋军开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这首先表现在设计理念和战术思想上的落后,因为它竟然被优先用来守城。但这种情况很快在伐夏战役中得到了改变,马同寿和狄咏应当不是个例,高级将领也很重视新战法的应用。如果火枪得到开发和大规模使用,以新宋中宋朝军事理论的水平,火枪战术和火枪——步兵协同战术的开发也在情理之中,请注意,这将是真真正正的理论创新,是与我们熟知的一切战法不同的新式武器和战术思想,因为,历史上的宋军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作者要写的话,也绝对是个大挑战。
放到未来的伐辽战争中,即便假设火枪以辅助兵种身份登场,则在战争初始阶段,辽国的骑兵肯定要在火枪上吃大亏,原因和简单,新式武器总有它的巨大好处,尤其是敌人知之不详的时候——未经训练而能禁得住枪炮声的战马真是个异数了。而在战略层面上,火枪对骑兵则有着先天优势。其实论生产力水平或战争潜力,游牧民族永远也不及农耕民族,之所以一度得势,原因在于他们的资源、潜力转化率高于农耕民族。蒙古西征兵粮转运极少,除去劫掠之外就是随军驱赶的羊群,与平常放牧能有多大区别?额外成本几乎为零。而火枪的出现第一次实现了农耕民族在这方面的全面超越。如同农耕民族的其他兵种,火枪兵可以从庞大的农民阶层中招募,稍加训练后即可用廉价的铅丸击毙一名用一辈子时间训练出来的骑士,真可以说是“魔鬼的武器”(弩在中世纪欧洲被教皇一度叫停也是这个原因)。即便是伤亡比例相当,游牧民族也绝对难以承受,骑兵的作战效能就不再如往昔一般行云流水了,而如果仿效组建火枪队,也要受制于技术水平和资源数量(阀夏战役中作者曾言及辽、夏两国在火器和攻城器械方面的现状,其实那是游牧民族的普遍状况),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均难以和农耕民族源源不断地兵员和火器相抗衡。拖古烈所谓“那是一种平静下面的巨大潜力”也有这个意味。因此,火器特别是火枪的出现,在战术上虽然不能取代骑兵,但无疑对骑兵效能是一个严重削弱;而在战略上,火枪对骑兵则构成了致命打击。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也是从这个战略层面上而言,并不是说火枪一出现,立即就取代了骑兵。
无论如何,火枪的问世都是既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从那时起,骑兵的时代就注定要结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