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北部的新生界

如题所述

(一)新生代地质演化

1.中南半岛总体隆升

在区域上挤压应力场的总背景上,本区呈现总体隆升的趋势,形成了高原—山脉地貌。掸邦高原和呵叻高原构成了其主体,古生代—中生代的褶皱带形成其间的山脉。本区晚白垩世—始新世的沉积相对缺乏,渐新世—中新世沉积和上新世—第四纪沉积分布在地块和若干山间小盆地上。显然,本区的新生代构造运动和地貌与云南地区、西藏地区有可比性,是同一大型构造带上的不同区段。

2.盆地的形成及其影响

中南半岛与云南地区、西藏地区的新生代构造经历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其受相邻新生代边缘海盆地形成的影响。在中南半岛的东侧是南中国海海盆,其洋壳形成的时代为晚渐新世(扩张脊北东向)和早中新世(扩张脊东西向),而后发生区域性沉降(张文佑等,1986)。伴随南海的沉降,形成海侵,使近海的新生代裂谷沉于水下。使南海北部的北部湾盆地与陆上的红河盆地共同组成一个楔形的新生代裂谷(断陷)盆地,使泰国湾及中南半岛与马来半岛间的大片陆地沦为大陆架,泰国湾盆地延伸到陆上的部分即为昭披耶(Chao Phraya)盆地和彭世洛(Phitsanulok)盆地。

图1-18 青藏高原南北向伸展断裂构造分布图

(引自韩同林,1987)

1—正断层性质为主的断裂及断陷带;2—走滑性质为主的断裂;3—推测活动断裂;4—西瓦里克主边界断裂带;5—早期压性断裂;6—第四纪(?)火山口

F1—高喜马拉雅断裂;F2—雅鲁藏布断裂带;F3—班公错-怒江断裂带

Ⅰ—Ⅸ为近南北向的伸展断裂构造带:Ⅰ—波密-墨脱带;Ⅱ—桑日-错那带;Ⅲ—当雄-羊八井-多庆错带;Ⅳ—申扎-定结带;V—双办-当惹雍错-古错带;Ⅵ—依布茶卡-达瓦错-杰萨错带;Ⅶ—玛尔盖茶卡仑木错-帕龙错带;Ⅷ—阿鲁错-错那错阿果错带;Ⅸ—泽错-噶尔-普兰带

中南半岛西侧是安达曼海,其东部有较宽的大陆架和上陆坡(水深<60m)的墨古阶地(Mergui terrace)。在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上有200m厚的未固结含有孔虫和贝壳的石英砂层,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到更新世。在墨古阶地新近系厚可达3000m,向海盆内可达6000~7000m。这套沉积向北到缅甸中央断陷由海相变为陆相。安达曼海的西部深海出现洋壳,在洋壳层2(L2)之上有1.5~2 km的沉积,其下部约1 km为晚中新世—上新世的固结层。洋壳形成时代一般认为有两期,早期近东西向扩张(扩张轴近南北向)发生于晚白垩世晚期—第三纪早期,晚期近南北向扩张发生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

安达曼海的大部分显然发生过大陆壳的大洋化,大洋化怎样发生,为什么形成与区域构造线近垂直的扩张轴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无疑的是,安达曼海的形成与同一构造线上缅甸中央断块的晚新生代强烈沉降显然有着共同的控制因素。

(二)几个重要盆地的新生界

可以将中南半岛的新生界盆地分成几个类型:①发生在印支断块准平原地貌上的大型盆地,以呵叻高原(Khorat plateau)盆地为代表;②发生在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带上和掸邦断块上的山间小盆地;③从大陆架伸向陆地的跨海陆盆地;④从边缘海盆地伸向大陆的跨海陆盆地。

1.呵叻(高原)盆地

呵叻高原的构造性质与扬子断块很接近,形成一个典型地台型沉积盆地(表1-8)。其二叠系也称叻武里(Ratchaburi)群,Esso石油公司曾钻Namphong-1井,在其礁块灰岩中发现天然气,估算储量141.7×108m3。显然,呵叻断块有较好的含油、特别是含气远景。

表1-8 中南半岛呵叻高原盆地地层简表

据张文佑等,1986和J.Aung Khin,1992,Petromin(2)综合。

2.山间小盆地

类似于云南地区,无论在断块(掸邦)还是在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带上都有散布的被新生代断裂活动控制的小盆地,如在呵叻与彭世洛两盆地间的碧差汶(Petchaburi)盆地、清迈(Chiang Mai)附近的盆地群、清莱(Chiang Rai)附近的盆地群(其中有著名的芳盆地,也称作芳县盆地)。

芳盆地在19世纪中期就曾开采石油,美国公司在1953年发现夜芳和夜宗等小油田(甘克文等,1982)。芳盆地的第三系约1200m,具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储层主要为中至晚渐新世和上新世砂岩,与下伏三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在彭世洛西的泰缅边界处的麦索(也译湄索或夜速)盆地富含褐煤和油页岩,其油页岩含油量5%,估计储量185×108t,已发现麦索油田。

碧差汶盆地是位于湄南河支流巴塞河谷的南北向狭长盆地,1988年新西兰Petrocorp公司在威迁武里(Wichian Buri)钻探井,并从1000m处的中新统砂岩中获得油79.5m3/d和天然气10.2×104m3/d。

3.泰国湾-昭披耶-彭世洛盆地

这实际上是一串北北西向的裂谷盆地,泰国湾为海上,昭披耶在湄南河下游,彭世洛在北端并与昭披耶隔以那空沙旺横向隆起。地层发育见表1-9。泰国湾盆地的断陷为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和早中新世至中中新世晚期两个水退式旋回,初期都有近海煤层,末期为陆相碎屑岩。盆地的坳陷结构层为上新世至第四纪的海侵式沉积,泰国湾完全被海水淹没只是第四纪中—晚期才发生的。

表1-9 泰国昭披耶和彭世洛盆地新生界简表

据J.Aung Khin1992年资料综合。

海上的泰国湾盆地已发现气田和凝析气田,现已投入开发,陆上的昭披耶盆地在中新统已发现油和凝析气,在二叠系白云岩亦见裂隙气藏。北端的彭世洛盆地发现诗丽吉油田。

与上述盆地系列相似的是越南北部的红河至我国南海北部陆架上的北部湾盆地。

4.安达曼海-缅甸中央断陷

缅甸中央断陷也称伊洛瓦底盆地,面积达25.2×104km2(包括大陆架9.5×104km2)。至少始新世就开始沉降,中中新世广泛海侵,沉积超覆。晚中新世广泛隆起剥蚀。而后是上中新统—更新统的伊洛瓦底组沉积,整个第三系可厚万米以上。北部隆起早,沉积间断多,南部海相层多。各层多见油苗,但主要石油产层在渐新统至中中新统的勃固系(甘克文等,1982)。古代的缅甸就已开采石油,1795年仁安羌油田开始向国外供油。1893年发现仁安佳油田,1902年发现新固(又译为稍埠)油田,1920年产油达110多万吨,成为重要石油输出国。英国的缅甸石油公司曾是支撑其开拓伊朗石油的前进基地(丹尼尔·耶金,199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该区石油一直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陆上石油勘探开发进展不大,勘探热点向海转移,安达曼海(包括伊洛瓦三角洲和侧旁的莫塔马湾)成为勘探家们青睐的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