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是成家立业吗?还是什么?

“立”的意思是:站立,成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出处:《论语·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文本解读

在孔子眼中,自己二十岁的时候还属于“不知礼,无以立也”的阶段。直至三十岁时,才学成知礼,得以立身。这也就是说,通过十五年的学习,他才算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

不过,这时虽然得以立身,但是还存有怀疑,思想上容易出现摇摆。在现代,此句大多被理解为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这与孔子的意思完全是两回事情,大家应当有所区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一、“志气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岁是一个微妙的转折点,他代表人要立志有志气。这个志气可以联想到事业有成,未来有方向,有目标。因为人二十岁之前都是懵懂无知,磕磕绊绊,逐步去了解社会,去认知这个世界。而到了三十岁这个节点,人们就应该看清形势,做好打算,找到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因为古人强调看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二十岁时游览世界各地,见过天下各种见闻,有了一定阅历和积累。是时候干一番事业,创造更多价值,让自己有立足之本。这个时候志气就代表要建立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在未来几十年内要深耕这个行业。这就是对生活的宣言,也是三十而立最好的解释。

二、“立身”

人这一辈子都是一场修行,三十而立说的就是历练自己。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只能让自己内心逐渐强大,去理解这个世界,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时候需要将我们储备知识转化成经历以及阅历,来丰富我们对生活以及世界的认知。说到底也就是要学会陶冶情操,丰富自己内涵。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天下一说,修身指的就是丰富自己学识,拥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三十而立,应该立足于完善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

三、“立于家庭”

家庭和睦,儿孙满堂,是古人盼望的美好。到了三十而立这个年纪应该家庭和睦,有儿有女生活简简单单足矣。在这个时候,事业稳定,生活平淡,压力和快乐都是最美好的时光。但是这个节点需要立的东西太多,没办法全部兼顾。所以要有家庭有一个避风港湾可以停靠,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找到暂时歇脚之地,整装待发以后再重新出发。三十而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茫然也很辛苦,但更需要我们奋力前行。

第2个回答  2020-11-09

一、立的释义:

1、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

2、做出,定出:建~。

3、存在,生存。

二、拼音:lì

三、部首:立

四、笔画:点、横、点、撇、横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直立

[zhí lì] 

笔直地站着或竖着。

2、建立

[jiàn lì] 

开始成立:~政权。~新的工业基地。

3、立功

[lì gōng] 

建立功绩:~受奖。一人~,全家光荣。在救灾中他可立了大功。

4、屹立

[yì lì]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

5、肃立

[sù lì] 

恭敬庄严地站着:奏国歌时全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立”应该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的立。
立起来,说得通俗点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大概如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0-15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