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一词的由来?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7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

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

所以,“百姓”们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

因为“老”字也有年纪大的意思,国人(在此主要指汉人)看来,是大占便宜的,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算是天天在官老爷面前自称小民的一点点补偿。但在白纸黑字的古书中,从来没有在“百姓”前面还加个“老”字的。

只是不能写书的“庶民”们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老百姓、老百姓”地叫到了今天,“老百姓”也只能在老百姓之间才敢说的。

扩展资料: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称谓。对老百姓其他的称谓还有:庶民、臣民、子民、平民、庄民、村民 。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

“老百姓”这是中国(大陆地区)人(汉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港台一般用“民众”或“公众”代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老百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老百姓的由来
“老百姓”这是中国人(汉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的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所以,“百姓”们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
因为“黎”字也有年纪大的意思,国人(在此主要指汉人)看来,是大的占便宜的,(比如做人的“老子”、“老爷”、“老祖宗”,或者“老板”,不都是很占便宜的吗?)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算是天天在官老爷面前自称小民的一点点补偿。但在白纸黑字的古书中,从来没有在“百姓”前面还加个“老”字的。只是不能写书的“庶民”们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老百姓、老百姓”地叫到了今天“老百姓”也只能在老百姓之间才敢说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02
百姓者,百官也。 百姓就是中国版的种姓,是一种阶级和职业的划分。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北方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交流”,中国的种姓制逐渐被打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打破了【姓】与【氏】的差距,刘邦,陈胜,吴广,这类诸侯氏族的后裔也能做天子了。再后来的朝代,游牧民族给自己起姓名,进一步打破了种姓制度。到了清朝,民间也开始大肆修族谱了,中国版的种姓制度可以说是完全被打破了。但是【姓】流传了下来,给普通人一个错觉,自己姓刘就以为是刘邦的后代,自己姓李就以为是李唐的后代,古代贵族的辉煌就是自己祖宗的辉煌。事实是残酷的,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奴隶的后代,这是一个牧羊人和羊群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18-10-28
百家姓的统称,民众的意思!老:多,如:老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