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泥学院里的元宝沙池历来就备受幼儿喜爱,沙子这种天然的低结构材料成了不同年龄段就行建构、角色等游戏最好的载体。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尽情的玩耍。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探究需要,我们为幼儿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及不用的支架、管道、积木等材料。在海螺沙池的不远处还有两处水池跟触手可及的水龙头,以方便孩子们进行水沙之间的探究。

二、活动过程分析

(一)我们的城堡塌了

    暑假开学以后孩子们来到熟悉的泥学院,除了暑假之前的种植物最让他们惦记的莫过于沙池游戏了。经过一个夏天的炙晒,沙池里的水分蒸发了不少。这成了喜欢做沙雕城堡的孩子们面对的难题。没有水的沙子很难成型。

初心:“为什么我做的城堡很快就塌了呢?” 乐乐:“我觉得你可以用力拍一拍它。”

阳阳:“沙子太干了,得加点水才行吧!”

      初心兴奋的找来奶粉桶,从水池里接满水倒进了沙子里,果然城堡有了水之后就变的结实多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孩子们发现时间过多的浪费在了打水上面了。他们玩沙的时间就被占用了。

姜涵:“如果水能自己乖乖的自己流进沙池就好了!”

乐乐:“我看到那边有水龙头,可是离沙池太远了,水流不过来。”

姜涵:“我们可以用管子将引进来呀!”

就这样,孩子们的饮水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教师思考:

      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怎样能将远处的水引过来”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活动。我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为其创造条件进行探索与探究

(二)计划实施,困难重重

“引水工程”的提出,孩子们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引进水后我要做一个超级大的城堡”“我要做一个幼儿园”……但是怎么才能引进来呢?

      经过一番讨论过后,孩子们决定先将离沙池最近的水龙头里的水引进沙池。姜涵首先看到在水龙头旁边摆放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白色剖面管。

姜涵:“我们就用这些水管引水吧,让水流进水管里,这样就可以流进沙池里了。”

      大家像接力一样,一人拿一根水管收尾相连的往水池的方向引水。打开水龙头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调整着自己的位置,虽然水是引进沙池了,但是孩子们也已经累的满头大汗了。渐渐的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了,便停止了“引水工程”。沙池里的孩子们也没有享受到来张“引水工具”的方便。

      这时候我决定加入他们,给他们一点建议。我提出:“我也想参加刚刚的引水活动,我决定我们人多肯定能解决很多问题。”

姜涵:“可是我们不能一直都拿着水管子吧。”

乐乐:“刚刚的水把我鞋子都给弄湿了。”

师:“首先呢,要恭喜大家刚刚吧水引进去了,我知道了大家的难题,既然不想用手拿那就去找一个可以代替手的东西“。

      可以代替手的东西,孩子们在泥学园的经过多次讨论尝试,最后决定先将水渠专用组合放在沙池边上,然后从沙池往水龙头的方向进行搭建。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很快就将引水装置搭建到了水龙头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打开水龙头。毫无疑问大家都被泚了一身水。水不到没有流到水管,反而都溅到了外面。大家挠着头,为什么会泚水呢。

乐乐首先看出了端倪:“水龙头里管子太高了,所以才会溅水”

贺贺:“那我们就把管道往上抬一抬,让它靠近水龙头。”

教师思考:

      大家总结了上次的失败之后,发现组合装置虽然拼摆简单,但是它的高度已经限制住了,而且链接中间的管道也没有办法调整。于是大家只保留了沙池边上的一小结装置。大家想到了第一次用的剖面管再加木头支架的组合方式。果然水管与水龙头的距离问题就解决了。

(三)水为什么会倒流?

      装置搭建好了,可是再孩子们开水的那一刻,又出现了问题,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流往沙池。从第三节管道开始,水不不但不往前走反而向后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大家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一起来。“大家想一下水是应该从高往低流呢?还是从低往高流呢?”

乐乐:“我知道水肯定是从高往低处流的。”

姜涵:“那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调整一下将管道从高往低处调整。”

贺贺:“我看到,这边高,这边低所以水才过不去,所以我们要吧这边低的地方抬高一点。”

乐乐:“也可以让高的地方矮一点。”

      孩子们找到了水往回流的原因,开始不断的进行调试。找来了奶粉桶、塑料盒垫在管子下面进行不断的调整,中午一条从高到低的引水装置就出现了。乐乐兴奋的打开水龙头,果然水自己流进了沙池中,孩子们兴奋的叫了起来……

教师思考:

      在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水往低处流”这一特点。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解决水回流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充分给足幼儿尊重,让其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上周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水成功引进了沙池,孩子们开心坏了。他们呼喊着同伴们过来看。可是大家发现水流进水池以后很快就没了踪影。

(四)沙池里的水去哪儿了?

欢欢:“水池里的水,都被沙子喝掉了。”

姜涵:“我们可以放一个桶这样水就流进了桶里。”

      放一个桶的想法暂时得到了大多数孩子们的肯定,可渐渐的大家还是发现了问题。

乐乐:“那这样还不是跟之前一样吗?我们还是得去用水桶接水。”

贺贺:“那怎样才能让水自己流到我们身边呢?”

姜涵:“我觉得我们可以在沙池里挖一条河,让水顺着河道自己流进来。”

      就这样,经过大家的不断尝试与思考,河道挖掘工作终于开始了。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了水流到沙池就不见了的状况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就跑过来问老师。而是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并不断的进行尝试,可见他们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五)河道挖掘工作正式开始

      在有了挖掘河道的想法之后,孩子们开始进行规划河道的挖掘走向。

贺贺:“挖一条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河道吧!”

姜涵:“我像在河上面再架一座桥。”

乐乐:“我们的河可以分流,这样的话两边的小朋友都能用到水了。”

      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将贺贺和乐乐的想法结合起来,先挖一条弯曲的河道,然后在河道的末端进行分流。起点就定在了之前搭建好的排水装置处。

      孩子们拿起工具挖了起来。有的用手有的用铲子勺子还有的用塑料桶所有人都投入到了挖河道当中。

姜涵大喊道:“不行,你那边挖的太浅了,水是往低处流的。”

乐乐:“那我挖的再深一点。”

贺贺:“那我们分分工吧,我们不要都在一个地方挖,这样太慢了。”

欢欢:“好的,那我们去前面挖。”

    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挖掘,终于一条河道挖掘成功了,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水打开,可是结果并没有他们预期的那么完美。水是随着引水装置流进了孩子们事先挖好的河道里,可还流不到一半水就没有了。于是大家又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坐下来分享一下经验,寻找一下问题。

姜涵:“为什么水流着流着没有了呢?”

乐乐:“很简单啊,水被沙子喝了。”

姜涵:“可是,为什么前面的沙子没有把水喝走,后面的沙子把水喝走了呢?”

贺贺:“我知道,是因为前面的沙子已经喝饱了水就不会再喝了。”

辰辰:“那我们等到沙子全部喝饱水不就行了。”

辰辰的这个想法显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一来太浪费水了,二来活动区的时间宝贵大家等不了。

师:“沙子喝水,那有没有什么材料是不喝水的呢!”

大家恍然大悟……

贺贺:“我知道了,我们可以铺上白色管道,这样水就不会流进沙子了。”

于是大家又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乐乐:“你这根管道太细了,我们需要把大管道套进小管道里面。”

姜涵:“我这边还是有点低了,我需要把这边垫高。”

贺贺:“那我边需要再挖低一点。”

姜涵:“要不然我们把水打开吧,让水流进来,哪个地方的水流不过过去我们就修哪个地方。”

      就这样大家一边检查一边修理,高了就挖低一点,低了就垫高一点。管子小了就换大管子,大管子套着小管子……不一会儿一条由沙质河道和白色剖面管道组合的新型河道就建成了。水流过去的那一刻大家高兴的跳了起来……

教师思考:

    我感到尤为惊喜的是孩子们之间的分享交流,以及孩子们的专注和持久,在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方法、实践验证等环节。他们发现了沙子能吸水,水往低处流等水与沙的特性。在此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发言空间,耐心的倾听并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

      引水工程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三个周,我一直在观察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意图为核心,追随他们的兴趣走向,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团结协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深入最终河道已经基本建成,今天孩子们来到泥学院决定给河道加上一座桥。

(六)造桥计划的由来

桂宇:“老师,我的鞋子湿了,这个河道在这我不小心踩到里面了。”

宝宁:“我也差点滑倒在里面。”

可是,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姜涵:“不如我们在河道旁边插个牌子吧!不让别人来踩”

萱萱:“不让别人来踩,可是人家想过去怎么办?”

浚浚:“我可以在这看着,谁要是敢踩塌我就批评他。”

姜涵:“可是,我们要是回教室了怎么办?你又不能一直在这。”

      这些想法都因无法实现而被否决。最后,孩子们把目光纷纷转向了我。

    我决定启发他们一下:“你们平时要过河的话,都从哪走?”

      孩子们恍然大悟“桥,我们可以从桥上走。”孩子们在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之后。最后孩子们决定给河道造一架桥。于是我们的造桥计划开始了。

(七)实施造桥计划

第一架桥

    有了造桥的想法之后,孩子们格外兴奋。纷纷动手忙活了起来。

      可是用什么材料进行搭桥呢?我们带领孩子们关于桥的调查与研究。孩子们知道了吊桥、铁索桥、木桥、立交桥、拱桥、跨海大桥等各种各样的桥。以及各种桥的不同特点之后,孩子们决定先造一架简单的木桥

    于是,大家开始收集木棍。经过不断的尝试,调整木棍的长短以及排列方式。很快一架由木棍搭建而成的木排桥就搭建而成了。

第二架桥

    第一架桥搭建成功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讨论,孩子们畅所欲言的发表着自己的感想。

姜涵:“我觉得这架桥好是好,但是一架桥会不会有点太少了。沙池里这么多的小朋友,大家都从这架桥上走会不会太挤了”。

乐乐:“并且走的人太多肯定也会把你桥弄塌。”

萱萱:“那就再搭建一架桥不就好了吗?”

贺贺:“那我们搭一架什么桥呢?”

经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决定利用现有的沙子,采用挖隧道的方式搭建一架拱桥。孩子们找到挖沙工具,先在沙子上画上桥的形状,随后开始了挖桥工作。

孩子们先是从一头开始挖掘掏洞,可是不久就发现了问题。

姜涵:“可是,为什么总是挖不头呢?”

乐乐:“是因为我们只挖一头,这样可定挖不出一个洞来。”

贺贺:“那要不然我们就从两头同时往中间挖是不是就能挖出洞来了。”

      再有了新的注意之后,孩子们便开始了新的尝试,大家从两头开始往中间挖,不久两头能见面了桥挖通了。

      可是不久,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沙子挖出来的桥一点一点的在塌。最后就只剩下一点点了。

      大家辛辛苦苦挖出来的桥出现了这种情况难免有些失落,贺贺突发奇想:“我知道了是因为沙子太干了所以才会往下掉。我们加点水让沙子湿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往下掉了呢!”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暂时的让沙子不往下滑但还是摆脱不了桥塌的结果。于是孩子们又把求助的小眼神转向了我。

    既然桥不结实,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桥一个支撑呢!

姜涵:“我们可以把桥下面塞上木棍。”

乐乐:“木棍塞多了会不会水就流不过去了。”

萱萱:“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中间有空的物体。”

经过寻找,孩子们把目光锁定在了,pvc管道上。

      最终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一架由沙子隧道和管道共同组合而成的桥就搭建而成了。一来解决了桥容易塌的问题,二来解决了水流问题。

教师思考:

      在造桥活动中,孩子们在对各种各样的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首先造了一架比较简单的木头桥。但在发现桥不够用时又开始了第二架桥的搭建。 在搭建第二架桥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不少问题,怎么挖隧道?桥为什么总是塌。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开始尝试着去通过现象来发现问题。并不断的进行尝试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丰富探究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坚持、探究、合作、分享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教师小结

      经过了一个月的水沙探究孩子们的“引水工程”已接近尾声。活动经历了:1.引水工程的计划2.探究水的流向3.探究沙池里的水到哪里去了4.河道挖掘工作5.造桥计划的实施。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也都迎刃而解了。下面是我对此活动的总结:

(一)让“问题”成为探究的引子。

    本次活动的源于做城堡的幼儿觉得沙子太干无法使城堡成型,孩子们又不愿意一桶一桶的去接水。那么如何将水引进沙池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孩子们对于水与沙有着天然的探究兴趣,他们的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策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感到惊讶。所以在此过程中我首先学会做一名观察者和倾听者,在了解了他们的诉求之后我选择给与他们更多的想象了交流的空间,并根据情况提供合适的支持。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源泉。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我认为高质量的游戏一定是能够真实的反应幼儿的实际生活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水往低处流来调节饮水装置的位置;通过沙子能吸水的特性来铺河道;利用知道的各种各样的桥的构造来搭建桥。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日常生活经验的支持。也正是因为游戏与生活经验有了联系,才使活动的研究与推进真正的落地。不至于假大空。对于教师而言我认为应该更加充分的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不断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

(三)善于引导幼儿发掘低结构材料的价值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泥学院里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引水搭建装之外,还有很多很有研究价值的地结构材料,例如:pvc水管、剖面的pvc水管、木棍、树枝、奶粉桶、砖头等等,这些低结构材料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能够引导幼儿更好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在创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四)拒绝’控制”将自主还给幼儿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明确规定幼儿是发展中的主体。因此在活动我更多的是一名观察者。例如孩子们再遇到水倒流的情况,我并没有急于去指导他们,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探索,最终得到”水往低处流“的结论从而修好引水装置。我认为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究才是真正能够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我选择我了相信幼儿之后,我也总能看到幼儿在主动性和社会性上的发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