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福鼎古茶亭与牌岭隘的渊源

如题所述

福鼎县志记载:岭曰“牌岭”,其巅有隘曰“牌岭隘”,亦以界闽浙也;有望海山,距海百馀里,势极高峻,壁上缀有蛎房,人莫测其何来。其列于中及南境者,在西昆乡,有屹然横障,与吴社遥遥对峙之南屏山;在金溪乡,有奇峭插天、以峰形著名之驴驮山;又有宋宗正朱梦环墓所在之金朱山;在谢阳乡,有危峰挺立,直冲云霄汉之上云尖;在管阳乡,有覆岩成室,不假人工之岩头山;又有蜿蜒其势,为霞浦诸山发祖之南山。闽浙古道,多用石块铺砌,宽不过米,道旁三五里地,

便建有歇脚的凉亭或茶亭,多数为当地的殷实善户通过捐助的方式集资而来的,他们选址建亭后,还附有助产水田、地、山,并招当地贫困户入亭居住,烧水施茶,维持茶亭长期正常的施茶。这使这个爱心构建物又多了一抹“扶贫济弱”的色彩。排岭亭,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其上方的椽檩早已不见了踪影,亭子的梁柱虽然还在,却也极度腐朽,榫头上竟长出耐旱的野草来,上下一片铜绿。房架倾斜的厉害,横梁上还有墨迹,仔细还能辨认得出,北边是“泰邑八都牙阳信士季国增喜助银十两”,南边是“排邑十八都茭洋信士何廷胜喜助银十两”。

据考证,季国增是泰顺雅阳塔头底村人,为塔头底季氏始迁祖的曾孙,故此推断该亭的建造年代应该在清朝乾隆年间。从地域上讲,季国增是浙江人,却到福建来修建茶亭,似乎令人费解。其实不然。一是古代季氏在闽北浙南间算是大族,财富在雅阳当是首屈一指,捐点钱盖座亭子是力所能及的事;二是排岭亭与雅阳只是一山之隔,语言风俗一致,婚娶来往视如当地;三是排岭属闽浙古道的要冲,且是福建进入浙江的最后一站,好处当属季氏族人及乡亲。

隘口现存一民国年间闽浙分界碑,碑身长满苔藓。但仍可辨读出:“浙江省泰顺县 福建省福鼎县界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会勘奉令树立”字样。但排岭的更大的名气和历史价值在于一场抗倭战斗。据泰顺文保部门考证,隘口的南边山上一抗倭山寨城墙遗存乃建于明嘉靖年间。据《温州志》和《分疆录》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7月,3000余倭寇从福鼎桐山登陆,取道雅阳直攻泰顺县城;当地生员林田组织乡勇在雅阳排岭头,筑堡立寨、凭险据守与倭寇血战,最后寡不敌众、阵亡沙场。倭寇突防后,从雅阳一路劫掠至三魁,驻兵10日,成为泰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倭寇之难,这一战也是该县有文献记载的唯一一次抗倭战斗。义士林田后来被朝廷封为“勇略大夫”,在其家乡泰顺县泗溪半地垟村至今仍保存着纪念林田的“忠臣庙”。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