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作文清明上河图

如题所述

1. 那个星期天,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阳光灿烂。我们全家决定在这样的天气中,前往博物馆参观那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我们顶着忽雨忽晴的天气,只为了亲眼目睹这幅珍贵的画作。
2. 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莫怀古的低级官员,他家中珍藏了三件宝贝:一幅《清明上河图》,一个玉环“一捧雪”,以及一位名叫雪艳的美妾。不幸的是,莫家的一个工匠汤勤背叛了主人,投靠了奸相严嵩,并帮助严嵩夺走了莫怀古的三件宝贝。严嵩首先要求莫怀古交出《清明上河图》。莫怀古不愿意交出真迹,但又害怕得罪严嵩,于是请人画了一张复制品交给严嵩。然而,汤勤识破了这幅画是复制品,告诉严嵩:“画中的麻雀这么小,怎么可能踏满两片瓦?一定是复制品。”严嵩听后大怒,以莫怀古“通倭”的罪名将其投入监狱。幸运的是,莫家有一位名叫莫成的人,长相与莫怀古相似,愿意替主人赴死。莫怀古带着《清明上河图》逃生了,这幅画才得以保全。这个故事后来被清代戏剧家李玉改编成剧本,广为流传。虽然这个故事是传说,但也反映了《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视为珍宝的事实。
3.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社会风俗画,全长二五二五公分。在这幅不大的构图中,画了五百多个人物、二十多只船、二十多辆车、五十多头牛、马、驴等牲畜,农舍绿树,山水河流,应有尽有,一切都清晰自然,形象逼真。这说明画家张择端长期认真深入观察生活、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画家通过清明节这一天,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城汴京(今开封市)百姓过节赶集的盛况。画一开始就表现人们四面八方向上河镇汇集,有乘轿的、坐车的、有赶着满载东西的毛驴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一条通向城门的街道上,有乘轿的妇女、加有棕毛盖的牛车和串车队。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地摊和临时棚子,人们有着各自的生意,有造车轿的、卖吃的、卖药的、算命的、卖弓的、卖布匹的、卖水果的、理发的甚至代写字的,这是临近闹市的序幕,一切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十字路口是商业闹区,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什么“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疋帛铺”、“杨家应症”、“赵太丞家”……商店林立,热闹非常。再有十字路口转角又是另一番景象:有说书的、杂耍的。街上各种身份的人物特别丰富:官吏、绅士、商人、船夫……他们举止不一,各司其事。这些人物刻画得非常细致,神情丰富。这幅尺寸不大的画卷,内容极为丰富,真令人目不暇接。它通过清明节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京城汴河一带人民的风俗生活情景和建筑地貌,使人看后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把人引到了北宋时代生活当中。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对研究我国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古代建筑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5. 在宋朝时,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生意的小贩,有留着胡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医生,还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物都画在上面了。画上的街市真热闹。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画上面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绿豆大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