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大陆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

1. 培养听、说、读、写、观看和视觉表达六种能力。
2. 培养调查研究能力和未来职业中实用的语言技能。
3. 培养负责人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

英国

1. 培养享受学习、进步和成就的学习者。
2. 培养自信的个体,能够在社会上安全、健康、充实地生活。
3. 培养负责任、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民。

日本

1. 培养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现国语的能力,扩展思考能力、涵养情感、锻炼语言感受。
2. 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培养尊重国语以及谋求提高国语能力的态度。
3. 培养学习热情,适应社会变化。

中国香港

为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及独立思考、批判、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建立品德,筹划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加强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养成好学精神、积极的态度及正面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

分析

纵观各国母语教育的目标,可以看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母语课程目标中,最基本的是掌握和运用本国的语言和文字。其次,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培养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也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内容。

确实,母语课程所担负的任务要比其他学科更重大。数学、物理、历史等等学科的目标,都是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语文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培养民族文化认同、社会责任意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母语教育就是要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工具性,就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的使用技能;人文性,则指母语教育涵育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获得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获得独特的传统的人文情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带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美好的情感进入社会。

例如,英国的National Curriculum 将母语课程分成4 级,称为Key Stage,每个层级都非常详细地按照听说读写和语言能力、创造力、文化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Competence,Creativity, Cultural Understanding, CriticalUnderstanding)的4C 标准规定了母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附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分为五等,每一等都详细说明学生应达到的程度。

香港因曾是英殖民地,情况比较特别。回归前教育体系与英国非常相似,回归后大力提倡中文教学,现在六百多所学校中仍保留英文教学的有114 所。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通识教育为必修课。香港的《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中明确说明,“本课程以能力为主导,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增进他们的语文知识及其他生活常识,并使他们更全面地学习文学、文化,培养品德情意,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并且从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九个方面细分教学内容和手法。

美国的母语课程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公立教育在建立的初期,对于语文能力的最低目标是“让所有有投票权的公民都认得字,能明白候选人或者提案的内容,作出经过思考的选择,投下意义的一票。”如今语文教育的目标当然远远超过这一点,但仍能感受到注重实用和社会责任的色彩。日本的母语课程则重视让学生良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生活。

二、高中课时

中国大陆
每年约150-18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美国
大约每周7课时,每课时60分钟。

日本
高一高二140课时,高三104课时,每课时50分钟。

三、课程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在此分为语言学知识、应用知识、文学知识、思维能力和文化五个方面介绍。

1. 语言知识

各国母语教程和教程均注重把语言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作为母语课程的共同基础知识来介绍,注重介绍各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要素。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应用语言的基础。

中国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

美国 构词法,词源学知识,系统提高词汇量,各种句式,修辞手法等。

英国 标准英语和其他英语区别、构词法、词源语源知识、句型句法、修辞手法、精确的选词等。

日本 国语的发展史、词义、句法。古日语语法规则。敬语、国语表达特色、修辞等。处理古典的表现方法、语句、词汇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习惯书写常用汉字。

2. 应用语言知识

应用语言知识就是语言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运用,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说,我们学习语文课程,主要就是为了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试想,如果我们不能读书籍、报纸乃至账单、说明书,不能用口头或笔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简直是无法生活的。语文课程中的应用语言的部分就是要训练我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a. 阅读能力

中国大陆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课外阅读量150 万词。

美国

每年阅读量应达到两百万词,包括古典和现代文学、报纸、杂志和网络信息。在小说与纪实赏析,包括人物分析、时间线索、文学元素,同一主题在不同作品中的展现等。

英国

分析文本信息,理解语句内容如何成为整体;注意到文中的隐喻和深层涵义;独立解读文本;对比、分析、整合其他文本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将文本信息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见解;理解其他多媒体形式的文本。

日本

提高阅读近代以来各种文章能力, 加深对文章的见解、感受和思考,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 培养丰富人生体验。养成阅读经典古文和汉文能力,扩展对经典作品的见解、感受和思考,培养对古典作品的喜爱。

中国香港

增强理解、分析、感受、鉴赏等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策略;乐于阅读,勤于阅读,认真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

b. 写作能力

中国大陆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美国

特别注重调查研究能力,要求制作规范的参考书目和引用,写作1500 词以上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记叙性文章、传记、文学评论、说明性文章、研究报告、说服性文章。要求文章围绕特定主题清晰表达观点,内容连贯、一致。

英国

探究性、想像性、自娱性写作,创造吸引读者的文章;熟练掌握多种文体的写作;简明、有逻辑、有说服力地按照复杂的主题传达信息;保持观点的一致性;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段落的组织方式;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打草稿、修改、审读文章。

日本

根据对象和目的选择题材,写出有思考、有表现力的内容;琢磨有逻辑性的构成方式,学习文章的架构、优秀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说明性文章,记录性文章,描写性文章,详写和略写,信件、报告等。毛笔书写、硬笔书写练习。

中国香港

增强构思、表达、创作等写作能力;掌握写作策略;乐于写作、勤于写作、认真写作。

c. 听说能力

中国大陆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美国

为了不同的目的、面对不同的对象能有效交际;能够进行陈述性、说明性、议论性、描述性演讲,掌握面试技巧,口头评论文学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