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超新星形成

如题所述

一种Ia超新星的形成模型涉及临近的双星系统。初始的双星系统由质量较大的主序星主导,其演化过程中,主星会先扩展成巨大的渐近巨星分支星。若两星共享外层,角动量减少和轨道半径的改变可能导致质量大量流失。主星转变为白矮星后,伴星成为红巨星,质量通过吸积逐渐增加。在共享包层阶段,两星因角动量丧失而靠近,最终形成仅需数小时公转周期的系统。若吸积持续足够长,白矮星质量可能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

另一种较难发生的Ia超新星形成机制是两颗白矮星合并,当合并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时,这种现象称为超钱德拉塞卡质量白矮星。这可以解释一些超新星,如SN 2003fg和SNLS-03D3bb,它们的前身可能达到2倍太阳质量。单个恒星碰撞在银河系中非常罕见,但球状星团中心的高密度会增加这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联星碰撞或双白矮星联星碰撞也可能导致白矮星的合并,形成紧邻的双白矮星系统。

白矮星还能从次巨星或主序星伴星吸积质量,但具体演化过程尚不明确,受质量积累和伴星角动量转移速度的影响。Ia超新星的出现并不局限于恒星形成区,它们在各种类型的星系中普遍存在,包括椭圆星系。白矮星的形成始于主序星生命周期结束,可能在漫长的恒星旅程中远离诞生地。成为Ia超新星的双星系统可能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质量传输过程,期间可能伴有持续的新星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