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及各自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中国会计法律规范四个层次,各自内容如下:

第一层次: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 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12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法律,相对于其他会计法律制度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只能由具有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机关无权制定或修改。二是其所规定的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事项。如《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帐本,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本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三是制定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地方性会计法规、会计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因此,我国《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的基本依据,也是各级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会计管理和监督的基本依据。另一部会计法律为《注册会计法》,颁布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部中介行业的法律。

第二层次,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会计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第三层次,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指定,并以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会计法律制度。如2001年2月20日财政部第10号令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2005年1月18日财政部第24号令发布的《会计事务所审批和监督办法》,2005年1月22日财政部第26号令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第33号令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均属于会计规章。

第四层次,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在同宪法、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此外,实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也可制定会计规范性文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06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部门规章三个层次。 会计法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会计法》的基本问题,如立法 宗旨、适用范围、奖励规定、管理部门等;第二章会计核算,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资料及会计档案等;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第四章会计监督,具体规定会计监督的类型;其余的三章分别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及附则。 会计行政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按照制定机关不同,我国的会计行政管理法 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会计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三是会计规章,指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如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会计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1)会计制度按会计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前者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后者规范非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2)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则和指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