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制约因素

如题所述

《大学生创业的主客观制约因素》 我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创业的只有0.01%。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自主创业步伐缓慢。  大学生自主创业何以不能?  在客观上说,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  一是缺乏创业资金。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查显示,有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在策划创业方案时很难找到融资对象。如广州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各银行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业务并不呼应,没有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业务。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之初,一般是“身无分文”,传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创业者自身的积累,现在靠这种方法筹集资金办企业已不适合当今的时代。更何况新时代需要毕业生跨出校门就进行自主创业,根本没有去进行资金积累的客观条件。而且各地几乎还没有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专项贷款,即使有个别地方出台了有关政策,但也只是“纸上谈兵”,未能有效落到实处。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不大,条件限制过多,审批环节过多,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小额担保贷款申请门槛过高,创业资金难以筹集,从而束缚和制约了毕业生创业的手脚。  二是保守世俗观念的压力。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做“白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尤其是在大学生创办餐饮、咨询等传统行业时,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读书无用论”就会流言四起,致使许多大学生不敢创业、不愿创业、害怕见到世人怪异的眼光。由于大学生的光环效应,社会各界常常对他们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假如创业失败而重回求职者行列的大学生,不得不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沉重的压力。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问题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对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2000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对“您在确定理想中的职业时,受外界哪方面的影响最大”,回答“社会舆论”、“家庭”、“学校”和“地区”的比例依次为40.1%、26.9%、18.5%和14.5%。可见社会舆论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主观上说,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创业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与其个人本身的各方面素质、知识和能力条件等分不开。创业没有资金固然是个难题,是否拥有一定的资金就能成功创业?事实并非如此。创业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大学生仅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创业工作中的适应性不强,即使拥有一定的创业基金和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也不一定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经验不足,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大学生说,周围很多同学都有创业的想法,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几乎没有。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商场上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式不太习惯,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在与生意合作伙伴交往方面往往会遇上意想不到的困难。  二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大学生尽管有理想和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也缺乏从职业的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他们大多数人缺乏原创能力,常常是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每个大学生立业之本,然而更多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及创新能力。他们不敢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害怕失败。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一些计划书虽有很好的创业思路,但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实施。  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心理承受力脆弱。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它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特定的要求,只有那些有胆量、有谋略不怕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才适合创业。   注:节选自盘意文撰写的《大学生创业何以可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6
客观就是没钱没人没经验主观就是眼高手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