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宋词10首

要注明:
1.名字: 作者:
然后是正文
2.名字: 作者
正文
以此类推,好让我能看懂

1、《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释义:驿站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却无人作主。每当黄昏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炫耀,一心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释义: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4、《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释义: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5、《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释义: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处发现了她。

7、《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义: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8、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释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9、《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释义: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10、《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1、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全文释义

十年来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不需要刻意追思怀想,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忘,你孤零零的坟墓在那千里远的地方,我无处倾诉满腹凄苦悲凉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全文释义

郁孤台下这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全文释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4、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诗词译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6、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时人称其词为“易安体”。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诗词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7、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诗词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8、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

柳永(?987年-约1053),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诗词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9、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词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10、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拓展资料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在天边黯然升起。残阳中苍茫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

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3、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4、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5、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宋代: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6、长相思 宋代: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译文: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7、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8、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9、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10、浣溪沙·闺情 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6
  1、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2、望江南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3、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4、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5、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8、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9、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0、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2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翻译: 我孤独地待在闺房里,心中愁绪千丝万缕,叹惜春去,只因那点点滴滴的打花风雨,斜倚阑干,前前后后,只是已没了当时的那般情绪,我思念的人儿,你在何处?春色里连天的芳草,却不见归来路上的你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江南春——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归舟.
赏析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踏莎行·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冥冥,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消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翻译: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写两地
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
凄恻,清新典雅.

木兰花——钱维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 城墙上到处传来鸟语,春水拍打着岸堤.芳草与绿杨相衬,如此美景年复一年何日终止?景色越美,我心中越愁肠百转,伤心流泪.我也感觉到自己渐渐意志萎靡,对镜自照,更加吃惊,眼见自己迅速变老.往年多病而有愿意饮酒,如今忧伤,反而不愿酒杯空着.

评析: 这是钱惟演(977-1034)晚年遣怀之作.当时, 作者政治上失宠, 坐擅议宗庙被罢免平章事职务, 贬崇信军节 度使,谪居汉东,心中郁郁寡欢,因此处处流露出垂暮凄怆之感, 虽多“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脂粉之词,但实际上是借以抒写官场上失意的伤感,全词写景抒情,上片以美景乐境写愁情哀练,层层推进,直逼出“泪眼愁肠”之哭呼,下片以一“厌”一“恐”的反常心理和行为,深曲抒情,耐人寻味.上片以芳春美景衬托哀情,抒韶光易逝之感.下片发人生易去青春难再之慨.绘景生动逼真,抒情深婉感人.上片开头两句写春景之明媚可人.首句写高处莺语,为听觉形象,次句写低处水波,为视觉形象.两句词便描绘出整体的空间形象,很能显出作者的功力.三四句写惜春恋春之痛苦心境,暗寓痛惜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为下片的抒情作好铺垫.下片写自己渐觉衰老,对镜自照更吃惊衰老之甚.后两句写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而已.情调虽低沉,却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凉的心情,以及对于所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写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意,尤其传神.

相思令·吴山青——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赏析: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
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
别恨.是一首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不尽的佳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