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融合 打造精神传承高地

如题所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征战的红色史诗一直激励着古浪人民,古浪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一直十分重视西路军红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2年,古浪县委、县政府筹资3000多万元,在西路军古浪战役遗址建成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的古浪战役纪念馆,以“西风烈·战旗红”为主题,专题展示红军在古浪境内的战斗历史。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威市国防教育基地、武威市研学旅游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基地。
据介绍,虽然西路军在古浪活动的时间仅有10天,但在古浪多个地方留下了战斗故事。西路军失败后,有62位失散的西路军老战士长期生活在古浪。这些人物、故事都是西路军留给古浪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古浪红色资源的挖掘不深,利用不够,没有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亲切感。例如,古浪县大靖镇是西路军的组成地,在西路军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古浪县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资源,但对西路军组建过程及历史意义的研究还很少。再如,对失散在古浪的西路军老战士的战时和战后故事的挖掘整理,比较多的仅有老红军刘万寿一人的,对别的老红军身上的故事鲜有报道和记载。
同时,就保护来说,除在原古浪战斗遗址修建了古浪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对红西路军战斗特别是“古浪三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保护宣传之外,在西路军组建地大靖及干柴洼、横梁山等遗址仅修建了相关标志物或纪念碑,未能对相关战斗遗址进行充分保护和利用。
此外,存在宣传开发不到位的问题。表现形式上,主要以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游客只能接受“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参与体验性不高,地方特色不足;宣传范围上,主要以古浪战役纪念馆为主,未能综合利用干柴洼、横梁山、大靖等革命遗址遗迹,对游客的感染力、影响力有限;红色产品开发上,对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表面,未能有效将本地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古浪独特的地域文化中,旅游产品单一,品牌效益不高。
如何挖掘开发西路军红色资源,让人们记得住“来路”,让西路军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并让永恒西路军精神激励每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红色旅游从业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针对古浪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当地应着力建设核心产品,唱响“丝路要塞、红色古浪”品牌。
一是培育红色文化旅游龙头基地。以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为核心,整合挖掘西路军战役遗址红色资源以及龙泉水库水域生态资源和地下国防军事设施资源,建设集红色旅游、古城历史文化、军事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式文化产业园,通过数字化再现已经消失的战斗场景,组建红色文化演艺团队,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丰富参与互动项目,打造情景体验项目,再现、活化、衍生系列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真正让红色文化“动”起来、让红色经典“活”起来、让红色精神“走”出来, 旅行说说,将古浪战役纪念馆打造成河西乃至全省、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收集整理古浪西路军战士故事。成立红色文化研究小组,深入62位西路军老战士后代的家中,通过实地察看、现场采访等方式,广泛深入收集西路军老战士的战前战后故事,并结集出版,利用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受众的家乡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让西路军精神代代相传,永不变色。
三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坚持开放思路,多元融合,整合古浪县旅游资源,以西路军红色文化为主,结合当地已具知名度的黄羊川花海、黑松驿丝路驿站、八步沙沙漠生态、黄花滩移民新村等丰富旅游资源,将各景点巧妙连接,红绿结合,打造一条特色旅游“红飘带”,使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又能领略古浪县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古浪厚重的历史文化,实现资源融合,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力。
四是修建特色旅游小镇。以古浪老城区旧址为依托,在战役纪念馆东侧规划,再现集老城风貌、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复原杨家牌楼、水磨坊等古建筑,修建主题商业街,建设主题民宿,重点经营具有古浪特色的饮食、手工制品、特色产品,形成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特色旅游小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红古结合,形成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红色领航 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阳泉篇章   江家湾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