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那个丢下学生逃跑的北大才子“范跑跑”,现在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2008年的5月12日,对全国人民而言,是非常沉重的一天:汶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一瞬间无数的房屋倒塌,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被压在了残垣断壁之下!

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一个个救灾英雄,在地震发生时,他们让他人先撤,奋不顾身;在地震发生以后,他们奔波于救灾的第一线,冒着余震的风险,向他人伸出援手。

汶川地震

可就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不同: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教课的范老师,在地震发生以后,没有第一时间掩护学生撤退,反而地震时第一个跑到了学校操场避难。

这件事被人发到网上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给这位范老师起了一个外号“范跑跑”,来侮辱这位临阵脱逃的老师。

如今汶川地震过去了13年,这位范老师生活得怎么样呢?当时被网友痛骂的他,后来又遭遇了哪些事情呢?

年少轻狂的范美忠

“范跑跑”原名叫做范美忠,他出生于1977年的四川内江,家里都是地道的农民。

在范家这几个兄弟中,范美忠最有出息!范美忠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优异,谈起历史可谓头头是道,被班里的同学称为“才子”。

这样一位才子也没有让大家失望,1992年,范美忠作为中国最后一批公费大学生,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他从而成为了家乡的红人!

范美忠在进入北大求学以后,他发现北大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同,造成学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

许多人不仅仅是学霸,他们还会许多特长,对于国外的艺术经典、哲学思想也颇有见地!这和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只会读死书的范美忠有很大的差别。

在看到这样的差距以后,范美忠决定发奋学习,决定泡在图书馆,阅读国内外经典作品,他要穷追猛舍,追赶上大家的步伐。

四年间,范美忠学习了中华传统的仁义礼智思想,又接受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的洗礼。在经过权衡以后,他认为更符合新时代的应当是西方的那一套。

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去弘扬新思想,当老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范美忠在毕业以后,没有去大企业或者大城市上班,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教书育人。

在毕业之前,范美忠已经在他所研究的学术上一去不返,他经常与自己的老师观点相悖,老师对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也没有给很高的分数。

但他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去当一名教师,传授自己的思想。

1997年,范美忠在北大毕业以后,来到了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许多学校里的老师听说来了一位北大高材生,都对他感到好奇。

校领导也很看重范美忠的能力,他们给范美忠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带高三毕业班。

不过不久之后,校领导就为这个决定而感到后悔。原来范美忠在教课的时候,他很少去讲课本上的内容,反而喜欢拓展课外的知识。

从经史子集,再到西方经典,范美忠可谓全都讲了一遍,四十分钟的课堂恨不得有三十分钟在讲其他内容,这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反感!

更重要的是,范美忠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大肆抨击,转而去宣传西方的民主、人权等思想,这种言论显然不合时宜。校方从此之后,就经常收到举报范美忠的信件。

学校领导一看大家意见那么大,于是去找范美忠谈话,给他安排高一高二的学生,并要求他以后上课不许乱讲。

范美忠崇尚言论自由,哪里会听学校提出的要求?在课堂上,他依旧我行我素,就是不肯传授课本上的内容,最后学校决定将其辞退!

失去工作的范美忠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在接下来的几年,他辗转于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在各大编辑部里当专职作家,他的观点非常激进,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期间,他写了《<过客>:行走反抗虚无》、《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一个北大毕业生的自白》等各类文章,在许多网络平台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不久后,范美忠重回四川,来到了都江堰光亚中学教学,他也在这里遭遇了人生的转折点。

“范跑跑”走红全国

光亚中学创办于1992年,它是一所私立中学,又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教学模式与欧美接轨,里面的教师有很多外国人,专门与欧美名校对接,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老师的待遇非常高。

面对这样一份铁饭碗,范美忠这次收敛了许多,重新回到讲台的他,一改往日那别具一格的上课方式,转而规规矩矩地教起书来。校长卿光亚对范美忠也非常的好,他知道范美忠是一位高材生,上课与别人不同,于是给了他一项特权:如果学生不听话,那范美忠就可以不去上课。

范美忠在这所学校过的是如鱼得水,讲起课来情绪激昂,精神饱满,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好评。学校对他的评价也是:尽职尽责,和同学打成一片。

然而这样一位大家眼里的好老师,却在2008年的5月12号,发生了改变。

当天下午,范美忠正站在教室里,跟同学们激情讲解《红楼梦(第十三回)》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受到了一阵晃动。

刚开始的晃动较轻,范美忠对大家说道:“不要慌,四川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可是突然间,教室晃动变得剧烈起来,整个大地都发生了震颤!范美忠一下就知道不对劲了,他也没和学生说什么,第一个就冲了出去。

在冲出教室门后,范美忠慌乱异常,在楼梯上直接滚下去,可是为了活命,范美忠没有多想,他连滚带爬,一溜烟地来到了操场上,他在喘了几口气以后,看向了四周,才发现整个操场只有自己一个人!

等到地震晃动减轻以后,学生们才陆陆续续从教室出来,来到操场避难。范美忠面对自己的学生,反而问道:“你们怎么不知道跑啊?”学生们觉得很委屈,身为老师的他一声不吭就往楼外冲了出去,只留下了在教室里愣神的学生,而事后范美忠这种责问的语气,也让学生感到不爽。

于是一些学生在事后就告诉了家长,并把他的“光荣事迹”挂到了网上和新闻媒体那里。此事一出,就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指责,大家都对这种老师感到厌恶,纷纷指责范美忠有违师德,身为老师,不顾学生安危,反而只顾着自己逃命。

在汶川地震时期,当时可谓全国上下携手并进,齐心协力去走出地震所带来的痛苦,范美忠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与互帮互助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媒体对他的指责持续了许多天,当时就有一部分网友表示:在大地震面前,人人都想自保,没有想到学生的处境也很正常,没必要过分谴责。可事情却在十天之后又转了风向,这次范美忠的一个行为,再次引起了大家对他的口诛笔伐。

事后的种种谴责

原来范美忠在地震以后,面对大家对自己的各种谴责,他感到很不服气,在地震后他沉寂了许久,其实是在写一篇文章。

2008年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他发表了题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一句话,再次引起了大众对他的批判。

他在文中写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这番言论再次挑动了公众的神经,当时正处于汶川地震的抢险救灾阶段,许多学校老师保护学生的事迹都被媒体宣扬报道,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范美忠这样一篇文章,无疑是唱反调!

文章发出以后,这次帮他说话的人更少了!主要是这篇文章的言论太过偏执,大家都不敢认可他的观点,有的网友评论他是故意炒作;还有的说他是三观不正……

在这里面,有一个名叫“五岳散人”的网友,他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对范美忠的回应,这篇文章题目为《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

正是因为这篇文章,“范跑跑”这个外号一夜走红,成为了范美忠身上的标签。

可范美忠还是太年轻了,面对众怒,他没有选择低头认错,反而继续和网友针锋相对,他在几天后又写了一篇文章,去反讽指责他的网友。

这种死不悔改的态度让大众感到震惊,愤怒的网友把范美忠的经历扒了个底朝天,并告到了他的母校——北京大学那里。

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范美忠:给教师抹黑,让北大丢脸》,文章指出:“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是在于他逃生后还要对自己的懦夫行为大肆宣扬。”

大一看这个情况,校方也坐不住了,当时的北大历史系党委书记也趁机发文《北大以范美忠为耻》,他讲道:“范美忠平时在学校表现就不咋样,这次事件并不是偶然现象!”

其实,在北大老师的眼里,也对这个学生感到不满,毕竟上学期间他就喜欢和老师顶撞,甚至匿名抨击老师。北大虽然讲究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可对于这种不尊师重道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好印象。

此后讨伐范美忠的声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主流观点认为:范美忠虽然在事后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可他所发表的不当言论成为了让他被推向风口浪尖的主要原因。

范美忠面对着外界给的重重压力,终于坐不住了,当年的6月7日,范美忠登上了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回应了大家对他的质疑和指责,他说:“我对大家解释并不代表我道歉,我只是在表达观点。”这档节目也成为了一次转折点,支持他的网友也开始增多。

面对着外界的压力,光亚中学的校长卿光亚也对此事作出了回应:“范老师能力出众,敢于直言,我不会为此开除一个老师的。”

虽然校长这样说,可学生家长对此并不认同,家长们认为:“一个老师不能保护好学生,教给孩子们怎么避难,甚至写下连母亲都不顾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人!”

同时教育部也认为,范美忠这种自顾自逃跑的行为,有损教师形象,于是取消了他的教师从业资格。范美忠对这个决定感到不服气,又开始在网上写文章回应。不过这也招致了更多的非议,一位学者还专门查阅了美国的法律,对范美忠回应道:“范美忠崇尚自由与人权,可是在以自由而闻名的美国,对教师带学生避难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临阵脱逃的行为将永远失去教育资格!”

范美忠这次终于默不作声了,他公开向大众道歉,并决定辞去教师这个职业,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校长卿光亚也没有再多做挽留。

后来,校长卿光亚在回答记者专访时说道:“范美忠平时上课没有大问题,在地震时的反应也是出于人之本能,可他事后的言论,或许足够真,却不够善,更不够美!”那么范美忠在辞去教师的工作以后,他又何去何从呢,如今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深山讲学的生活

范美忠在光亚中学辞职以后,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他回归家庭,守在了妻子身边,抚养他的一儿一女。可是范美忠又不想让妻子一个人养家,于是他再次寻找起了工作,毕竟是北大的高材生,想找一份工作还是相当容易的。

不久以后,北京开华教育公司聘请范美忠担任人文素质领域的导师,结果这个举动又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范美忠担任人文素质科目讲师,让网友感觉是极大的讽刺!一个在危难时刻连亲生父母都不会救的人,能有什么素质?另外开华教育给范美忠的名号也让人感到不服气。

在公司给范美忠的档案上,赫然写着“中国第一文科教师”,这个中国第一的名头,对范美忠而言,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在开华公司的这番操作下,范美忠再次引起了大众的热议,网友将这件事举报给了教育部,此前教育部门已经取消了范美忠的教学资格,因此范美忠在不久以后,再次失业!

范美忠觉得自己再出现在大众眼前已无可能,从此退居幕后,可他依旧是我行我素,在一些论坛匿名发布文章。甚至在2014年,他还发表了一篇《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的文章,可见他对北大的老师们还是耿耿于怀。

范美忠无奈回到了老家,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教育从业者,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就在崇山怀抱的山林里,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范美忠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够合理,于是在他儿子上中学、女儿才九岁的时候,他让儿女在学校辍学,改为自己给他们教课,儿女也成了这所私立学校的头两名学生。

虽然范美忠这个人有很大的争议,可也不乏他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们也把孩子送到了范美忠的私立学校,这所私立学校位于大山里,在这里范美忠能不被俗事打扰。

在大山里的范美忠,经常和学生们席地而谈,推心置腹。他的学生不光包括未成年人,甚至还会有许多大人,专程登门学习。

他会和学生讲述西方哲学,也会探讨诸子百家。范美忠在隐退后迷恋上了《庄子》,在《庄子》里有着人间最大的智慧。

范美忠醉心于《庄子》已经研究了五年,现在的他把自己称为中国道家最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们畅谈老庄思想;另外范美忠极其喜欢《红楼梦》,他痴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有时,范美忠还会在网上录制网课,与广大的网友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也算怡然自得。后来,范美忠抱着女儿,再次回到了都江堰光亚中学,当年他的同事见到范美忠以后,笑着说道:“哎呀,当年不食烟火的范老师,也开始带孩子了!”范美忠热情一笑,说道:“我现在是全职奶爸,无业游民!”随后就和他以前的同事聊起这些年的故事。

他对同事说:“读了《庄子》以后,感觉我整个人都变得温和了许多,不再是针锋相对!”对于当年的选择,范美忠也笑着说道:“如果我再回到当年,那我一定不会跑,毕竟这个学校的房屋建筑都是木制的,垮不了嘛!”

结语

如今时隔13年,再去看待当初的“范跑跑”事件,大众对这件事的包容提高了许多,毕竟在生死存亡的一刻,求生自保是一种本能,这并算不了什么。

但是我们中国自古讲求义利关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在两千年前发出的呼喊,呼吁人们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或许和范美忠长期研究西方学说的问题,他并不认同孟子的此类说法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的身份是为人师长,对待自己的学生,他没有上心关怀,甚至说出“哪怕是父母,也会丢下不管这样的话。”无疑是对他学生的一次打击,带了个坏头。

另外人们所厌恶的,还有他在事后与网友的针锋相对,逃跑本身无可厚非,最该责怪的是他对网友的一次次反击,才换来了外界的口诛笔伐。如今,范美忠研究《庄子》,他应该会明白一个道理:他越是强硬的对外界还击,迎来的反而是外界更大的压力与抨击;如果虚心接受,很可能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害他丢了工作。

不过如今的范美忠对于过去的遭遇,显然是一笑了之了,现在的他生活得很低调,闲暇的时候还能看看书、写写字,显得格外怡然自得,也算是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不知道各位读者对于范美忠当年的选择是如何看待的呢?对待义利关系,在危急关头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欢迎各位热烈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6
他以网络授课和开设国学培训班谋生,写书,做讲座。他现在十分低调,也没再提当年的事。
第2个回答  2022-01-16
现在这个人生活的并不怎么样,他现在因为之前做过的事情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22-01-16
现在这个北大才子生活的非常的不容易,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工作,只能在村里面啃老,被人唾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