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教材解析:

      《精卫填海》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精卫填海(学生读题)

2.有人听说过这个神话吗?讲一讲之前听过或读过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抢权说)

(学生之前或多或少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从熟悉的情节开始学习,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3.出示插图和注释: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 出示课文,自己尝试着读课文,读准字音。

2. 重点指导“少、溺、堙”的读音。其中“少”是多音字。

3. 交流反馈,重点强调“曰”,在文言中是“说”的意思,与“日”比较。书写“曰”,比“日”宽一些。

三、借助注释,了解内容

1. 结合注释,学生单独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 小组内交流课文内容,逐句互相说出句子意思。

3. 随机挑人,在全班交流说出课文内容。表述如有不正确,不完整的地方,同一小组成员可以修改,补充,直到全班认可。

四、猜测结局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在变成精卫之前,她其实是一个人。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个人的?

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自己读读这句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研读原因

(1)女娃为什么会变成精卫去填海,课文中交待了吗?

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理解“溺”(溺水)、“不返”(没有回来)。

(3)女娃为什么会溺水而死呢?

(4)讨论,哪种原因比较合理。理解“游”的意思(游玩)。 

(5)指导朗读。这是事情的起因。

3.探究经过。

(1)那么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呢?谁能找出来。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再读读这句话,看看精卫是怎么填海的,把动作圈下来。(衔、堙)

(3)感受“常”背后的困难。想象一下,精卫在填海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

(4)指导朗读。

4.猜测结局

(1)你认为故事的结局会怎样?(精卫把东海填平了/精卫没有把东海填平)进行IRS反馈。

(2)小组讨论,说明各自理由。

五、感受人物形象

1.同桌之间说一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把关键词写下来)

2.小组交流,把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写在纸上,全班分享。

3.体会精卫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