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最早茶字的演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4-28

茶文化|最早茶字的演变。

“茶”在文字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是伴随茶的饮用地位和文化地位不断凸显而发生的。人们通常认为“茶”字是由“茶”字演化来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名称。辞书之祖《尔雅》在《释木》篇中说:“横,苦茶也。”解释茶,也用的是“茶”字。

茶不同的称呼,茶出自《开元文字音义》,《茶经》之后,大行于世。荼出自《诗经》。荈出自《凡将篇》,古人常以此指代茶。槚出自《尔雅》,是对茶最早的文献记载。茗出自《晏子春秋》,如今则将“茗”作为茶的雅称。蔎出自扬雄的《方言》,四川人西南部人对茶的称呼。

“荼”字的由来,出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诗歌总集,大约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在诗经中,有“荼”字的句子不少,为茶界引用的,大致有5处《诗·邶风·谷风》曰:“谁为荼苦,其甘如苏《诗·大雅·》曰:“周原,董荼如饴。《诗·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豳风·鸱鹗》:“予所捋荼。《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圈圈,有女如茶非我思且。”

“荈”字的由来,西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凡将篇》,是将茶列为药物的最早文献,其中谈及二十种药物,称茶为“舜诧”。三国魏时的《杂字》曰:“舜,茗之别名也。”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谈及吴王孙皓为韦曜密赐茶葬上“以当酒”,孙楚的《孙楚歌句》曰:“出歌,墓桂茶葬出巴蜀。杜育的《芳赋》及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也将茶称为“葬”。而《魏王花木志》还进一步谈及:“其老叶谓之葬,细叶谓之茗。”

“槚”字的由来,《尔雅·释木》称,“梗,苦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晋郭璞的《尔雅注》都作了专门的注释,历代史学家多认为,它是对茶的可靠记载。《尔雅》是中国的一部字书,陆羽在《茶经》注解中称其为周公所著,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并非周公所作、孔子增补,而是西汉毛亨以后的许多文人缀合旧文加以增补的一部作品。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前160)和三号墓(前165),发现其随葬清册中有“植一筒”和“植筒”的竹简文和木牌文。经查证,“植”是横的异体字,“筒”是茶箱的意思。另一说,“植”指“橘”。

“茗”字的由来,在《晏子春秋》中,说晏婴任齐景公国相时,吃糙米饭,三五样荤食及茗和蔬菜。《神农食经》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茗,茶芽也。”《桐君录》曰:“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东巴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如今人们把茗作为茶的雅称,常为文人学士所用。

“蔎”字的由来,唐代陆羽《茶经》注解:“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茫。”是指汉代杨雄在《方言》中所说的。因杨雄曾任“执戟郎”,故称其为“杨执戟”。此外,茶还有水厄、瓜芦、诧、选、物罗、过罗等称谓。在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上,茶还有许多有趣的别称,如:不夜候: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胡峤的《飞龙涧饮茶》诗:“破睡须封不夜候”,都称茶为“不夜侯”;清友: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云:“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的《品茗词》亦曰:“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都将茶美称为清友;余甘氏:宋代李郭的《纬文锁语》载:“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所以,“余甘氏”也是茶的别名。此外,还有将茶称为“酪奴”、“森伯”、“涤烦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