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机器人首秀引发专家质疑,称产量和价格相差太大,具体情况如何?

如题所述

机器人就应该像电影里那样类人,这大概是很多人在18年大家的认知,
直到这个圆坨坨的出现,机器人才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当时家里人都觉得很稀奇,这么个圆坨坨的
玩意儿也能叫机器人,原来没手没脚的机器人也是好机器人呀。可在此之前就有了许多各有神通的机器人。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在四川芦山地震救援行动中,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另外一款机器
人化生命探测仪在震区实现了多种典型环境的搜索与排查,徒步十公里,实现了20余处废墟环境排查,圆
满完成了芦山地震救援任务

旋翼无人机,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
镇,获取了近50平方公里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
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他们的工作时长,赢得了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信任并获得高度评价。火灾救援机器人,该机器人身上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搜寻并定位被困人员,然后将
伤员轻轻地拖到救护车上并转移到安全地带。而且它还携带有氧气瓶,可以随时为伤员输氧。

一、蛇形机器人,虽然它的移动速度较慢,大约每秒5英寸,但是它可以深入废墟中的每个角落,还可以爬
坡。它安装有针孔摄像头,可以将拍到的图像传给救援人员,帮助他们了解了解受灾区域的内部情形。它
曾在佛罗里达的一次停车场坍塌事故中帮助救援队实施营救。
履带式机器人,虽然这个履带式机器人外表看上去既像棺材又像坦克,但它履行的却是救死扶伤的职责 将被困人员运往安全地带。

轮滑式机器人,可随意转换的机械腿,可以检查地形以确定最佳的移动方式。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行动
时,相比踏板,支架的灵活性更佳。但在平地上,不管是速度、能量需求还是稳定性上,轮子的表现都更
为优异。机器人可以通过检查地形来确定究竟使用支架还是轮子。呼吸探测机器人,它安装有四组轮子、踏板和六个电动发动机,并且还有一个机器臂用来开门、传递食物
等生活必需品。

二、最重要的是,它还内置有一台红外线传感器和一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探测人的呼吸和
体温状况。
昆虫机器人机器蟑螂,长久以来,昆虫世界一直是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灵感来源的沃土。这款机器人内
置有低分辨率照相机和Wi-Fi芯片。它最大的优点是行动非常敏捷,每秒可以“行走”1.5米,而且外壳坚
固,即使从十层楼上摔下来也毫发无伤,仍能健步如飞。对于预算有限的救援行动而言,价值不可估量。

在已经存在的需求中,就有一种必须双足的场景,而且随着目前我国受教育程度提升而日渐下降的
结婚率,该场景已经有写在明面上的市场。
完全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是技术能不能跟的上的问题。
需求写在这了,你不开发,我不开发,总有人去开发。某种特殊功用机器人应该人型,当然特殊嗜好的也可以不用人形没有必要开发就是扯淡了,这样说来许多产品当初都没必要开发。

三、人形机器人兼容性是最好的,
兼容性好的东西,后续成本就低,
甚至几乎没有,其它外形的机器人你必须额外订购特殊的设备,
或者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成本极高。
比如你怎么能把一个其它外形的机器人塞进挖掘机里头让它操作,人形机器人,通过机器学习教会它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在人类社会,人类外形的机器人,人类能做的工作它几乎都能做,
非人形机器人 只能做某些工作。

还得为它特殊设计额外的装备来兼容它的外形。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啊,
如何在不对人类社会常用工具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用机器人来替代人类。
答案就是跟人完全一样的外形。
零成本替代,买一个就直接替代人类。
人家是要在所有人类工作领域实现替代,
某些网友只考虑了移动和稳定性。
机器狗 上战场你得给它设计特殊的武器,
人形机器人 直接用现役装备就可以。
至于功能上的问题,这不是刚开始嘛。

这个机器人,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特斯拉这个名头而已。其本质就是马斯克搞了个草台班子。吹
的锣鼓喧天,最后搞出了这么个玩意。不过很符合美国形象。很像拜登!
以前日本出的那个机器人,就很像三倍!
吹的再狠,也就是普通的机械组织和控制系统而已。小米铁大和这个,区别不大。铁大好歹自己能
挪几步。
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人形?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做一个能辅助老人残疾人上下楼梯的机器人,人形肯
定最不可靠!
人形机器人是水到渠成的事,绝非刻意为之。等到我们生产生活中各种机器人逐渐普遍,那时候自
然而然就会有技术成熟的人形机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4
在AI日现场,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信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量产,最终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据马斯克预计,擎天柱的售价将不到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第2个回答  2022-10-04
马斯克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充满自信,预计擎天柱量产后,其成本比汽车还要低,售价约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74万元)。
第3个回答  2022-10-04
由于特斯拉的系统没有办法阻止电动汽车撞上路边的障碍物,而引发了公众对于特斯拉电动车的安全质疑,似乎想要迅速转移这一焦点,马斯克在智能发表会上,让一位身穿紧身衣的演员上台模仿机器人,并宣告明年将量产化。
第4个回答  2022-10-04
具体情况就是特斯拉这次有点不太好,他们做的事情真的不太地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