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你认为社会转型期的人际互动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表现?

如题所述

1.人际关系的自我取向强化

自我,“在西方文化中,‘自我’就是个人之我,就是区别于人与自然之我。”⑤具体地说,自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内容是,自我作为社会结构意义上的分析单位,表示它是独立的实体,是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第二层内容是,自我作为心理意义上的工具概念,它是独立人格自我,意味着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的个体,具有天赋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独特的个性。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取向的实质,就是人际关系是独立的自我通过选择有意义的关系而建立的。在人际关系互动中,是以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意义为基础。进一步而言,人际关系的动力是自我利益,即人们在选择潜在的合作人或行动步骤时,首先对他人交往的经历或预期的交往作一估价,按照条件优劣排序,然后选择最有利者。某一关系带来的利益越多,越具有吸引力。人际交往关系是否能够维持,主要取决他人对于自我所赋予的意义而定。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双方交换相关,随着交换的继续,关系双方为彼此提供物质或活动,从而促进关系的变化。因此,建立在自我意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形成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具有短暂波动性,而不是静态的。

2.人际关系逐渐转向团体格局状态

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团体格局”。在“团体格局”中,个体之间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以契约约束而成的。任何两个社会个体都可以结成这样一种契约关系,没有远近之分,在界限内人人平等,个人有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就象一捆柴,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各团体间有一个界限,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人们不得不跨出血缘,跨出家庭、家族,跨出地域,去构建或加入各种各样的组织或团体,去建立新的短暂的人际关系,维系这种的纽带是“理”,而不再是原来的“情”。

这样,团体格局逐渐成为人际关系主要状态。这种人际关系是一种后天的个人意志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合作关系。

首先,团体格局表现出的人际关系具有平等性,在一定的团体格局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即每个团体的成员与成员之间、团体成员与团体的关系是平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人所私有。

其次,以团体格局表现人际关系具有契约性,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分得清楚明白。“人对人得相互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利,于是发生了宪法。”⑥契约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它规定了互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未履行义务时的惩罚措施,是维持人际关系法制化手段。

总之,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正朝着自我取向,团体格局状态转变,体现着平等性和契约性。这种人际关系重视自我,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即自我的双重性),重视个性,强调人的特殊性。倡导平等性和契约性,打破封建的等级束缚,打破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的范围,简化了人际关系的程序,可以大跨度的缔结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人际关系过分偏重了个人的个别的因素乃至否定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重要作用,造成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两极状态、分裂状态。

三、新型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

我们当今生活的社会,既不同于传统社会,又尚未进入“现代化”社会,而是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型”社会,它不象传统社会和将来现代化完成以后的社会那样,具有较高的社会秩序整合和文化价值整合,而是兼有新旧两种社会文化类型的因素,同时并存又相互制约,形成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这就表现为社会结构的二重化:1.经济结构的二重化,即传统农业自然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并存。2.社会生活方式的二重化,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区别。3.社会组织与管理结构的二重化,现代的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行政习惯共生共存。这种二重化也就造成了人在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时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随着社会趋利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显得尤为突出。现代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确立并完善人的主体性。现代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自主性是指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即在现代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必然性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自主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而不是盲目地用传统的尺度和世俗普遍接受的尺度去衡量和剪裁自己的生活。能动性是指人通过积极活动,学会并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生活,在适应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自觉确定自己的人格目标,并使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服从于自己的目标要求。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要求和集中表现。人不仅适应既有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更是提出自己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主张和要求,使生活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按照人的需要改造和变化,使人的内在意志外化为现实生活。

2.积极促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是必然趋势,要顺应这种潮流,首先主要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关系是人所有的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人际关系的转换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关系的变化。现代人际关系建立以理性维度为主,因而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若物质财富匮乏,必然加大加深人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市场规则的完善与强化,使之成为社会的铁律,既可以降低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又能够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和人际交往的内容与形式,减少人际摩擦。其次要制度、文化创新。合理的制度和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减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反应,优化社会系统、人际系统的结构,扩大这些系统的功能。新型制度与文化的产生必然扫荡并尽可能涤除传统社会中陈旧落后的制度与文化,减轻传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自由的束缚,并为人的行为提供合理的导向和指针,从而构建自己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系统。

3.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和信息资源。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平等交换、自由竞争。现今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充斥着竞争:争夺市场、争夺原料、争取技术,争夺人力资源,归根到底,即是利益的争夺。这种利益的争斗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社会重义轻利的和谐,剧烈的竞争导致人们情结焦虑、心理失衡,人生充满了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和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也形成了“人对人是狼”这样一种社会生活。但是,竞争并不是将人一个个地孤立开来,而是必然要将孤立的个体更有效地组织起来,才能提高效率和竞争力,这就需要更加良好的人际联结。现代社会既是竞争社会又是信息时代。信息的功能就是减少或消除认识对象的不确定性,提升系统的有序性。借助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越来越多,人际之间的凝聚力越强,因而人际关系就更加密切、有序、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