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牛群,奇志大兵和郭德纲于谦三对谁的相声水准最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1

我觉得冯巩与牛群的艺术水准更高,相声具有讽刺、歌颂、 娱乐 三大主要功能,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稍作探讨。

1.牛群与冯巩的相声模式是:牛群逗

哏添油,冯巩捧哏加火,牛群一句包袱甩出,冯巩有时能跟一句更损的,这样对“荒诞”的演绎也便更有趣味。我们感受得到每一段抖出来都是如今的一条神段子配上“神最右”,针针见血,简直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就提前引进了“吐槽”,前卫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他们的相声能戳中人们的笑点、痛点与泪点,同时体现了相声的三大功能与价值。

另外,牛群与冯巩走的是电视与相声相结合的路线,应该对表演的要求更高。

2.郭德纲与于谦的相声走的是传统相声的路子,语言艺术高超,但以逗乐为主。另,虽然他们俩一逗一棒,被誉为神配合,可主次太过分明,并没有让于谦的水平真正发挥。

3.至于奇志大兵,也有一些贴合时代的话题,但南派相声本来先天不足,尤其是语言功底相较北派相声薄弱,市场与受众较窄,发展阻力肯定很大。

三人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好不,时代也不一样,不能横向相比



冯巩牛群

当年也是春晚的台柱子,两个天津人,基本上不分捧哏、逗哏,并且每一个相声的剧本写得真心不错,文明 健康 不带一点黄色的内容。让观众看了哈哈大笑。只可惜牛群太高估了自己,跑去当副县长了,最后铩羽而归,县长没当成,舞台也没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他们的优势在于是体制内的,不愁生存,可以花大量时间创作剧本。


奇志大兵

其实奇志大兵是在夜场火起来的,他们的相声讽刺力度非常大,笑点多,加上长沙这片土壤,特别适合笑星生存,要不然连何晶晶都会红。



二人的搭配非常好,大兵一脸坏像,而奇志一副苦大仇深受害者的样子,在相声里也是被大兵虐待的对象,非常符何场境需求。能在长沙火起来,他俩水平自然不低。他俩的相声适合南方人听,容易出笑点。



后来,二人分手,大兵找了赵卫国做搭档,坦白地讲,赵卫国长得太正,只能扮个领导这样的角色。太正其实是相声界中的短板。所以二人合作无法达到原来“奇志大兵”时代的高度。


郭德纲于谦

草根出生,生存下来很不容易,德云社最开始有点向天桥靠拢,经常走走下三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尽管现在很红,也只能说明什么相声都有什么样的人听。



从说学逗唱的功底而言,郭德纲应该是最高的。

在编写段子的能力相比当时的冯巩/牛群,奇志/大兵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信,你让德云社的人把那些 搞笑 、卖萌这些动作去了,你看是什么效果

有一说一,我是一眼朦胧。

冯巩牛群,奇志大兵和郭德纲于谦三对相声组合的艺术水准来说,首推郭德纲于谦,次是冯巩和牛群,最后是奇志和大兵。

并不是说奇志大兵组合的水平不高。且听我慢慢说来。

一、奇志大兵组合的相声

奇志大兵的组合是湖南著名相声组合,他们的相声表演比较特别,一般是奇志讲普通话,大兵讲长沙话,对比鲜明。他们成功地将幽默融入到方言中,将本土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最红的时候,曾经一票难求。就像现在的郭德纲于谦一样,只要演出有奇志大兵,那票卖的不要不要的,一时间红遍湖南及周边。

正可谓成也方言败也方言。由于奇志大兵组合的相声模式,大兵说普通话,奇志说方言,所以湖南的朋友们听得那是带劲啊。各种方言俚语、各种段子笑话,方言梗,那是想说就说,信手拈来。本地人听得开怀大笑,外地人听得一头雾水。后来,奇志大兵要走向全国的时候,不得不一起改说普通话,但是好多方言中的笑点,到了普通话中要么效果不好,要么难以表达。所以,随着这对组合的向全国扩展,他们的相声的顶点却慢慢的掉了下来。

但不可否认,就相声的水平来说,奇志大兵的一些相声相较国内的大部分相声演员还是很有水准的,《楼上楼下》、《我是110》、《审贼》、《喜丧》、《白吃》、《帮必成公司》、《治感冒》、《心累》等相声,在全国各项比赛中获奖不断,群众对这一对相声演员也是越来越熟悉,但是戛然而止的分道扬镳,让奇志和大兵只能是留在观众记忆中的一对好搭档。

二、牛群冯巩组合的相声

牛群、冯巩组合所说的相声是专属于电视的相声,他俩的舞台形象、风格、台词、表演,都是专门针对电视媒体量身打造的。他们的舞台形象,抛弃了长袍大褂,永远是西装革履。一捧一逗的模式,在他们的相声中演变成了互捧互逗,听牛群冯巩的相声,基本上可以忽略,或者说已经不能明显分别出谁是捧谁是逗了。虽然传统相声的那一套东西,他们并没有全部抛掉,但那是绝对的半新瓶子装新酒,老东西全部被新的东西替换掉了,适应了电视媒体的需要。加上他们两的相声,敢于针砭时弊,突出了相声的讽刺效果,所以这样的组合在全国上下爆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两个人的世界》《小偷公司 》《瞧这俩爹》《有话坐着说》 《最差先生 》《我的儿子》《万事通》《 无蝇餐厅》 等一系列作品,在春晚舞台的衬托下,为全国观众所熟知。


牛群冯巩的相声不像传统相声那么的沉言沉语,语调上相较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没有了长袍,没有了桌子道具,摆两个话筒就能说。说着说着像演小品一样拿出两个道具来也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结合和传统相声说学逗唱基本功,有兼有小品情景营造模式的相声,颇有些现在的相声新势力的架子!表演中,两个人还可以在台上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不局限于一个地点,整个舞台他们都是可以自由行走的,这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相声来说,也是很不同的。

三、郭德纲于谦的相声

个人认为,郭德纲于谦的相声表演,有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 为了生存迎合所为主流媒体,参加相声比赛的时候,他们相声包袱基本延续小剧场包袱精华,去掉了与伦理、器官有关的内容,算是相对比较干净的相声。但是这样的相声,观众不买账,而且在所为的主流相声队伍中也难以得好。所以,当时参加相声大赛,只获得了三等奖。 爆发阶段: 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遭到了主流队伍的挤兑,此时,郭德纲表现出了重压之下,强力反弹的效果。创作表演了一大批经典的相声。《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表演中敢怒敢言,敢爱敢恨,提升了自己相声在观众心目中的水平。其中,不乏一些怼人的片段,相声发展的探讨,主流非主流的争辩等至今为观众津津乐道。而这一现象,正好印证了相声这门艺术是讽刺艺术的集合。

成名阶段: 成名之后,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基本上就趋于平和,更多的精力在参与综艺、经营社团上了,加上环境舒适之后,功成名就之时,难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也就没有了创作的基础,加上其他一些大家知道的原因,因此上,在相声创作上以稳健为主,过于激进的批评,讽刺体现的较少,反而伦理梗等较多。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以上三对相声组合,对相声的继承、发扬、传承作用最大的应当属郭德纲于谦组合;不夸张的说,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以一己之力,力挽了相声界的狂澜,把观众拉回了小剧场,使相声出现了从开山立派至今难见的发展高峰;对传统相声改良,使得相声从天津、背景为主的地区走向全国,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来说,牛群冯巩的相声是起承转合的突出代表。奇志大兵的相声只能算是在相声发展过程中的局部高潮,算不上全面推动。

这三组对比。郭德纲于谦排最后。前两组大火的时候,郭德纲于谦还不为大众所知。这些后来之秀,无不会学习前辈。冯巩牛群可以说是相声界绝对经典的组合。老百姓都喜欢他们的作品。他们的风格不同,不是单纯的捧哏逗哏。基本五五开,两人斗嘴。

奇志大兵的组合也火过一段时间,他们好多作品是地方方言的版本。有时候表演会双簧的形式。这也是他们的特色。

虽然说郭德纲的德云社如今大红大紫。那表示郭德纲经营有道。把公司管理的好,员工壮大。到哪里都是徒弟一大堆。

最近有一条新闻大家注意到没。冯巩表示自己没有徒弟,只有学生。真正的艺术家,不在乎这一套,真正的在乎的是艺术的传承。所以从这一层面讲,郭德纲还差一些。

冯巩牛群、奇志大兵、郭德纲于谦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名的三对相声搭档。冯巩牛群活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奇志大兵活跃在新千年左右,郭德纲和于谦从2005年出名一直活跃到现在。

可惜的是冯巩牛群、奇志大兵这两对相声搭档已经分道扬镳了,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两对相声演员的合作了。牛群是一直不安分守己地说相声,总要搞一些副业;奇志大兵本来是师徒关系但是随着两个人名气渐高却出现了创作理念不同的情况。这其实就是这两对分手的主要原因。

冯巩在牛群出走以后总是以相声剧的形式登上春晚的舞台,奇志大兵分手后各自发展地并不好,也是相当地可惜。只有郭德纲和于谦两个人合作已经将近二十年时间了,称得上是相声界的常青树。

要说这三对谁的相声水平最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冯巩牛群、奇志大兵的相声是所谓的主流相声,主要以讽刺为主,他们这两对的讽刺相声水准已经达到了顶尖的水平,既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达到讽刺的效果。

比如冯巩牛群两人从1988年合作开始,推出的《小偷公司》《巧立名目》《瞧这俩爹》《坐享其成》等等无一不是讽刺相声的精品。

奇志和大兵其实是南方人,都说南北相声笑果有差异,但是奇志和大兵是唯一一对南方人在北方也非常受欢迎的相声演员。两人个合作的《喜丧》《楼上楼下》《代表开会》等等也是笑点十足,讽刺意味明显。


而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属于剧场相声,以说传统相声为主,并不是一味地讽刺。但是郭德纲是控场的高手,现场效果非常好。而且他致力于拯救传统相声,为相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非要说哪一对的相声水准最高,我认为还是郭德纲于谦,因为冯巩和牛群、奇志和大兵的相声都是电视相声,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是提前排练好的,现挂极少。而郭德纲于谦在剧场说相声规矩不多,现场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现场砸挂是经常的事。

所以论相声水平我个人认为以郭和于最高,小伙伴们认为呢?

郭德纲个人的相声功底,无论说学逗唱可能造诣最高,于谦捧哏水平绝对顶级,但是作品的内容稍显浅涩,经不起推敲,但对相声的贡献有目共睹,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相声后辈,也给相声重新焕发新生,从这方面来说,郭于对相声的贡献绝对大得多。至于单论作品的质量还是前两对的相声经得起岁月的淬炼。

我选郭德纲于谦。

这三组搭档中,现在只有郭德纲于谦依旧活跃在相声舞台上,并且郭德纲创立了德云社,培养了众多相声弟子。这样的成就,目前也只有郭德纲一人获得。

应该是郭德纲和于谦水准高,都是童子功,后天的努力加上对传统相声的拯救整理,可以说这俩现在就是吃相声这碗饭的,不但说的好,而且也理论研究,在这行里算是站稳脚了。

冯巩和牛群最早是体制内相声的佼佼者,工地也不错,但这俩人也可能是因为相声正在走下坡路吧,开始不务正业了,冯巩开始主攻小品、影视;牛群先是做摄影,随后又去当副县长去了。

可以这么说,郭德纲和于谦是在相声这个行业最滖的时候站了出来,重新迎来了相声的复兴,而冯巩和牛群两人在相声界最需要有人力挽狂澜的时候选择了另谋他路。

至于奇志大兵,他们值得赞赏的地方是他们一直坚持在小剧场演出,算得上是一对坚持有曲艺路线的人,但是他们的相声其实不能算是相声,也不是他们所称的:南方相声。他们的相声实际上大多是在酒吧里表演的双簧改过来的,而双簧和相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曲艺表演形式,把双簧改成相声,换汤不换药,还是双簧的味道。

这是我最喜欢的四对当中的三对。我纯外行观众,先说结论吧。只说巅峰时,冯巩牛群在艺术上更精致圆润,艺术水平艺术趣味更好,是那一代我能看到的最优秀的艺术家。郭德纲于谦,目前来看他可能给这一行带来了中兴,而且,郭德纲还有时间(冯巩和大兵几乎已经都失去年轻的观众和新的舞台了,而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中起了范儿了)。大兵比不了这两位,大兵的评价就一句,他是非常优秀的有自己特色的相声演员。

这三位的巅峰时期有时间差的,我是看冯巩知道了大兵,听大兵讲座开始去了解郭德纲。

冯巩牛群就是小时候看每周的《综艺大观》和每年的春晚,是我最期待的演员。这一对呈现的作品在我眼里是完美的。立意趣味都非常 健康 ,包袱笑料都让人开怀。不过也有可能是当年还小,对看到的东西接受度更高。牛群去当县长之后,我对相声剧时期的冯巩期待度就降低了,就觉得他也不容易,是真爱相声啊,把小品叫相声剧,是因为再不留一个名字,相声就无声无息的死了吧。(这一段真的不是讽刺,我真觉得他就是这心态)。

每星期看《综艺大观》还是《曲苑杂坛》,自然大兵就出现在视野里了,奇志碰大兵,成为我不次于牛群冯巩的期待。

大学时候,相声已经式微,冯巩伯伯也在相声剧泥沼里可怜的喊着相声这个名号了。我好像也没怎么听相声了,但我一直都觉得我最佩服的是能写相声的人。那会儿就是在图书馆看到《传统相声大全》,马上就买了一套回来自己念着就觉得开心。一次大兵到南大做一个讲座,说起相声现状。大兵说:“现在没有几个相声演员还在说相声了,你们看看还有几个?”台下很捧场:“大兵老师啊。”大兵笑笑说:“你们就恭维着我玩儿呗,等明天郭德纲来做讲座你们肯定得说是郭德纲啊。”我当时想,大兵这么评价的话,看来他认可郭德纲是坚持好好说相声的,于是开始听郭德纲,从此,一入坑王深似海啊。我其实有点接受不了那些龌龌龊龊的口味,但是,瑕不掩瑜,又开始听相声了,郭于两口子十年的陪睡之恩啊。

18年《相声有新人》,郭德纲出场时,俨然看到了不只有棱角还有气度的“大角儿”和相声教育者郭德纲。虽然相声会往哪个方向走我不知道,但看相声有新人里,这些年轻人且长的好看的人愿意进这一行业,那可能真的这一行还能继续。不过,阎鹤祥提到的相声演员学历问题,我觉得有点意思,毕竟,聪明的有文化的人愿意做,高度就会高的多,比如冯巩和郭德纲都是有文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