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喜欢听爷爷奶奶的话,不听父母的话怎么办?

如题所述

现在生活压力很大。生完宝宝后,很多宝妈选择马上回到职场,有奶奶照顾宝宝,但问题来了。随着孩子长大,很多宝妈发现宝宝不是在亲自己!老是嚷嚷着要和奶奶睡觉,奶奶就上前一句话支持我十句话。宝宝只听奶奶的话,妈妈的地位很尴尬,很容易用两个招数找到孩子的心!因为奶奶下岗在家带孩子,每天工作的父母省了不少心。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坚持和孩子玩一个小时的游戏。可是孩子困了就哭着找奶奶,我什么都不肯说,让我很尴尬。最后,我让奶奶和他睡了。在宝宝快乐的童年,如果父母埋头工作,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宝宝就会变得依赖每天陪他玩耍的亲人。建议:即使父母很忙,也要每天陪孩子玩,一起玩游戏,增进感情,和孩子交流分享开心的事,让孩子在童年充满父母的爱。

宝宝睡觉的时候,是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父母每天睡前的故事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让宝宝感受到强烈的母爱,所以会和妈妈亲近。都说孩子和父母有心灵感应,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父母会奇迹般地感受到,相当于作为父母的一种特权。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有了新的担心:孩子根本不亲近自己,只亲近爷爷奶奶(或者爷爷奶奶),晚上睡觉只亲近奶奶(或者奶奶),而不亲近妈妈。这让许多父母,尤其是马宝,非常难过。马宝·莫莫有这种担心,因为她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孩子主要由奶奶带,奶奶和她关系很好。沫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就是早上上班的时候孩子没醒,晚上加班回家的时候孩子一般已经睡了或者准备睡觉了。

即使有时候下班早回家,奶奶也不忍心让莫莫带孩子去玩。然而,在赶上疫情的期间,莫莫终于能够躲在家里,与孩子共度时光。没想到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遇到什么事都会尽快找奶奶解决,喂的时候奶奶喂。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有奶奶陪着讲故事才能睡觉。莫莫试图强迫孩子和自己睡觉,但孩子哭了,看起来很难过。疫情过后,莫莫出差,打电话回家问候她。她想让孩子接电话,但孩子不想听。她只说了一两句话就递给了奶奶。沫沫觉得这孩子一点都不亲近自己。他想改变现状,但不愿意放弃工作。如果这样下去,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莫莫这样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很有学问。我们来谈谈这件事:

在很多父母的记忆里,小时候总是依恋妈妈,赶上妈妈上夜班,晚上不在家的时候,通常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找爸爸要妈妈。其实这和现在的孩子粘奶奶或者姥姥是一个道理。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印记效应”,不仅儿童,所有动物都会受到印记效应的影响。科学家们发现,小鸭通常在出生后第一眼就看到母鸭,这自然会对移动的物体产生第一眼的印象,然后紧紧地跟着母鸭。一些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小鸭子出生后看到的是人而不是妈妈会怎么样?实验表明,小鸭子也会紧紧跟随这条移动的腿,并跟随影子;如果换成别的鸭子,也是这样。可见这种印记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人类也是如此。0 ~ 3岁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孩子2岁之前,属于亲子依恋的敏感期,对母亲的需求很大。

如果此时母亲不得不把自己要做的任务推给家里的老人,久而久之,喂养和陪伴孩子的老人就会取代母亲,成为孩子的印记对象。因为孩子对老人有印记效应,所以会变得特别依赖和信任老人。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老人帮助子女照顾子女的比例高达66%,而主要由老人照顾的两岁半以下的儿童比例高达70%,三岁以上的也占40%。可以说,老人和宝宝一起成了“主力军”!这种现象不能说不好,但是家长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弊端。许多照顾婴儿的老人坚持老一辈的观点,即儿童在生病之前必须吃、喝、穿暖和。这个想法太简单粗暴,但不科学。老人认为孩子是最好的白胖子,所以总是追在孩子后面强行喂饭。不管孩子是想吃还是喜欢吃,时间长了都会让孩子对吃产生反感;在穿衣方面,老人一直提倡多穿点衣服,千万不要感冒。但是,当孩子运动后出汗时,他们更容易在冷热时生病。

很多老人都有一种“心理补偿”。他们以为以前没有条件给孩子好的生活,现在却拼命想对下一代好。这样的心理必然会导致过度放纵,甚至放纵。有些孩子牙齿明显不好,父母严格限制吃糖,但老人总是因为不能承受而偷偷给孩子吃糖,不仅损害了牙齿,还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甚至故意在老人面前提出各种要求,为所欲为。时间长了,难免会成为一个自重的欺负者,对以后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不好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能在田野里行走的婴儿,但他们总是被抱在怀里。有的孩子跑得稍微快一点,老人马上追上去拦住,怕撞到。众所周知,这种过度保护会严重剥夺孩子探索自然、学习新技能的机会,相当于把孩子关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确实不会有颠簸,但是让孩子体验天空的美好是不可能的。错过了亲子依恋的敏感期,还是有机会补救的。

既然以前欠了什么,就要多付出,这是最简单有效的补救办法。孩子在上学之前,还处于亲子关系的敏感期。父母应该抓住机会利用它,并在孩子需要的重要时刻努力出现和参与。比如孩子入园的准备,或者年轻的人脉,都不要轻易错过。尽量多和孩子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心理,慢慢建立深厚的感情。中国人以含蓄委婉著称,真正表达爱意总是很难。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需要把爱说出来,让孩子知道,即使你去上班,也不能一直陪着他,但你还是很爱他。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可能性去表达。要知道动作+语言是孩子最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陪护的孩子一定要素质高,不然不如不陪护。玩游戏和阅读通常是最有效的方法。和孩子们玩游戏,帮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通常是非常快乐的。找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孩子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生活需要乐趣,生活总能找到一些乐趣。家长需要多加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7
说明孩子和爷爷奶奶接触的时间过长,这个时候就应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家,慢慢和孩子相处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听自己的话。
第2个回答  2021-05-17
可以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养,因为爷爷奶奶养的话,孩子会和自己不亲,这样对以后的成长不好。
第3个回答  2021-05-17
这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威严感,也没有存在感,所以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第4个回答  2021-05-17
那你需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了解孩子,和孩子产生有效沟通后,才开始教育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