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多少岁?

如题所述

人到中年是指四、五十岁的年纪。

中年,汉语词语,拼音是zhōng nián,意思是指中等收成的年岁。

出处:

《周礼·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管子·治国》:“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郑玄注:“中,犹闲也。乡遂大夫,闲岁则考。”

《列子·周穆王》:“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

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谌容 《人到中年》:“中年人,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晋书·后妃传序》:“爰自夐古,谓元妃;降及中年,乃称王后。”

《北齐书·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

清·龚景潮 《平凉新乐府》:“ 平凉 民,耕何田,赋籍沿自明中年。”

心理能力继续发展:

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与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新生事物、不断扩展生活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个中年期都在继续增长。反之,则会停滞,甚至提前衰退。

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

这里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等。中年人应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努力实现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