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第三章的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这一章主要讲了中国古代24位孝子的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为了宣养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小时候阅读了这本书,主要写了鲁迅对老莱妩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的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当时中国儿童的可怜。

文章一开始,作者变便以寻求诅咒的方式直抒胸臆,宣告了对反对白话者的立场,进而批判了复古主义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再通过巧妙的过渡,引出《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来揭露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

整个论述如抽丝剥茧一般层层深入,将封建孝道灭绝人心的本质一步步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此过程中作者时而调侃,时而讽刺,将批判、抨击的力度不断深化,让人读来深感振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
故乡浙江绍兴。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鸣蝉,
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
,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三味书屋是当时最严厉的书塾。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上学进门就向一块匾和一幅画上的鹿行
。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

鲁迅的先生非常严厉,也很有学问。当小鲁迅跨入三味书屋的大
,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只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
去,从三言到无言,终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这篇文章,鲁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
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那些成长中的压力和收获。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好句摘抄:

1、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
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2、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
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
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3、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
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
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9-07
最后一抹夕阳,用来描绘你我相守的日子,只是徒劳无功,遗忘已然在你心里落子。
人生修行,虽无夏花之绚烂,但要有秋叶之静美,心若琉璃,处之淡然,纵有千般说词,与我何干。邀约一段往事,摘取点滴留恋,若是心湖还能泛起波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