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新在哪里

如题所述

新课标系统地呈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育人载体的新动向。
1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素养)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课程核心素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中所表现出的使命的担当,价值判断和能力本领。核心素养不能停留在记忆理解层面,更需要进入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不能停留在讲解,训练上,要转向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担负使命。学生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25
新课标对旧课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程性质”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而一举确立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即“语言文字运用”。另外,新课标作出的几处重要修订如下:
  
  1.更加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让识字与写字重占语文教学高地。新课标特别指出,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强调:“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而“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强制性“建议”,无疑为识字与写字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最可靠的时间保障。
  
  2.顺应时代需要,增加“非连续性文本”。对这一新事物,新课标所持的态度非常明显:一是早接触,二是要求高。增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立足点不仅仅停留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关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补和调整了古诗文背诵与课外读物。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推荐古诗文背诵篇目共为136篇,比旧课标120篇从数量上增加了16篇,体现了新课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古代诗词教学目标和精神。诗歌散文作品阅读增加了《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和儿童诗歌,长篇文学名著删减了罗曼·罗兰《名人传》,增加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和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4.增加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拓宽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对教师的阅读教学作了更具体化的要求。在旧课标能“欣赏文学作品”、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阅读科技作品”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及“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特别拉回了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的具体要求。第四学段增加对“理清思路”的考察,对当前阅读乃至写作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弱化现象有较强的纠偏指导意义,还历史性地承担了与高中阅读教学的衔接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