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哪些有意思的顺口溜?

如题所述

小时候有很多顺口溜啊。有些是用俚语讲的,用文字写出来反而没多大的感觉,很多读着却很好玩,那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小时候玩跳皮筋就会有很多顺口溜,比较常玩儿的就是“踢,踢,踢洋洋,打到四人帮,敌人来追我,我就跳山江,山江有炸药。我就钻地道,地道有枪子,打倒小日本”。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就是,“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从小是个好孩子,长大是个女英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其实类似的还有很多不过我不清了。

 那个时候比较流行《还珠格格》有一个顺口溜就是“小燕的飞,五阿哥追,后面跟着个夏紫薇,柳青柳红是兄妹,箫剑晴儿是一对,宫里有个好娘娘,她的名字叫令妃”这是我们长玩的,还有就是。

“板凳,板凳,摞摞。里面住个阿哥,阿哥出来买菜,里面住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面住的姑娘,今天出来摸爬叉,里面住个娃娃,”

“萝卜缨子大戏台,谁来给谁来,摸摸地,站起来,萝卜缨子大戏台”其实很多我们也不懂得其中含义。就是觉得好玩儿,可以释放我们的精力,让童年变得不无聊。

那个时候老人哄孩子都会有游戏。他游戏弹着顺口溜“盘,盘,盘脚盘,我和娃娃一起玩,看到谁了,给谁玩。”还有一种就是,“筛箩箩,打面面,我问宝宝吃啥饭?凉面条,打鸡蛋,稀里哗啦两三碗。” 这是两种比较经典的游戏,到现在还有很多家长哄着孩子玩。

过年的时候也有很多顺口溜,“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姑娘要花,小小子要炮。”

以及我们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大家会挑着灯笼出来,嘴巴里面说着,“灯笼,灯笼会,灭了回家睡”然后开始用自己的灯笼去撞他人的。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基本上没孩子再挑起那个时候的红灯笼。

其实类似于这种顺口流,还有很多,不过随着年代的变迁,有些顺口溜已经不复存在,年老的已经遗忘,年轻的一辈儿已经不再提起。小朋友,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那种快乐。

这种顺口溜都是口传,很少用文字记载下来,当人们不再说起,当传统遇上现代,很多东西都已遗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再去记起他的时候。突然发现已经记不起了。那些我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而我们却不能和下一代分享。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文化的进步,还是一种遗失,只能成为一种遗憾。遗憾与再也没有人会想起他那么火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8

    又是一个让人怀恋童年的话题,小时候的顺口溜倒是有挺多的,我感觉都挺有意思的,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吧:

    “非洲人炒炒米-黑人扒沙”其实这是一句歇后语,小的时候总说,觉得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炒炒米,就是在一个大锅里面,放上细沙,将大米再放进去一起炒。炒熟的大米就叫做炒米,又香又脆,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零食。

    这句话好像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自然课老师跟我们讲的。一直记到现在,很形象生动。我觉得主要是嘲笑非洲人长的黑,让非洲人炒炒米,就是黑人在扒沙。而且在我老家,方言里“黑人扒沙”还是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邋遢的吓人。

    还有上初中之后经常说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意思。据说英语里面没有这种说法,完全就是Chinese English。不过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有的时候中文说出来就没那种感觉了,用英语说出来,还感觉高大上一点。

    还有我爸爸经常说的“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破破烂烂给老四”。意思就是说,新衣服给老大穿,老大穿旧了再给老二穿,到了老三的时候,都缝补过了,到老四手里的时候都成破烂了。虽然我们小时候没那么夸张吧,但是我爸爸在给我们买衣服方面还是很节省的,总是想着大的穿小了给小的穿。经常买新衣服买两个人的,这样我妹妹经常是没有新衣服,总是又哭又闹。

    有一年冬天,给我和大妹妹一人买了一件棉袄,就是没有我小妹的。我小妹在家里又哭又闹的,我就说把我的给她,我爸爸还发脾气不让我给,真是服了。

    “飞机飞的高,我把脚一翘;飞机飞的矮,我把脚一踩”这话得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出来才有意思。不过这顺口溜没什么特别搞笑的地方,主要是我们家有个老表,他的小名就叫“飞机”。所以小时候,每次跟他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这句顺口溜来逗他玩。

    “小姐小姐别生气,大爷陪你去看戏,什么戏,游戏;什么游,酱油;什么酱,豌豆酱;什么豌,小豌;什么小,小小完鸟(了)”这句顺口溜,一般用在有小朋友生气的情况下,一大帮孩子就在那里起哄,说这顺口溜。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不过也需要用老家的方言来说唱出来才够意思。

    “太阳出来我爬电杆,爬上了电杆我想摸线,一摸摸到高压线啊,把我送到了阎王殿,我给阎王爷买包烟,阎王爷派我去做神仙”后面的内容忘记了,反正是根据《大花轿》改编的,用说唱的形式唱出来,效果更好一些。

    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说的顺口溜,有些需要用方言说出来才够味的哦。

第2个回答  2017-10-06

童年时光总是美好的,记载了许许多多欢声笑语。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可以从早玩到天黑,一句:“那谁,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听罢,才恋恋不舍的分开回家。

在我们孩童时代没有那么多的课后作业,放学之后就知道疯玩,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总喜欢唱起一些顺口溜,现在回想,印在脑海里的现在就可以张嘴就来:

比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这个可以说是一直流传下来的找朋友小调儿了。当年我们就是唱着这个顺口溜打着节拍,谁要是不会唱或者跟不上节拍,就罚他勾鼻子。

还有就是熟悉的同学不小心惹到你,向你道歉的时候,你总是先装出一种特别生气的神态,然后呲牙一笑,说:“对不起,没关系,放个屁,刺拉你,哈哈”。然后两个人就你缠我打的离开座位互相追赶,追赶者仿佛一定要把这个理给争过来,结果往往又会被戏耍一番。

现在我们也时常会见到父母哄孩子的时候总会和宝宝说一句“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在孩子天真的脑袋里就是真理一般,想当年我们为这个可是没少被骗。因为童言无忌,天真无邪嘛。

再有就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个电话找找它”的顺口溜,这个我印象最深刻了,因为它经常在电视荧屏上被小朋友们唱起。特别搞笑,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不一,但都很有意思,小朋友们都乐意唱。

就是这些小小的顺口溜给我们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欢乐,我觉得在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也可以和自己的宝宝一起唱一唱,将这些文化给传承下来。

第3个回答  2017-08-26

没有童谣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不会说顺口溜的人是少见的,小的时候,你要是不会一两句顺口溜,小伙伴是不会和你愉快的玩耍的,如果严格地用文化词来说的话,我记忆里那朗朗上口的被我们农村的小屁孩称作顺口溜的小段子,是应该叫做童谣的。

可至今我还是愿意叫它顺口溜,我觉得叫着随意,叫着亲切。快跟我一起来回忆一下童年那些,通俗易懂还押韵的顺口溜吧!

当别人问我们为什么时我们会说: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蜘蛛蚂蚁,天文地理,化学物理,日本料理,小狗咬你,掉进河里,没人理你。(貌似有很多版本哦)

当我们说对不起时:

对不起,没关系,放个屁,臭死你!

当妈妈哄我们吃饭时:

吹吹晾晾,小狗儿喝了不烫。

第4个回答  2017-10-22
有,是骂人的,都用方言说,我就用拼音和字代替方言读音了:修微哩突咋姐瑟,民救叩死we街ge.哑多几嘞罢布瑟,不撒ki集e心色.也鸡得鸡欧贴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