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母亲节将至,颂扬母爱再度成为学生们写作文的热点题材。其实,“母爱”类题材在中小学生的作文里是屡见不鲜的。很多题目,都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但奇怪的是,虽然母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可很多同学作文里的母亲形象却显得很单薄,甚至很虚假。比如在表现母亲对自己的爱时,很多同学的经历竟然惊人地相似。要么是自己生病了,母亲如何寝食难安日夜照料;要么是下雨天自己忘记带伞,母亲冒雨接自己放学,身上被雨水打湿;要么就是母亲生病了,还不忘关心儿女,强撑着病体操持家务……不仅没有一点新意,而且给人一种缺乏真情实感的做作感。
明明是写最爱自己且自己最爱的人,为何写不出真情实感呢?究其原因,主要一点就是很多同学对母爱的理解过于单一。一说到母爱,必是伟大的,无私的,总想找出一些特殊的事例来体现这种爱。但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家庭过的是波澜不惊的寻常日子,父母上班工作,孩子上学念书,家里面全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小事”,这伟大无私的“母爱”如何才能体现出来呢?所以,无从下手的情况下,就只好杜撰自己生病或者母亲生病的情节,走“苦情戏”的路线。可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很虚假,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怎么可能打动别人呢?
这里,我们节选一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母爱这一主题的——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
等待是很平常的事情,从小到大,我们被别人等待过,也等待过别人。但是,有几个人能从这种平常的小事中发掘出“母爱”这么深刻的主题呢?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是不是很让你感叹?
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说,这样的情景我也经历过,只是我没有想过,这种平淡的小事,也能用来表现母爱。其实,文章的好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