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攻关新进展

如题所述

战略选区项目,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地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地区开展地震、非地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试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技术方法集成创新,直接推动取得了一批油气重大发现和重要地质成果。技术方法攻关取得的新进展,对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我国油气调查和勘探的技术方法问题,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适应不同地区有针对性的地球物理勘探配套技术,整体提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水平,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海域深水长电缆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针对南海北部深水崎岖海底的地震攻关,首次采用电缆长度5000~6500m以上的长电缆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在资料处理上,创新应用了分频去噪及波动方程压制崎岖海底多次波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消除崎岖海底影响技术、移动平均消除崎岖海底影响的时深转换方法,使地震资料的浅、中层信噪比大幅提高,深层信号能量也有较明显增强。

通过长电缆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与集成创新处理技术的紧密结合,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品质显著提高,所获得的高品质地震勘探成果,为我国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取得重大天然气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保障。

2.复杂地区宽线地震勘探组合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针对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的特殊地质地理条件,采用“2炮2线”宽线观测系统及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单深井高速层激发等新技术,剖面品质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处理攻关中采用三维资料处理方法,在做好静校正的前提下进行扩大面元处理,最终合成一条剖面,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宽线地震处理技术。

在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攻关中,采用“宽线+弯线”观测系统,提高覆盖次数,压制侧面干扰及其他噪声,增强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资料品质;资料处理中根据地下反射面元及覆盖次数分布,优选了伪三维处理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通过攻关,地震剖面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反射波波组特征好,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提高,易于对比追踪,主要目的层接触关系清晰,获得了古生界内幕的有效反射信息,能用来进行精细解释,为在整个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展开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高原地震调查技术在羌塘盆地取得了明显效果

高原地震调查攻关中,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围绕着确保野外采集施工质量、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资料信噪比:通过检波器面积组合、增加检波器个数来压制随机干扰;采取加密表层结构调查点,根据潜水面变化选择井深;增加叠加次数,确保叠加效果;减小炮点距离,增加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可变线元观测系统,以利于获得较多的地质信息;用仪器监视外界噪声,采取深埋检波器减少干扰等一系列技术来保证采集质量。

处理工作中通过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解决短波长的剩余静校正量;选用不同处理系统的最佳去噪手段组合应用,有效提高叠前数据信噪比;利用了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保证了剖面信噪比的提高。

所获得的地震攻关成果表明,地震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较为齐全,且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较好,易于识别和追踪,深层反射有所改善,反映的构造特征较为明显、可靠,基本达到了解基底起伏和区域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

4.高精度重磁、三维电法(MT)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狮子沟地区实施的高精度重磁、三维电法(MT)勘探,是我国第一次在油气勘探复杂区取得显著效果的重、磁、电三维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项目。

通过在微机群上开发出三维MT反演并行算法软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实际MT资料的三维处理与反演。实现了与地震资料同一平台解释,提高了综合解释能力和效果。

该项技术具有精度高、信号均匀,能有效抑制噪声和减少静态位移影响,消除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的闭合差等优势。有利于开展进行重、磁、电资料的约束反演及综合解释,能够得到较为真实反映地质现象的剖面和三维成果,补充深层地震勘探资料的不足。

5.火成岩覆盖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取得新进展

大杨树盆地是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典型的火山岩覆盖型盆地,在本地区利用地震资料建立初始解释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重力和磁力资料的物性反演,利用EMAP的反演结果确定基底的起伏深度;用已知的钻井资料做验证,以及地质露头的对应分析,可以较好地确定基底的起伏深度。与密度解释模型相结合,较准确地推断出基底的起伏深度以及基底的岩性分布。

针对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开展电法(MT)勘探工作,采用了高精度MT采集技术、长时间观测等9项采集关键技术。通过开展MT资料处理攻关,确定出适用于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利用有效视电阻率处理、综合信息二维反演成像系统为依托的二维连续介质反演、最优化信息异常分层技术和电阻率界面成像”的资料处理方法。

结合区域地质、地震、钻井等资料,按电法剖面的地质解释方法,较可靠地解释出构造分区、断裂、地层展布以及局部异常体等地质构造,成果可信度高。

6.首次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油气资源调查

战略选区项目,首次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构造探测,开展了狮子沟-游园沟、干柴沟-咸水泉等复杂地形区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微地震台阵网深层构造探测的技术方法,为进行本地区深层地质结构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

7.首次成功实施高原地区超深井钻探

战略选区项目,在松潘-阿坝地区实施的红参1井钻探,在钻机配置、钻头选型、钻井液抗高温稳定性、井斜控制以及设备防冻等方面,运用了多种有效的工程工艺技术方法,在海拔3500m的高原成功地打出了一口井身质量较高、井深达7012.8m的超深井,并取全取准了各项地质资料。

红参1井的成功钻探为今后在高原和复杂地质条件地区开展深井、超深井的钻探积累了宝贵的钻探工程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