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见信”这个人?

如题所述

当我知道苏见信要离开《我是歌手》的舞台的时候,却没想到是这样的诀别。

没有高音,没有炫技,也没有改编或创造,身体状况不佳的信深情地唱着,反倒催生出动人的伤感。主歌只有简单的伴奏,突出人声。而副歌唱到,“别回眸末班车要开了,你不过先走,深爱是让不舍离开的人,好好走。”则更像是自况:明白这一场就像“末班车”,缓缓地开着,满是末路英雄的孤独与悲怆。

事实上,信的演艺道路谈不上顺遂。1971年出生的他,直到31岁才推出首张专辑。同是台湾知名的华冈艺校毕业,成名许久的林志颖和大小s,不过是他的学弟学妹。而同级生苏慧伦,早在1990年就已发片。

在多数普通乐迷心里,信是唱将,却不够大红大紫;声线有鲜明的特点,歌路也是一贯的决绝,可真要提起,印象里也无非是几首高举高打的ktv金曲。

自称“摇滚巨婴”的信,其实在以最激越的方式抒情。《死了都要爱》唱“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离歌》写“心碎前一秒,用力地相拥着沉默”,《天高地厚》说“想飞到那最高最远最辽阔,想拥抱在最美丽的那一刻”,《海阔天空》干脆构造了对立,“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如果单纯看曲风的手法,当然是呐喊与呼告,但信的摇滚,有太重的流行痕迹:关注自我,心怀暖意,对与情感有关的一切,最感兴趣。换句话说,表达固然强烈,信却有意想不到的温柔。

2002年,信与孙志群、刘晓华、黄迈可、傅超华组成“信乐团”。同年5月,《信乐团同名专辑》面世,宣告出道。除去业已成为金曲的《死了都要爱》,专辑内的《世界末日》也凸显了主唱信的功力。彼时的信乐团,唱的都是极端的场景,或者个体衰亡,或者世界毁灭,若非如此,不足以诠释爱之浓郁。

第二年,《天高地厚》发行。《天高地厚》成为年轻人讴歌友情的力作,《离歌》则跻身练嗓的标配之一。

2004年,趁热打铁的《海阔天空》,虽然比不上前辈Beyond的成就,但同名主打歌之外,《天亮以后说分手》和《想你的夜》,同样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年年底,新歌加精选专辑《挑信》,预示着信的拐点。

2005年,信推出首张个人自选专辑《Special Thanks To… 感谢自选辑》。这张专辑除了翻唱陈奕迅的《你的背包》、张雨生的《我期待》、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陶喆的《黑色柳丁》,还挑战了华语音乐史上重要的丰碑:薛岳的《如果还有明天》。某种程度上,这像是隐秘的预示。

随之而来的,是2007年单飞的消息传出。和多数团体解散时一样,信也直面舆论的压力。对此,他的回应是,谢谢其他成员5年来一路相挺,希望回忆停在最好的阶段,“大家都知道,信乐团一路走来常和经纪人借钱,生活辛苦,欢迎他们私下来找我帮忙。”

脱队之后的信,入围第十九届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并在此后数年接连推出6张个人专辑。大量偶像剧和电影中,也能见到信的身影。

然而,乐坛瞬息更替,即便走进了小巨蛋,开启《信 无畏 摇滚巡回演唱会》,似乎也没有更新乐迷眼中既定的印象。他还是那个主歌沙哑副歌高亢的歌者,他还是那个爱唱“最”字和“不……就不……”的任性句式,喷薄着无尽热情与态度的歌手,未遭人遗忘,却偶尔才想起。

风流云散的大环境里,信也走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难得的是,他从未放弃。2014年,《我是歌手》第二季总决赛,他联袂周笔畅,唱了《一样的月光》。第三季的帮帮唱,他又为黄丽玲做绿叶,合作《狂风里拥抱》。

今年,作为首发歌手,他祭出过压箱底的《Still Loving You》,也翻新了《刀马旦》和《江南Style》。可最引起我共鸣的,却是抛舍技巧,沉静下来的《末班车》。

当信再度获得第七名,不得不挥别的时候,背景音乐响起,他的歌,《告别的时代》。

我明白离不开就不要爱 能忏悔难悔改

这爱情舞台 谁是天才不给淘汰

莫非要让眼泪慷慨 可爱也可不爱

才能够 接受不去也不来 自由不自在

略显忧愁的氛围里,信笑着说了一句:“我会回来的。”

那么多年过去,无论留下还是离开,他都还是那个自由的英雄。

这样看世界有点意思,微信公众号: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7
完美,从13岁的时候就开始崇拜他一直到现在,不管是声音,身材,生活,不管以后信继续单飞或再组乐队,永远支持,阿信,加油加油加油
第2个回答  2018-06-12
很喜欢信 爽直 保持一份纯真
第3个回答  2017-12-25
我男神!超级喜欢他,自己的歌有特点,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喜欢他有十多年了呢,哈哈哈哈
相似回答